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甘谷縣金山鎮水家岔村上庄組李旺增大夫,還有他那不得人知的故事

甘谷縣金山鎮水家岔村上庄組李旺增大夫,還有他那不得人知的故事

-----親歷甘谷縣金山鎮水家岔村鄉村醫生李旺增普通但並不平凡的一生,在感動之餘寫了這篇人物傳記,並謹此文獻給那夜以繼日,不辭辛勞,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保障當地老百姓生命和健康,做出不懈努力的鄉村醫生們!

作者:張志剛

在這個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裡,整齊排列著100個葯櫃,幾乎佔據了三分之一的空間。細辛,桂枝,防風,羌活,蔓荊子,葛根,柴胡,炒牛蒡子,蟬衣,荊芥,薄荷,桑葉,菊花,升麻,金銀花,連翹,黃芩,黃柏,黃連,虎杖,梔子,重樓,柴胡,板藍根,蒲公英,地骨皮,知母,生地,黃玄參,胖大海,大血藤,赤芍,白頭翁,牡丹皮,炙麻黃,制半夏,川貝,浙貝,杏仁,炒蘇子,桔梗,浮海石,天麻,勾藤,炒僵蠶,炒地龍,蜈蚣,當歸、白芍、熟地、首烏、冬瓜仁、茯苓皮……沉穩工整的筆跡,字跡鮮明的留在葯柜上。

李旺增給村裡人免費測試血糖

除了藥房,診斷室和治療室外,卧室只有一點點的位置,裝著他所有的家當——一個單人炕,一個舊桌子,一張四方桌上,擺著一台老式的電視機,這就是他藥房的所有布置了。

說起他這個人,我並不陌生,而村裡人更是再也熟悉不過了,他,叫李旺增,出生於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從小父親病逝,母親改嫁,從小由祖父,祖母,還有大伯撫養成人。

當時,處於農業社階段,各村民都在吃大鍋飯,祖父,祖母由於每天奔波於生計,無暇照顧他,讓他從小就深深地體會到了生活的艱難,也體會到活著的不易。

五歲那年,祖父不幸去世,親人的突然逝去,讓他從小思想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尤其是當自己的祖父倒在炕上的時候,在急需要救治的時候,村裡以及附近根本找不到能夠救治他的醫生,一方面是由於家裡情況的確很貧困,另一方面由於處於農村地區,又遠離鄉鎮,導致祖父的治療的最佳時機被錯過了,在沮喪,失憶,痛苦,不舍之後,他開始頓悟了,反省了,這種凄慘的事情再也不能發生了,這種揪心的痛不能再出現了,他開始立志,自己要做一名醫生。

七歲那年,他在鄭家山小學附中開始上學,在上學的過程之中,他刻苦讀書,認真學習,各科成績都名列矛,在八一年正月份,祖母突然病逝,不得已的情況下,大伯將其託付給在蘇家山村蘇家梁組的外祖母照顧,六月份,在中師預選中,他被推薦為四個預選生之一。可是,由於他外祖母突然病逝,於是,他再沒有上學了。

從此,他走上了務農的道路。可是,他對學習的熱忱並沒有因此而減弱絲毫,反而更加強烈了,祖父的去世,祖母的去世,外祖母的去世,讓他心如刀割,如鯁在喉。

於是,他有空的時候,經常會出入甘谷的一些書店,看一些關於中醫,西醫方面的書籍,通過朋友,他從天水,蘭州等省內大一點的城市購買一些書籍,譬如:《傷寒論》,《壽世寶元》,《付清主男女科》,《本草綱目》,《中醫內科》,《兒科學》,《針灸學》等等,經過自己不斷的理論學習,在一九八七年獲得甘谷縣衛生局頒發的《鄉村醫生證》,從此,踏上了行醫的道路。

1990.9——2001.7在甘谷衛校學習。

1993.9.19——1993.9.20考取了甘肅省衛生廳頒發的《鄉村醫師證》。

2005.8——2008.7在定西市衛生學校學習,獲得了甘肅省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專業:衛生保健。

2009.8.28——2009.10.參加甘肅省衛生廳組織的農村衛生人員內兒科知識培訓,獲得《甘肅省農村衛生人員內兒科知識培訓合格證書》。

2009.10.25——2009.10.29參加甘谷縣黨校組織的鄉村醫生培訓班,獲得甘谷縣衛生局頒發的《甘谷縣鄉村醫生培訓結合證》。

2010.7.19——2010.8.8.參加天水市衛生學校舉辦的省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中醫藥適宜技術推術推廣項目」,獲得甘肅省中醫藥繼續教育委員會頒發《甘肅省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學分證書》。

