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道中:道教南宗養生觀下的玉蟾宮美食
文/韋芳婧
食物與人類生存、社會發展歷來密不可分,從原始時代的採集狩獵,到當代世界的水陸畢陳,食物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也在不斷的豐富化與多元化。食物對於人類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人類在與食物的不斷「交流」中,也在不停的探索保養生命、綿延生命的方法。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在如何生存、如何養生的問題上一直都有自己的探索和主張,《易經》從宏觀上結合天地宇宙討論人生健康,《內經》與《本草經》則探討人類如何從萬物之中獲取能量以得健康,並由此形成了較早的關於養生的理論與實踐體系。而在諸多的養生思想中,道家與道教養生乃是具有中華民族養生思想之特色的重要部分。
玉蟾宮(資料圖)
此次有幸參加道教南宗宗壇海南玉蟾宮所組織的「一道一緣,百博百文」國學之旅體驗活動,不僅有幸結識諸多朋友,更是接觸與學習到了道家文化,並對道教南宗的養生觀有了粗略了解。
一、「道法自然」:道家與道教的主要養生觀
道家養生,重視「道」在養生中的作用,主張順其自然,並強調形、氣、神兼顧,才能達到人體與精神的保養。
老子提出道生萬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與萬物之間「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在此基礎上,他主張「道法自然」的養生原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應依照自然規律生活。莊子則強調順從自然變化的規律,注重人性與天道的一致,「無以人勝天」,「去知與故,順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
南宗宗壇(資料圖)
黃老道的養生思想在「道法自然」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對生命本身的保養,注重形神兼顧,以神為本,「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亡者不可復反,故聖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漢代初期,出現了古代道教養生的集大成之作《淮南子》,該書總結了先秦道家尤其是黃老道家的養生思想,認為形神相互依賴又相互獨立,「形傷於寒暑燥濕之虐者,形苑而神壯,神傷乎喜怒思慮之患者,神盡而形有餘」。《淮南子》在此基礎上提出形、神、氣三者是生命的根本要素,只有保全這三者,人的生命才能正常運轉。
《太平經》的出現標誌道教的產生,此後,東晉葛洪作《抱朴子》,對早期道教養生思想進行了系統性總結,他建立了以長生成仙為目標的道教養生體系,對金丹、行氣、導引、寶精等養生方式進行梳理,他尤為重視金丹養生,並提出了全面的金丹養生理論和方法。
自道教產生,其養生思想更具系統化與體系化,這種養生文化依然為當今人們身體的保養、精神世界的修養提供借鑒。而作為道教聖地的玉蟾宮,在承襲古代道教養生思想的同時,也展現出南宗一脈特有的養生觀。
二、「先命後性」:南宗的養生之法
南宗興起於兩宋時期,由張伯端創立,後經石泰、薛道光、陳楠,傳至五祖白玉蟾。道教南宗提倡「先命後性,重在命功」。所謂「性」指人的心性、思想、精神等;「命」指人的身體、生命等。南宗奉張伯端《悟真篇》為祖經,該書認為,修鍊從傳統命功著手,行功之前,應先對人體已虧損的精、氣、神進行修復,待精滿、氣足,神全之後,才進入正式煉丹階段。南宗繼承鍾離權、呂洞賓的內丹理念,認為修鍊內丹,即是「性命雙修」;而以得丹為修鍊起手法則,所以稱為「先命後性」。其修鍊方法為:以玄關妙用為鼎爐,以元神元氣為藥物,以真意為火候,通過內煉,使身中真陰真陽凝聚不散,結成大丹,從而使性命相合。由此,「性命雙修、先命後性、修鍊內丹」成為南宗的養生方法。
養生之道(資料圖)
首先,這種養生方法以「葯」為重。《悟真篇》云:「咽津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可見南宗的修鍊是從「葯」開始的,而這個「葯」來源於人自身,即《悟真篇》所說的「人人自有長生藥」。體悟自然天道,滋養五臟,自然精神暢通。
其次,這種養生方法以遵從自然之「道」為前提。所謂「道法自然」,人應按照自然規律來養護身體與精神,遵從自然規律,充分利用生命本身的自然力量,自然達到身體與精神的和諧一致,健康長壽。
最後,這種養生方法重視良好的生活習慣。其一是應進行適當運動鍛煉,道教南宗則首推無極導引、金剛功和長壽功,並強調在運動中結合內丹修鍊,以達到精氣神協調運行。其次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葷素合理搭配。南宗養生首先「養形」,而後「養神」,最後「養性」。「養形」即是對身體的呵護,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利於保持健康的體魄。
三、「食在道中」:玉蟾宮素食的養生功用
南宗既強調「先命後性」,重視對身體的保養,便強調營養平衡的膳食體驗。孫思邈主張「廚膳勿使脯肉豐盈,常令儉約為佳」,道教亦是如此認為。因此南宗在強調葷素合理搭配的同時,偏重對素食的攝取。而道教南宗宗壇玉蟾宮的素食便有很好的養生效果。此次「一道一緣,百博百文」國學體驗之旅中,便有幸品嘗到玉蟾宮的素食。
秋葵(資料圖)
胡蘿蔔炒西芹,紅綠相映,色美,入口清脆,口感清爽。炒竹蓀,竹蓀微甜,口感極佳,還可潤肺益胃。清炒秋葵,秋葵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纖維,對皮膚具有保健作用,且能強腎補虛,多吃有益身體。山藥條,將山藥煮熟去皮,切成條狀,擺盤,撒上蒜末,清新軟綿,入口即化。山藥可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此外,益而膳餐廳所做的素肉也很不錯,以濃重的醬料伴炒,素肉有韌性,味道濃烈。
胡蘿蔔炒西芹(資料圖)
素食多為粗纖維食品,營養豐富且有利於消化,多食素食有益健康,這也是合乎「自然之道」的養生之法。
道家與道教養生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探索之中總結得出的思想精華,時至今日,其養生主張依然可以指導人們在日益發展的社會生活中養護身體,在忙碌的工作學習中尋得精神的放鬆與暢快。此種養生文化不僅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應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
(編輯:玄朴)
聲明
※百思不得其解的「人體丹田發電機」
※「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是一回事嗎?
※中式建築六大頂尖門派
※日常生活與媒介化的「他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做個真心朋友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