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家:李士達繪畫作品欣賞
李士達(1550-1620),字通甫,號仰槐,江蘇蘇州人。萬曆二年(1574)進士,工畫人物、山水。曾經論述畫有五美:「蒼、逸、奇、遠、韻。」又有五惡:「嫩、板、刻、生、痴。」傳世作品有《潯陽琵琶圖》、《三駝圖》、《西園雅集圖》等。
【名稱】明 李士達 秋景山水圖
【年代】明代
【簡介】紙本,水墨淡設色,縱168.8厘米,橫89.8厘米。(日)靜嘉堂文庫藏。
此圖為李士達山水畫的代表作。畫深秋之季二位隱士于山中小亭對酌清談之境。畫面上的懸岩突兀,山勢險峻,雲霧繚繞。置陣布勢,氣魄雄偉。雲煙斷白,巧妙地表現出了空間層次感。山石以碎筆皴染,傅以淡色,墨色乾濕濃淡相交相融,生髮出豐富的效果,獨具韻味。
【名稱】明 李士達 石湖圖
【年代】明代
【簡介】扇面,金箋,縱16厘米,橫48.3厘米,(日)私人藏。
此圖描繪高人逸士傲對石湖山水場景,或掩卷,或閑步遠眺,或閑聊,牧童吹笛,遠帆片片, 畫面開闊景物繁多。法細利秀潤,設色明快,畫風近仇英,但格調更為洒脫。
【名稱】明 李士達 仙山樓閣圖
【年代】明代
【簡介】絹本設色,縱167.7厘米,橫79.2厘米。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用筆繁密緊圓,刻劃精工,著意暈染,山巒有脈可尋,松針細如毫髮,足具功力。畫家在繪畫技法上,擺脫前人的成規,自創特異的藝術風格。整幅畫面,不見摹古之信息,畫家於業謹之中細緻刻划了一幅江山千時里的圖景,新意獨造。
【名稱】明 李士達 三駝圖
【年代】明代
【簡介】立軸,紙本,墨筆,縱78.5厘米,橫30.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三個駝背的老者,一提籃側顧,一向提籃者作揖,一拍手大笑,三人形象滑稽,笑態可掬。畫家以駝者之間的相互戲謔,來諷喻「世上無直人」。衣紋用「渾描」,鬚髮皆不見鉤勒痕迹,筆墨圓潤,柔若無骨,可見作者高度的筆墨造型功力。其上方有錢允治詩云:「張駝提盒去探親,李駝遇見問緣因;趙駝拍手呵呵笑,世上原來無直人。」點明了此幅的諷世主題。李士達的此畫如錢允治的題詩一樣,將民間歌謠形之於畫圖,帶有通俗而又詼諧的情調。
【名稱】明 李士達 五鹿山房圖
【名稱】明 李士達 關山風雨圖軸
【年代】明代
【簡介】紙本,設色,縱131厘米,橫62.1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石渠寶笈三編御書房著錄。
塞山屹立。風雨颯然。行人張蓋聯騎。將投逆旅。自題。塞門風落木。客舍雨連山。隸書。萬曆庚申(西元一六二年)秋日。寫於石湖邨舍。李士達。鈐印三。通甫。李士達印。石湖漁隱。
鑒藏寶璽五璽全。寶笈三編。宣統御覽之寶。
明 李士達《瑞蓮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士達(活動於17世紀初),號仰槐,江蘇蘇州人。善畫人物,並寫山水。幅中自題萬曆三十四年(1606)見友人家中並蒂蓮花,既可人又是佳兆而戲寫此景。雖自謙不善花枝,但構圖別緻,石蓮均呈直立之式,葉石相依,雙蓮襯葉佔畫幅三分之二,顯得亭亭玉立。筆墨清潤,以墨畫石,濃澹相暈,展現湖石的玲瓏變幻;汁綠畫葉與干,行筆流暢,深淺交融表向背;蓮花則以白描法鉤畫,倍覺清雅。這份韻致在花卉立軸中並不多見。
【名稱】明 李士達 高堂稱慶圖
【年代】明代
【簡介】立軸,設色絹本。
此件作品有乾隆帝御題,並鈐有「古希天子」、「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等多方印章。還分別有當今兩位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大師徐邦達、劉九庵的題跋,給此畫以高度讚賞。
翰海秋拍中的明代李士達《高堂稱慶圖》(張紫石按:此畫風格與李士達傳世作品相近,絹質亦屬明代,原為無款印之畫作,1996年9月由劉九庵、徐邦達鑒為李士達真跡)也是十分值得一提的。此畫本幅有清內府乾隆、宣統及高士奇收藏印跋,估價120萬元至180萬元,最後以308萬元成交,高出最高估價128萬元。其實此畫在1996年6月就曾由翰海春拍拍出,當時即標為李士達《高堂稱慶圖》,估價8萬元至12萬元,成交價僅20.9萬元,只是尚無劉、徐二先生鑒跋,事隔十年,竟以近十五倍的價位再次在翰海成交。
李士達[明]山水人物冊 設色紙本冊頁(十二開)
款識:李士達
鈐印:士達(朱)
李士達 山水人物 立軸
林間高士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李士達 三老圖 立軸
李士達《桃李園圖》
※吳冠中:抄襲,是中華美術最顯眼的景觀?
※虛谷最美十幅花鳥,趕快收藏
※張大千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徐悲鴻畫山水,真罕見!
TAG:藝術l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