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萬曆帝連續28年不上朝,但為何中國對內對外戰役卻都獲全勝

明朝萬曆帝連續28年不上朝,但為何中國對內對外戰役卻都獲全勝

明神宗是明穆宗的第三子,母親李太后原本是個宮女,以姿色美艷得寵,生神宗。

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明穆宗對其很有期望,改名鈞,意思是「夫鈞者,言聖王制馭天下猶制器者之轉鈞也」。幼時朱翊鈞就十分聰惠,有一次明穆宗在宮中騎馬馳騁,朱翊鈞攔住馬對明穆宗說道:「父皇是天下的共主,萬一出了閃失,如何向天下交代呢?」明穆宗聽到這番話,趕緊下馬,抱起朱翊鈞走入宮中。其母李氏教子非常嚴格,隔三差五就把兒子叫到面前諄諄教誡一番,每次經筵結束以後,都少不得督促考問他今天所學的內容。朱翊鈞小時候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將其召至面前長跪。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朱翊鈞即位,改元萬曆,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尚處年幼,由母親李太后代為聽政。即位之初內閣紛爭嚴重,大臣之間關係惡劣,時高拱以主幼國危,痛哭時說了偶然說了一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引起朱翊鈞極為不滿,最後在張居正與馮保添油加醋下罷免了高拱。太后將一切內務大事交由馮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軍政皆由張居正主持裁決,獨握大權。在小皇帝朱翊鈞以及張太后全力的支持下,張居正大刀闊斧地實行了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

神宗在軍事上任用幹練將校,先後發兵平定了播州(遵義)楊應龍之亂的播州之役、平寧夏拜之亂的寧夏之役、抵抗日本豐臣秀吉發兵侵略朝鮮以及奴兒干都司的朝鮮之役,維護了明朝的內部統一及宗主國的權威。此三場戰爭合稱萬曆三大征。後世有說明軍雖均獲勝,但軍費消耗甚鉅,如僅朝鮮一役消耗國庫便高達銀八百八十三萬五千兩,米數十萬斛[13],對晚明的財政造成重大負擔。但實際上明代晚期僅對後金的戰事,耗費就高達六千萬兩之巨[1,遠超三大征,且三大征都是不得不打之戰,如若不打甚至打敗了,明朝都有亡國之危。而三大徵實際軍費則由內帑和太倉庫銀足額撥發,三大徵結束後,內帑和太倉庫仍有存銀,而面對薩爾滸之戰的大敗,朱翊鈞用熊廷弼守遼東,屯兵築城,才稍稍將東北局勢扭轉。

張居正過世後,萬曆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身體虛弱,每況愈下。因此,朱翊鈞執政中後期,幾乎很少上朝。他處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面傳遞。「萬曆三大征」中邊疆大事的處理,都是通過諭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們所希望的「召對」形式。在三大徵結束之後,朱翊鈞對於大臣們的奏章的批複,似乎更不感興趣了。同年,禮部主事盧洪春奏曰:朱翊鈞「日夜縱飲作樂」。從同年起,為爭立皇太子,演成了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

雖然說萬曆帝連續28年不上朝,但其早期的一些政策對於國家的影響是巨大的,正亦如此明朝在抵禦外戰中才有充足的糧餉,但其後期的腐壞也為明朝的滅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是非功過後人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大明文官有多可恨:充當倭寇保護傘,向後金走私戰略物資
走遍涉縣——明朝駙馬府,漢代清泉寺!
同事亡國之君,一個寧死不屈,一個割地保位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