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優雅沉睡於此,與天使同眠:奧地利皇家教堂和宮廷圖書館
上一篇:法國以外的現代藝術流派你還知道哪些?快到這裡來補課吧!
AVE MARIA nach Franz Schubert (nach Franz Schubert)
Weihnacht mit Brigitte Traeger
Brigitte Traeger
00:00/04:01
午後的克恩滕大街熱鬧非凡,許多街頭藝人在此展示自己的才藝。這個四人組水平極高,演奏的曲目輕快活潑,引得無數人駐足。在這座音樂之都,沒有幾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
吃過午飯,我們回到阿爾貝蒂娜所在的奧古斯丁街,這條街道因其西側的奧古斯丁教堂而得名。一駕馬車載著遊客從街上駛過,讓人想起這裡的舊時光。
奧古斯丁教堂為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1289-1330)於1327年出資興建。他在1308年繼承奧地利公爵的爵位後開始競爭「羅馬人民的國王」,對手為其表兄上巴伐利亞公爵路德維希四世(Ludwig IV,1282-1347),1322年他在決定性的米爾多夫戰役中被俘,直到1325年承認路德維希四世為「羅馬人民的國王」後才被釋放。鬱悶的他在回到自己的領地後加強了國內建設。這座教堂由Dietrich Landtner von Pirn設計,1339年建成。1634年這裡被指定為皇家專用教堂,此後皇室成員的婚禮基本都在此舉行,比較著名的包括1736年奧地利女大公瑪利亞·特蕾西亞與洛林公爵弗朗茨;1770年特蕾西亞的女兒瑪麗·安東尼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和後來的法王路易十六(Ludwig XVI,1754-1793)(此二人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雙雙推上斷頭台);1810年首位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被迫以和親的方式把女兒瑪麗·路易斯(Marie Louise,1791-1847)嫁給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但拿破崙並未出席在此舉行的婚禮儀式;1854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與茜茜公主(電影《茜茜公主》中在聖米蓋爾教堂拍攝的婚禮場景是錯誤的)。這座哥特式教區教堂外表樸素,經過改建後已經與阿爾貝蒂娜博物館連為一體。
入口在北側的廣場上,裡面是三殿式結構,為178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Josef II,1741-1790)請建築家Johann Ferdinand Hetzendorf von Hohenberg(1733-1816)重新修建。
主祭壇右邊有個洛雷托禮拜堂,禮拜堂內的祭壇旁有個鐵門通往一間墓室,那裡用銀瓮保存著54位哈布斯堡家族成員的心臟,而他們的屍骨則被安放在我們之前參觀過的皇家墓穴里。根據介紹,將心臟保存於此的習俗始於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四世(Ferdinand IV,1633-1654),他在遺囑中要求死後將他的心臟放到代表聖母瑪利亞出生地的洛雷托禮拜堂,此前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死後如果不是將心臟與屍骨安葬在一起就是將其保存在聖斯蒂芬主教座堂。從斐迪南四世開始,心臟被單獨安放於此。在1784年教堂重建時,又有三位早於斐迪南四世的故人心臟被轉移至此,包括興建了皇家墓穴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和皇后安娜,斐迪南四世的爺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1578-1637)。最後一位將心臟存放於此的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爸爸弗朗茨·卡爾大公(Franz Karl von ?sterreich,1802-1878),他曾放棄繼承權而將奧地利帝國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
