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有一種規則,可以判斷出人品

有一種規則,可以判斷出人品



洞見

(DJ00123987)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Peter


來源:輕課讀書

(ID: qingclassdushu)




01




聽我朋友小林講過一個借錢的故事:他的一個朋友剛來上海不久,找了一份工作,把自己安頓好之後,發現沒什麼錢了,信用卡還在透資當中,在走投無路時找到了他。 


小林出於認識他那麼多年,借了一萬給他。

一年多後,小林面臨職業轉型,也缺錢用,於是打電話給那位朋友,談起自己需要用錢了,能不能把錢先還上。 


這一年多,小林出於情面沒有向他朋友提借錢的事情,沒想到那朋友也從來沒提過,也沒有什麼音訊。


這一次,那朋友帶著脾氣說:「你沒看到我也沒什麼錢嗎?我還住著合租房呢?過一陣吧。」 


小林聽到這,心中無比生氣,感覺自己成了要債的人,又碰了一鼻子灰,頓時覺得這錢是要不回來了。


後來,要了幾次,得到的都是這樣的回答,結果兩人吵了一架,從此兩人成路人,小林的錢再也沒要到。




02




「社交的本質」中把社交分為兩種,一種是共情社交,一種是功利社交。

所謂的共情社交就是指為獲得情感聯結與情感體驗,或因共同的興趣而產生的社交行為。


這種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換,只是為獲得情感與心理上的慰藉與共鳴。 


所謂功利社交,就是指為達成某一目的,或是從對方身上獲得某種利益而產生的社交行為。


這種社交是帶功利性質的,只為了獲得信息、知識與物質等的交互傳遞。 


這兩種社交有根本區別,但我們總喜歡混為一談——認為「共情社交」的朋友為我做「功利社交」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我自己教英語和寫文章,就有朋友經常來找我。



「你不是教英語的嗎?幫我翻譯點東西唄。」


「你寫作很棒呀,幫我寫篇宣傳文案吧。」


「你不是分享時間管理的嗎?幫我做做時間管理規劃哈。」 


以前我經常會幫他們,後來遇到很多人一次接一次要幫忙的,我就委婉拒絕了,有時就被罵「不夠朋友」「不講義氣」,還有人偷偷把我屏蔽了。 


這就是從共情朋友變為功利朋友了,很多人把這兩種社交給弄混掉,導致朋友間情誼破滅了。 


其實,我們可以有更好的方式,當從小長大的共情朋友提出功利訴求時,我們就應當以功利社交的方式去溝通,這樣對方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03




很早之前看到有個在行的行家談約見貓叔的經歷,在見面前,貓叔通過各種方式來約見她,終於在貓叔的堅持下,最終見了面。 


貓叔除了請了吃飯,還在回去的時候,立馬在在行上給予幾百字的好評,又在微信上包了個大紅包。


她感慨:怪不得那麼多的人喜歡貓叔。 

有一次一個朋友讓我在他的平台做線上的時間管理分享,二話沒說,我就用心做了這次分享,還在群里做了認真答疑。 


哪知課程結束後,他立馬親自給我打款,我說:「幹嘛呢?免費來幫忙的哈。」


他說了一句話讓我記了好久:「越是真心的朋友,越是珍惜你的價值。」 


什麼是真朋友?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標準:能開誠公布地談錢的。 


朋友間的錢規則就是:互相談情,主動談錢。不佔朋友便宜,是一個人對待友情的頂級修養。





04




在傳統文化這個圈子裡面呆久了,就會覺得這個圈子的很多人利用文化來困住底下的人,我們稱為「文化的囚奴」。 


你說要買點奢侈品,他就說:「儉以養德。」


你說要追求財富自由,他說:「只有內在豐富才是永恆。」


你說:「老闆我這點工資連自己消費都不夠,該怎麼養家?」他說:「傳播傳統文化,就不要談錢......」 


我們發現很多人剛進入這個圈子,很興奮,因為得到了「感恩」「恭敬」「慈悲」的洗禮,時間長了就會覺得憋屈,這種憋屈來自於不能談錢。 


這個圈子的人,很多人都會走入這樣的誤區:只有內在豐富了,感恩心、恭敬心、慈悲心升起了,才能真正幸福。


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但大部分人的結局都不大好,不是文化不行,而是傳播文化的人自己都沒有做到,還在鑽文化的空子。 


其實,這種表面的利他,是很好的利己,所有不談錢的文化都是耍流氓。談錢傷感情,不是因為錢太俗,而是因為那份感情太虛,不接地氣,真正的文化和感情,是經得起談錢的。





05




有個心理學家分享過一個小經驗:「千萬不要去和那些一毛不拔的人做朋友,倒不是因為他們摳,其實他們普遍都不壞,甚至可以成為好人,但他們太吝嗇付出了,不是他們不願意給,而是他們給不出。 


「每個成年之後,仍然一毛不拔的人,心中都有一個寸草不生的荒原,他們都有一個充滿恐懼與匱乏的童年,因為太過匱乏導致的荒涼,他們慢慢將自己的人生變成了一個大黑洞,永遠在害怕,永遠在汲取,永遠在警惕。」 


這話夠狠,但入木三分。 


在大學時認識一個朋友小朱,她抱怨他的男朋友太吝嗇,終於有一天忍不住,就分手了。 


她男朋友最喜歡說的三句話:「這個不好吃。」「這個不好看。」「這個不適合。」 


有一次他們去了一家稍高級一點的餐廳,還沒有走到裡面,小朱男朋友就說要換一家,好不容易,小朱把他拉進去了,她男朋友把菜單翻了好幾遍,就點了兩個素的,要麼說太貴,要麼說太油。 


小朱氣得不行,難得出來吃一趟好的,還這麼憋屈,交往了一段時間後,這樣的情況多了,小朱覺得她們兩消費觀不同,就毫不猶豫分手了。 


我以前看一個人經常看他的面相,看他的穿衣風格,看他的說話得體,現在慢慢明白了:面相好,說明簡單。穿衣得體,說明注重形象;說話有分寸,說明情商高。


最能反應一個人品質的,就是花錢這件事。消費觀可以折射一個人內在的格局。





06




從小到大,我是個不缺錢的人,雖然家裡算不上富裕,但口袋中錢一直是足的。


母親經常對我說一句話:「對自己要小氣,對別人要大方。」這句話,也成了我一生的生活準則。 


朋友一起吃飯,我會悄悄先把錢付了;朋友一起打車,我會偷偷先坐到副駕駛的位子;如果朋友請客,我會讓他們少點菜,不要浪費了...... 


在花錢這件事上,我非常欣賞主持人何炅,每次錄節目或者朋友一起吃飯,何老師總是偷偷買單,把大家都照顧好。


如果朋友家請客吃飯,他就讓他們隨意一些,盡量少麻煩他們。 


「花自己的錢越大方越好,花別人的錢越小氣越好。」這已經成為我一直恪守的花錢準則,這也是我區分一個人品質好壞的標尺之一。 


生活中,我們發現一個現象:當別人說這是原則問題時,十之八九是錢的問題,只有了解錢規則,才能很好解決生活的問題。


我相信一句話:懂得錢規則的人,人品一定不會太差。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見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學區房是自家的書房
牛逼的人只會往前看,只有慫人才會「想當年」
人性實驗:誰的人生不委屈?
二胎,生也悔,不生也悔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