2010.11.15——2010.11.19.參加甘谷黨校組織的鄉村醫生培訓班,獲得甘谷縣衛生局頒發的《甘谷縣鄉村醫生培訓結合證》。

2012.2.6——2012.5.31,參加甘肅省衛生廳組織的農村衛生人員公共衛生知識培訓,獲得由甘肅省衛生廳農衛處頒發的《甘肅省農村衛生人員公共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書》。

1987——至今,一直擔任金山鎮水家岔村鄉村醫生,並且獲得鄉村醫生執業資格證(該證書五年一換),當前所持證書頒發證書時間為2014.10.31日,由甘谷縣衛生局所頒發的《鄉村醫生執業證書》。

經過兩次的衛校學習,他行醫三十餘年以來,擅長於治療小兒的各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譬如:重症肺炎。

這種病指在肺炎病程中,除具有常見呼吸系統癥狀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統明顯受累表現的危重階段。肺炎是小兒的一種主要常見病,尤多見於嬰幼兒。據國內各地統計,肺炎病兒佔小兒內科住院人數的24%~56%。小兒肺炎死亡占整個兒童死亡的五分之一以上,重症肺炎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仍佔小兒死亡率的首位。

老年人患了肺部炎症以後治療起來周期相對較長,由於老年人基礎疾病比較多,而且自身免疫力降低導致在治療上會相對困難一些。

對於這種病的治療原理,他認為:首先應該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通氣。在傳統治療上,一般的治療方法是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以控制肺部感染,並發中毒性腦病的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病,常用一些急救藥物。改善通氣,及時正確給氧。其次,邪熱熾盛、邪陷厥陰、心陽虛衰、腎不納氣等癥狀,也可以通過中醫治療重症肺炎。治療方法:首先要進行抗感染治療,最好能夠查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炎症,是細菌,病毒,真菌還是化學性亦或是其他。這樣針對性治療效果會更好一些,畢竟中醫治療,調理,副作用少,調理起來也比較方便。

對於腹瀉,他也有自己的特色: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正常人每日大約有9L液體進入胃腸道,通過腸道對水分的吸收,最終糞便中水分僅約100~200ml。若進入結腸的液體量超過結腸的吸收能力或(和)結腸的吸收容量減少,就會導致糞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產生腹瀉。臨床上按病程長短,將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發病原因更為複雜,可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他認為,腹瀉是癥狀,根本治療要針對病因。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必須抗感染治療;對乳糖不耐受者和麥膠性乳糜瀉要在飲食中分別剔除乳糖或麥膠類成分;對高滲性腹瀉要停食或停用能引起高滲的食物或藥物;對分泌性腹瀉除消除病因外,要積極補充鹽類和葡萄糖液;由於膽鹽重吸收障礙引起的結腸腹瀉,可用消膽胺吸附膽汁酸而止瀉。對膽汁酸缺乏引起的脂肪瀉,可用中鏈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長鏈脂肪。

對症治療:譬如:西藥治療,譬如常用止瀉藥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氫氧化鋁凝膠、次碳酸鉍,復方樟腦酊(2~5ml),或可待因(0.03g),易蒙停為丁醯胺衍生物,為腸壁阿片受體激動劑,可阻止乙醯膽鹼和前列腺素的釋放,從而抑制腸蠕動,延長腸內容物滯留時間,增強肛門括約肌張力。

中醫治療:譬如:辯證治療急性泄瀉;慢性泄瀉;單方驗方;針灸治療;還有其他療法:譬如按摩療法:取中脘、氣海、大樞、脾俞、腎俞、長強、足三里等穴,用推、揉、按、拿手法等等。

對於治療脫髮,他根據很多患者包括自己因為氣血失調導致脫髮的事實,結合各位患者在一般脫髮中出現的一些顯著特性,譬如:頭皮油脂過多(脂溢性脫髮);頭皮局部激素過度分泌(分泌性脫髮);微量元素缺乏,頭部細胞機能下降(病變性脫髮);工作壓力以及環境污染,不正常的洗髮、燙染(物理性脫髮);對於很多人因為工作勞累過度,導致的頭髮稀鬆,乾枯等脫髮前所表現的一些癥狀,從而精心研製了一些專門的中草藥配方,內涵十幾位名貴植物萃取的本草精華,植物平衡素、動能生長素和毛囊激活劑。通過自身的實踐證明,這些配方防脫見效快,性質溫和,成分天然無毒副作用。經常使用,的確可以起到固發、生髮、養發以及烏髮的作用。

他還對內科,心血管,腦血管,特別對腦出血,腦梗塞,按照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當地,附近村民所稱道。

在治療了患者過程中,他這麼多年以來治療的患者不計其數,重大的患者如下:

