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老子《道德經》原文和譯文,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六十章
[原文]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譯文]
治理大國,好像煎烹小魚。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傷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傷害不了人,聖人有道也不會傷害人。這樣,鬼神和有道的聖人都不傷害人,所以,就可以讓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澤。
[注釋]
1、小鮮:小魚。
2、蒞:臨。
3、其鬼不神:鬼不起作用。
4、非:不唯、不僅。
5、兩不相傷:鬼神和聖人不侵越人。
6、故德交歸焉:讓人民享受德的恩澤。
[引語]
本章講的是治國的道理,「治大國,若烹小鮮」是老子所說的一句傳頌很廣的名言。這是個比喻,「烹小鮮」就是煎烹小魚。這是用烹魚比治國。小魚很鮮嫩,用刀亂切或在鍋里頻頻攪動,肉就碎了。國家的統治者治理國家,要像煎小魚那樣,不要常常翻弄。此外,老子是無神論者,他並不相信鬼神,但這一章一再講到鬼神,這裡是說,鬼神都不傷害人,治理國家的統治者,就更不能夠傷害、煩擾人民了。並不表明老子是有神論者。
[評析]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流傳極廣,深刻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家們。車載說:「這一段話就治國為政說,從『無為而治』的道理裡面,提出無神論傾向的見解。無為而治的思想,是老子書無為的主張在政治上的運用。老子書很看重『無為』,提出『為無為』,提出『無為而無不為』,反覆說明這個道理,多方運用這個道理,這是它的『道法自然』的見解的發揮。它把這個道理運用在治國為政一方面,主張『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當『民忘於治,若魚忘於水』,就不需要再用宗教來輔助政治而謀之於鬼,於是鬼神無靈了。鬼神不再有任何作為,是為政的人『無為』的結果,符合於『道法自然』的無為的規律。這是它提出無神論傾向的一個方面。」的確如此,這句話喻示著為政的關鍵所在,在於安靜無為,不擾害百姓,否則,災禍就要來臨。要保證國家的平安,執政者就必須小心謹慎,認真嚴肅,不能以主觀意志隨意左右國家政治,這句話用極其形象、簡潔的語言概括了這個極其複雜的治國謀略。如果以個人的主觀願望去改變社會,朝令夕改、朝三暮四、忽左忽右,老百姓就會無所適從,國家就會動亂不安。相反,如果國家制定的政策法令能夠得到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就會收到富國強兵之效。如此,則一切外在的力量,都不至發生禍難的作用。
※五十七,老子《道德經》原文和譯文,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五十八,老子《道德經》原文和譯文,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五十九,老子《道德經》原文和譯文,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
※五十三,老子《道德經》原文和譯文,供老子愛好者研讀
※五十四,老子《道德經》原文和譯文,供老子愛好者研讀
TAG:醉愛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