大殿西側有處精美的雕塑,那是瑪利亞·特蕾西亞最疼愛的女兒克里斯蒂娜的紀念碑,由義大利新古典主義雕塑家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1757-1822)於1805年製作。1798年克里斯蒂娜病逝後,阿爾伯特傷心不已,他請當時歐洲最著名的雕塑家卡諾瓦為妻子製作了這座紀念碑。金字塔形紀念碑上方是克里斯蒂娜的頭像,頭像下的門楣上刻著「Uxori Optimae Albertus」,意為「獻給最好的妻子,阿爾伯特」。
最後說說教堂里的管風琴,它最早安裝於1785年,現在與聖斯蒂芬主教座堂一樣也為Rieger Orgelbau公司於1976年安裝的新管風琴所取代。鑒於奧古斯丁教堂的特殊地位,許多著名音樂家曾為其創作和演奏,其中包括舒伯特1814年在此指揮他創作的F大調彌撒曲,安東·布魯克納為此教堂專門創作了F小調彌撒曲並於1872年在此首演。
奧古斯丁教堂北門正對的是約瑟夫廣場,為約瑟夫二世(Josef II,1741-1790)於1780年以他的名字命名。也就是從這一年他的母親特蕾西亞死後起,他才成為真正獨立的統治者。看過電影《阿瑪迪斯》的人也許還記得,正是他將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召入宮中的。可惜他死後無男嗣,全部頭銜由弟弟利奧波德七世(Leopold VII,1747-1792)繼承。1792年利奧波德七世的長子弗朗茨一世(Franz I,1768-1835)在父親去世後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在神聖羅馬帝國中稱弗朗茨二世)。1795年他請奧地利新古典主義雕塑家Franz Anton von Zauner(1746-1822)塑造了廣場中央這尊約瑟夫二世騎馬像,其右手抬起的姿勢讓人想起羅馬卡比托利歐廣場上的奧理略騎馬像,據說創作時的這種刻意模仿就是為了暗示哈布斯堡家族信奉的他們是古羅馬帝王后代的觀點。
廣場四面圍合,東側的馬路對面是由前面提到的受命重建奧古斯丁教堂的建築家Hetzendorf von Hohenberg設計,完成於1784年的帕拉維奇尼宮。宮殿門口的女像柱也為Franz Anton von Zauner創作。
廣場西側的國家圖書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圖書館之一,最早為查理六世下令修建的霍夫圖書館,也就是帝國宮廷圖書館,由奧地利巴洛克建築家老費舍爾·馮·埃拉赫(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1656-1723)設計,他的兒子小費舍爾·馮·埃拉赫(Joseph Emanuel Fischer von Erlach,1693-1742)於1723-1726年建成。1920年被共和國政府改為國家圖書館。
樓頂上方是義大利晚期巴洛克雕塑家Lorenzo Mattielli(1687-1748)創作的《戰車上的彌涅爾瓦》。
樓頂兩側的兩個球分別為天球儀(星象儀)和地球儀,球下方是天文和數學測量工具。
作為奧地利最大的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共有740萬件以上的藏品,包括圖書、手稿、地圖、音像資料、甚至地球儀等,分布在維也納市內的多個場所。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其中最古老和最壯觀的輝煌大廳,這裡保存著1501-1850年間出版的20萬冊圖書。成人門票7歐元,家庭票12.5歐元,居然比兩個成人的票價之和還低。