一位是甘谷縣金山鎮鄭家山村的啟致,這個人他是鄭家山村人,他們已經認識三十多年了,因此,也是他家的「常客」。

鄭啟致因為患有腦出血,家屬擔心轉院過程中會因為其運動導致病情家中,因此,堅決不同意醫院主治醫生的建議,在家請醫生上門服務,由於治療得到,病情恢復,沒有留下後遺症,至今健在。這讓他的家人激動不已,在萬分感動的情況下製作錦旗一面,「妙手回春」。

甘谷縣金山鎮鄭家山村鄭啟致給他贈送的錦旗

另一位是甘谷縣金山鎮水家岔村下庄的王跟錄,這個人曾在新疆陸軍某部隊團級幹部專業,在當地工作,後來,此人患上了腦出血,導致了半身不遂,再後來,在回家探親期間,突然,發了重病,他的侄兒黑夜冒著大雨來到他家裡,邀請他去家裡醫治,當時,他正準備睡覺,看見有人滿頭大汗地跑來,聽了患者親屬對其情況的敘述之後,他二話不說,收拾了藥箱,就連忙往水家岔下庄跑,哪一天,天黑乎乎的,泥濘的路面上因為下雨,變得異常濕滑,小道兩旁的雜草,還有荊棘時不時的劃破了他的手臂和小腿。因為走得太快,一不留神的情況下,他被摔倒在了路旁的溝里,好長一段時間,他才緩過氣來,當時,他眼前周圍一片漆黑。他的親屬從後面趕到說:「李哥!李哥!沒事吧!還能走嗎?」

他慢慢站起來,摸了一下護在懷中的醫藥箱,檢查搭扣摔開了沒有。十分鐘後,他們一起趕到了水家岔村下庄組,經他到場全力搶救後,王跟錄老人逐漸恢復正常。

後來,他的兒子王軍,兒媳史艷花,知悉此事後,為了表達他們的一點感激之情,還專門從蘭州趕回來贈送錦旗一面:上面寫著「醫術精湛」。

王跟錄的兒子王軍,兒媳史艷花給他贈送的錦旗

我和他的認識,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了,那還是在前幾天,我的媽媽因為患有貧血(中度);膽囊結石;慢性淺表性胃炎;盆腔積液;脾大等病症,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後,返回家中修養,可是,是不是依然腹痛難忍,身體乏力,看臉色很不好,而他因為貧血的緣故,不能長時間的坐車,因此,只能請他來家裡進行輸液治療,沒想到輸了兩天的液之後,明顯好轉了,這讓我很感謝。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個有良心,有道德的鄉村醫生,他給病人看病,並不僅僅因為錢,更重要的是要救死扶傷,要解決患者的痛苦,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體質,快樂的心情。從周邊的群眾那裡,我得知,沿著他一生「赤腳」,不知走過了多少的足跡,不知翻越過多少的山山水水。

前幾天,我因為感冒,嗓子嘶啞,專門在他家看病,期間,我曾問他,從事了這麼多年的醫生,您有何感觸嗎?他笑著對我說:「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醫生,讓更多的病人,患者從痛苦的折磨之中解脫出來,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最大的快樂,當我每天看著清晨的一縷陽光照射到我的屋檐的時候,我就感覺到特別的清晰,當我每天背著要箱子,行走在每個村民的家門口時,我就感覺自己的責任很大,很大,我的職業很崇高,很崇高,當我每天都能看見自己所摯愛的這片黃土地時,我感覺到是那麼的親切和溫馨,因為我真的深深地熱愛著這片黃土地,我割捨不下我們家鄉的父老鄉親。」

如今,在金山鎮,八里灣鎮,西坪鎮,以及秦安縣的一些鄉鎮,共計三十幾個村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也留下了更多的人對他醫德的評價,在這裡,我衷心地祝願他,能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生活,更能夠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們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從而緩解或者徹底解決更多的的病人,患者的後顧之憂。

李旺增走街串巷給病人看病的情形

作者簡介

張志剛,甘谷縣金山鎮人,甘谷縣作家協會會員,理事;自考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學本科學歷。曾先後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內蒙古自治區總隊第三支隊服役,退伍後,曾在富士康科技、僑雲科技、伯恩光學等公司擔任過保安隊長、安全主任、安全工程師及行政主管等職務,並獨立承辦過企業日報和月刊。期間,創作了許多鄉村氣息濃郁、體現民俗文化的詩詞、散文和記實文學,作品散見於《江門文藝》、《深圳特區報》、《晶報》、《南方都市報》、近兩年以來,其回鄉發展,在甘谷新聞網,天水廣電網,天水圈子,天水城市在線,天水新聞網,天天天水網,甘肅文化產業網,甘肅書畫網等報刊,網站發表過很多的作品,深受群眾的喜歡。

作者照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