王鐸遍臨近百人,為何偏偏不臨懷素、蘇軾、黃庭堅
編者按據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薛龍春研究,王鐸留下了近300件臨作,他的取法範圍包含了近100位書法家,這在王鐸以前是難以想像的。
從某種程度來說,他的臨摹帶有一種炫耀性。我們今天所知的宋代以至明末清初的刻帖,王鐸都曾學習過,此外還有大量的單刻帖。
這些名家,我不臨
今天所知最早一件,是1624年他剛剛庶吉士散館任翰林院檢討時期,最晚一件則是他去世前一年,也就是1651年9月。
1624年與1651年臨摹
王鐸臨「二王」、臨張芝、臨柳公權等,臨了這麼多書法家的作品,但這幾位的作品他是不臨的。
1646年八月初二日,十五幀
懷素
懷素是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王鐸也擅長草書,可是他認為懷素壞了規矩,故不加臨學。
在上海博物館一件作品的題跋中,他說有人認為他學了懷素,於是連續寫下了2個「不服」:
丙戌三月十五日,戲書於北畿,為天政賢坦。吾書學之四十年,頗有所從來,必有深於愛吾書者。不知者則謂為高閑、張旭、懷素野道,吾不服,不服。王鐸五十五。
王鐸 臨張芝《冠軍帖》 17×51cm 1649年 溫州博物館藏
蘇軾、黃庭堅
王鐸不學懷素也許是大家熟知的,但有兩位是大家想不到的:宋代的蘇軾和黃庭堅在明代非常受追捧,但王鐸的臨摹作品中,我們真的一件臨摹蘇黃的都找不到。
這或許與王鐸對蘇黃的詩文不屑一顧有關。他認為宋元弱嫩,不敢宗法。又說「詩文不願觀蘇軾」,「學詩誓不傍蘇、黃」。
這些字,我不臨
看王鐸臨寫作品時,作品旁邊的詩文,你是不是常常會覺得讀不懂?因為他多有割裂原帖的上下文,將諸帖雜糅,這是為什麼?原因有二。
一、忌諱。悲、哀、慟、痛、毒等字「不吉利」的字眼。王鐸在立軸中是很避諱的,基本上就會跳開不寫。因為這是一個立軸,立軸是要懸掛的,王羲之寫的「墳墓」即使再好,應該也不會有人掛到家裡,這是一般人的忌諱。
王鐸割裂了部分原文
原帖第一句話是「獻之死罪」,寫信時的套語,接下來是悲、哀、慟、痛、毒等字,都是讓人看了很難受的。當王鐸發現帖中有這些字的時候,他一定把這些句子全部刪掉。下面又遇到了「凶問」,這兩個字在立軸中也消失了。
薛龍春教授曾對近300件王鐸臨作做過統計,發現凡是有這一類型的字,他的立軸臨摹作品,就會將這個段落刪除,這造成了文句的完全割裂。
王鐸一生臨摹了那麼多法帖,但王羲之《奄至帖》、《嫂棄背再周帖》、《兄靈柩帖》、謝安《每念帖》等忌諱字極多的法帖,在王鐸的傳世臨摹作品中卻從未出現過。
二、背臨時經常發生串記的情況。比如他臨摹褚遂良的帖,在「即日遂良」這個地方,突然串到下文的「即日蒙恩」。
王鐸 臨《閣帖》 26.5×202.5cm 1647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另一件臨作則因為都有「散騎」二字,便直接從王羲之《小園子帖》調到了王獻之《阮新婦帖》。這件臨作先後涉及王羲之《小園子帖》、《適太常司州帖》、《此諸賢帖》、王獻之《阮新婦帖》,分別見《淳化閣帖》卷7、6 、6 、9,各帖不相連屬,所臨分別為18字、5字、3字與9字。這種情況必然在臨時寫字應酬,背臨自己熟悉的法帖片段時才會發生。
臨帖出現錯別字?那是在回歸「正道」
看王鐸臨寫作品時,作品旁邊的詩文,你是不是常常會覺得讀不懂?因為在我們的觀念中,臨帖儘管臨的不完全像,但應當盡量像。
可王鐸臨摹的時候,往往連範本的字樣都被改動了。字樣就是一個字的基本結構,它的部首和搭配方式。以臨摹《蘭亭序》為例,在1620至30年代,王鐸留下了四件臨作,分別收藏於吉林、紹興、東京與美國。
字樣比較
圖示上面三排取自於剛才看到的臨本,和最下面一排的完全不一樣。王鐸為什麼要改呢?是因為他認為王羲之許多字都寫錯了。
在為篆刻家司馬巍寫的《釋漢篆字畫文》中,王鐸講道:「羲、獻不過姿之秀婉耳,畫不知古也,未之學也。」在一段臨摹郗愔書法的題跋中,王鐸也說:「書未宗晉,終入野道。必又參之篆籀隸書之法,正其訛畫。」
王鐸 自作詩《遠懷》《凈業寺西洲》 258×52cm×2 1642年 故宮博物院藏
從1643年開始,王鐸開始接觸漢碑,在《乙瑛碑》的題跋中,強調「隸法本篆,根矩宣王《石鼓》」。1644年避難的途中,他題《尹宙碑》「淳樸遒逸,篆法黎然」。都是針對隸書中的篆書字形而言。事實上,隸書從篆書出,它的結構確實有一套嚴格的文字學上的規矩,今天人隨意變形,是很荒唐的。
臨褚遂良書杜甫《曲江對雨》詩 17.5cm×52.5cm 1634年 天一閣博物館藏
王鐸還有一本文字學著作,叫做《字牖》。他講述編纂的目的在於,今天研究字學的人少了,所以毫釐之差就產生很多錯誤,「蓋俗字、野字、吏書、商賈字及演義傳奇一種邪書,浸淫以奪正體。」
臨王操之等帖 17cm×53cm 1650年 故宮博物院藏
正因為如此,在臨摹時,他不惜將古人法帖的字樣進行修改。
這是《擬山園帖》里收錄的臨衛夫人等人的小楷,從上表中,我們發現臨本與範本有很多字的寫法不一樣。比如「皇」從自不從白,「孔」則是子加人,「恆」字本是宋人避真宗諱,最後一橫缺筆,但這些都為王鐸所遵照。
由於王鐸的時代文字學研究的水平不高,所以許多他寫的古字——如「素」其實是個錯字。他拚命想維護正體,可最終不免也有錯誤,在乾嘉以前,整個文字學的研究成果不足以支撐王鐸的願望。
王鐸 自作詩《舟中望黃鶴樓》315×48cm 1643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文| 俞越
微信編輯| 鑠鑠
資料由浙江美術館提供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國家博物館衍藝,提取館藏文物元素所制 3D小夜燈
戳圖即可購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於不經意處學會草書——《廉頗藺相如傳》
※為什麼有些人吃面不嚼
※看黃庭堅用草書給你講廉頗藺相如的故事
※黃庭堅的天價《砥柱銘》,真的值這麼多的錢嗎?
※李清照和蘇東坡究竟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