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上班族危機「三高」已經成為上班族的頭號公敵了

上班族危機「三高」已經成為上班族的頭號公敵了

新聞報導曾指出多數的上班族三餐都是在外解決,外食比例非常高,吃進肚裡的食物,經常是多油、多糖、多鹽和少纖維。這些往往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病、腎臟病、中風、痛風等疾病,前三項又合稱為「三高」。看來「三高」不再只是老年人的權利,已經成為上班族的頭號公敵了~

那麼,何謂「三高」呢?

高血壓

如何檢測高血壓?

正常 血壓:收縮壓 <12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

血壓愈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愈高

行政院衛生署建議每人每日鹽份的攝取量是6g(=2400mg),像我們平常一般人每天大約是攝取8-10g。而高血壓患者,則是要控制在5 g以下。

鹽份容易攝取過量的食物~

1、腌製品:鹽份幾乎都在8%以上

2、湯:湯的鹽分含量約為0.6%-0.8 %(一碗300cc的湯,就含有食鹽1.8g-2.4g)。

雖說冬天大家都愛吃火鍋,可是裡面的鹽份含量也不少,不知不覺間,就會攝取過量了

3、速食麵:舉例來說,像一包統一科學面,裡面就含有675mg的鈉(約1.7g鹽)含量;大碗的阿Q桶面(紅椒牛肉口味),也有2373mg的鈉(約5.9g鹽)含量

高血糖

如何檢測糖尿病?

1、A1C(糖化血色素) ≧6.5%

2、空腹血糖≧126mg/dL

3、隨機血糖≧200 mg/dL(加上有「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的癥狀)

A:答案是肯定的。吃太多甜食或含糖飲料的確是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

根據一項收納11項前瞻性世代的研究,共310,819位受試者,其中有15,043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研究分析,每天喝一到兩份含糖飲料 (例如:可樂、濃縮果汁、能量飲料、維他命水)的人,和每個月不到一份的量的人,相較之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整整增加約26%之多。

A:每種營養素都有它各自的功能,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疾病史、飲食習慣等都有不同的營養素建議量。

全穀類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有許多必須營養素(例如: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的卻含有過多飽和式脂肪,吃太多反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影響血糖的變化。

A:其實不一定無糖的就可以,而是要看食物本身的性質。

1、是不是澱粉類?例如:麵包、麵條、蘿蔔糕等

2、是不是加工製品?例如:麵包、油條等

像無糖的澱粉類製品,雖然是無糖,但仍是澱粉類的食物。還有若是有經過加工過的澱粉類食物,也是會影響到血糖的,所以建議還是以天然的食物為主,例如:糙米飯、南瓜等。(當然份量還是需要注意的。)

另外,我們平常常買的全麥麵包,其實和白麵包是相差不了多少的,有些店家只是在白麵粉里添加一些小麥外層的麩皮,再以焦糖或黑糖等把麵包染成較深的顏色。若大家想要買到「真正」的全麥麵包,可在購買前詢問店家全麥麵包里含全麥麵粉的比例多寡,才能確保買到的是「真正」的全麥麵包。

高血脂

高血脂指的是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含量過高。根據統計,四十五歲以上的台灣人,約每四人就會有一人罹患高血脂。若沒得到控制,容易產生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例如:冠狀動脈硬化、腦血管疾病等

對於「三高」有基本的概念後,那我們再進一步做自我檢測~

工作了一段時間,腹部是否已經開始囤積脂肪了呢?身材有漸漸邁向肥胖的趨勢?

男性腹圍≧90公分(35.5吋);女性腹圍≧80公分(31.5吋),即可稱為肥胖。

若是過於肥胖,罹患三高的機率也會提高

體檢報告出來,有無出現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異常的情況呢?

若是出現「一粗、二高、血脂異常」其中一種情形,則稱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三種(含)以上的話,就是「代謝症候群」啦!之後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相關疾病,機率就會比別人高出許多,甚至還會出現連鎖效應。

不過,上班族們先別擔心了,若還沒出現以上這些情形,可先防患於未然;即使有的話,也別泄氣,好好控制最重要!

1、少吃加工類食物,飲食盡量少油,烹調時可選用芥花油,並改用蒸、煮、烤、燉、鹵、涼拌的方式

2、均衡飲食,多吃天然的五穀雜糧、堅果、蔬菜、魚油

3、正常的生活作息,減少熬夜

4、養成運動的習慣

5、戒煙、飲酒適量

6、保持愉悅的心情

飲食部分是最基本,也最容易取得,平時可在這方面做加強,多吃對我們身體有益的食物~

其中的薏仁、黑木耳、海帶、芹菜這些高纖類的食物,就像我們血管裡面的清道夫,可幫助我們吸附脂肪和有毒物質,來降低血壓和膽固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知識庫 的精彩文章:

乳腺癌治療期心理如何變化 長期積累怒氣警惕乳腺癌
「口氣」不是小問題,這些暗示應該早知道!
秋季「保胃戰」,養胃護胃刻不容緩!
這絕對不是健忘症,而是因為陌生才忘記!
科學解密:迷人的顫音打哪來?

TAG:科學知識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