拾級而上,步入大廳,輝煌一幕立刻呈現在眼前。整個大廳被兩對海格力斯柱分成三部分,南側為戰爭翼,北側為和平翼,中間為高大的橢圓拱頂。海格力斯柱原本是西班牙的象徵,至今仍保留在西班牙國徽中。海格力斯也就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兩個柱子象徵直布羅陀海峽兩岸聳立的山峰,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或者說通往新世界的門戶。那麼為什麼查理六世命人修建的圖書館裡要建造這個呢?翻看歷史會發現,查理六世的父親是利奧波德一世(Leopold I,1640-1705),為讓他的小兒子查理繼承西班牙王位,曾發動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但在戰爭結束前利奧波德一世去世,查理的哥哥約瑟夫一世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皇位,查理則繼續與波旁家族競爭西班牙王位。不過1711年年僅33歲的約瑟夫一世死於天花,查理繼位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但也因此失去了競爭西班牙王位的合理性。由於缺少了盟國的支持,他只好於1713年簽署烏得勒支條約結束了這場戰爭,但顯然他對西班牙並不死心,於是便有了這裡的海格力斯柱。
大廳上方繪製著精美的壁畫和天頂畫,由奧地利巴洛克畫家Daniel Gran(1694-1757)創作於1726-1730年。我們參觀的入口在大廳南側,因此首先看到的是戰爭翼。這一側海格力斯柱上方的半圓形壁畫繪製的是古希臘神話中腓尼基王子卡德摩斯(Cadmus)屠龍後將龍的牙齒撒在地上的情景,這些播種在地里的龍牙後來長成武士並自相殘殺,最後剩下五人,幫助卡德摩斯建立了新城底比斯。傳說卡德摩斯將腓尼基字母傳入希臘,是古希臘字母的締造者。
走進中央大廳,上方的天頂畫表現了對查理六世的頌揚。畫面整體是朝向和平翼的,因為那邊才是皇帝的入口,可以看到中間為天使托舉著象徵榮耀的金字塔;下方是象徵力量的赫拉克勒斯和象徵智慧的阿波羅共同扶著查理六世的畫像;再下方為戰神馬爾斯,他的一邊是象徵持久的柱子另一邊為象徵力量的獅子。畫面左側是查理六世用權杖指著一個建築模型,下令修建帝國宮廷圖書館。畫面右側畫著個石碑,上面刻的是匈牙利國王匈亞提·馬加什(Matthias Corvinus,1443-1490),1485年他在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1415-1493)的戰爭中佔領了大部分奧地利領土,並使用奧地利大公的頭銜。上方是一個赤身的孩子腳踩石碑,扶著一面圓形畫像,那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1459-1519),他是腓特烈三世的長子,正是他在馬加什去世後奪回被占的領土,並結束奧地利的第一次領地分裂,實現了奧地利的重新統一。
如果從戰爭翼一側看,位於金字塔尖方向的是和平女神將橄欖枝送給自由和智慧之神彌涅爾瓦,她們的左邊是手持書籍和珍寶的天才,右邊則是敵人從天墜下。畫面外圈窗下的圖案表現了人類的各種活動,包括天文、地理、軍事、航海、音樂、繪畫、建築等。
繼續向北走,進入和平翼,海格力斯柱上方的半圓形壁畫表現的是曙光女神奧羅拉扶著太陽神的戰車,腳下被趕走的是黑夜裡的惡魔。
輝煌大廳正中有一尊查理六世雕像,為威尼斯洛可可雕塑家Antonio Corradini(1688-1752)於1735年製作。在查理六世雕像周圍還有八位哈布斯堡家族成員的雕像,加上兩翼各四尊,一共16尊雕像,均為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或西班牙國王。這些雕像為奧地利雕塑家施特魯德爾兄弟(Paul Strudel,1648-1708;Peter Strudel,1660-1714)共同完成。
中央大廳四周還有四個大球,應該是研究天象和地理的,它們由來自威尼斯的聖方濟各會修士、宇宙學家Vincenzo Coronelli(1650-1718)製作。有意思的是我們參觀的時候,一位調皮的遊客伸手試圖轉動其中一個球,被工作人員及時制止。他還辯解說自己只是想看看這些球還能不能動。這些都是幾百年前的文物,如果我們不珍惜,我們的子孫後代很可能就看不到它們了。
獲取《世界美如斯之奧地利遊記》全文電子書,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書蟲游世界。另有各國遊記和旅遊攻略,快去看看吧。
※這裡不只有大衛像真跡,還有眾多米開朗基羅、波提切利的名作:佛羅倫薩的學院美術館
※時空穿越:探訪塞哥維亞的古宅和老教堂
※鬼斧神工的藍洞、傳說中的沉船灣:奶藍色的扎島魔幻之旅
※春日大社:一個充滿古木和各式燈籠的神秘幽玄之地
※法國以外的現代藝術流派你還知道哪些?快到這裡來補課吧!
TAG:書蟲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