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演員譖球迷,外號李大白話蛋,《聊天》憶天津足球輝煌歲月
(李伯祥)
中國文學史上有兩對「李杜」——李白、杜甫;李商隱、杜牧。中國相聲史上也有一對「李杜」——李伯祥、杜國芝。今年整整79歲,虛歲80歲的李伯祥老先生不敢自比李白杜甫,而自嘲為李甲、杜十娘;李承晚、杜魯門。
1
李伯祥出生於藝人世家,父親李潔塵從北京隆福寺相聲場子起步,與劉寶瑞、趙佩茹是好友,拜相聲名家焦少海為師。他有個徒弟,是相聲第六代文字輩門長趙心敏。
李伯祥自幼登台,被稱為小神童。這個外號怎麼來的呢?李伯祥5歲時,李潔塵帶他到江蘇徐州金谷里市場,在山東快書大師高元鈞的場子里說相聲,李伯祥干點雜活兒,耳濡目染學會了一些小段兒,比如《六口人》《反七口》《大娶親》等。
不久後李潔塵又到南京貢院街金谷戲茶廳,因為沒有捧哏演員,便臨時讓李伯祥協助,父子同台,李潔塵給李伯祥捧哏。李伯祥上台效果火爆,觀眾稱之為小神童。李伯祥白天說「小孩相聲」,晚上跟父親學《報菜名》《八扇屏》《地理圖》《開粥廠》《戲迷藥方》等段子。
(幼年李伯祥)
但這個綽號據說還有一種不知真假的來歷——說蔣介石過生日,李潔塵帶著李伯祥去出堂會,一段相聲逗得蔣氏夫婦大笑,宋美齡把李伯祥抱到懷裡連贊「小神童」。據說,這個傳說一度給李伯祥先生嚇得夠嗆。當然現在都無所謂了。
後來李潔塵李伯祥父子又到山東濟南大觀園晨光相聲大會表演,那幾年,李壽增、王長友、劉寶瑞、連笑昆等名家都在濟南,在這種氛圍下,李伯祥、趙振鐸、孫少臣等一批小學徒迅速成長。
劉寶瑞是李伯祥的義父,對李伯祥非常嚴格,背不下台詞就打,李伯祥基本上是被打出來的。劉寶瑞越打,李潔塵越高興,所謂嚴師才能出高徒,那時候就這規矩。
40年代末,李潔塵回到天津,李伯祥在天津群英戲院給父親的好朋友、焦壽海的大徒弟、小蘑菇常寶堃的搭檔趙佩茹鞠了三個躬,正式拜師。
(年輕時的李伯祥)
2
在父親李潔塵之後,李伯祥的第一個搭檔,是同在濟南晨光茶社學藝的孫少臣。
孫少臣也是天津人,是晨光茶社掌穴、相聲名家孫少林的堂弟,13歲登台表演,師承高壽亭,是寶字輩,後來經孫少林先生認可,與李伯祥結拜。1990年央視邀李伯祥錄製傳統段子《蛤蟆鼓》《玉堂春》《交地租》《大戲魔》《怯算命》《謙虛論》《報菜名》等,量活的就是孫少臣。
60年代,李伯祥到安徽合肥曲藝團當相聲演員,幹了8年。回天津後,當時沒有相聲表演了,李伯祥進房建工程隊當臨時工。領導知道他會說相聲會唱快板,又讓他參加業餘宣傳隊。
(天津市曲藝團)
後來,和平區文化館相聲隊的杜國芝因為對李伯祥早有耳聞,找到宣傳隊邀請李伯祥重新演出。杜國芝比李伯祥小6歲,原來是工人,在河北區文化館向相聲老藝人耿寶林學習,後拜師張慶森,在遼寧省丹東市曲藝團、成都部隊文工團干過相聲演員。
從那時起,李伯祥開始和杜國芝搭檔演出,演一場能掙兩三塊錢,別看少,在當時夠買一隻燒雞。
70年代末,天津市曲藝團成立相聲班,老藝術家郭榮啟推薦李伯祥來曲藝團當老師。李伯祥進了曲藝團,成為戴志誠、鄭建等人的老師,從《報菜名》《繞口令》教起。好兄弟講義氣,李伯祥沒忘了杜國芝,又向曲藝團申請,調來杜國芝當陪教。
李伯祥有十八個徒弟,與他的姓——李(十八子)巧合。其中鄭健、戴志誠、王平、呂小品等人的知名度都很高。他還是新銳相聲的代表苗阜、王聲的義父。
李伯祥與侯耀文也是師兄弟,並且侯耀文拜入趙佩茹門下,是李伯祥代拉師弟。1994年,李伯祥與常貴田、高英培在中國大戲院舉行紀念趙佩茹先生誕辰80周年演出。侯耀文到天津,在十一經路一家飯店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儀式,由李金斗主持。
3
八九十年代是李伯祥、杜國芝最活躍的時期,他們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報菜名》《聊天》和《兩面人》,其中又以《聊天》讓觀眾無法忘記。
《聊天》是李伯祥、杜國芝的成名作,這段相聲的作者是著名曲藝作家王鳴祿,他的代表作還有高英培、范振鈺的《不正之風》《教訓》;常寶霆、白全福的《道德法庭》;蘇文茂、馬志存的《廢品翻身記》等。
在《聊天》中,李伯祥塑造了酷愛與人聊天的「五大名旦之一李大白話蛋」,當時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觀眾也善意地把這個綽號給了李伯祥。
(李伯祥杜國芝)
這段相聲的火,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足球。王鳴祿先生《聊天》的原稿寫的是「貝利率領的世界聯隊對中國國家隊」,李伯祥是譖球迷,對這部分進行了二度創作,改為「巴西弗拉門戈足球隊對天津足球隊的友誼比賽」,又說到天津足球的歷史:「天津足球隊是老牌甲級隊,60年是雙料冠軍,80年再奪全國冠軍,今年82年一隊二隊都上來了,士氣正旺……」
比賽場地在天津民園體育場,天津一隊二隊聯合,隊員有左樹生、陳金剛、呂鴻祥、王廣泰、張貴來、韓春明、左樹發、段舉等。
排隊買票的球迷,「從民園體育場的大門排到了黃家花園,從黃家花園又排到了友誼賓館,友誼賓館一拐彎排到勝利路,順著勝利路排到湖北路口,又排到了起士林,排到小營門大營門,往南排,一直排到大沽路口……杜國芝在下瓦房那忍者呢。」這是一段難得的「小地理圖」。
(李伯祥杜國芝)
也難怪這段相聲能火,天津球迷太多了,沒有不喜歡這段相聲的,這也是文藝作品與生活結合的最佳典範。李伯祥先生說話時那種搖頭晃腦的感覺,曾在一個時代被很多人不自覺地模仿,成了一種標誌。
《聊天》裡面還有很多具有哲學意味的台詞,比如:「聊天不是為了喝水,喝水是為了更好地聊天。」「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對我是一天24小時,對你不能是一天24分鐘。」「驢唇不對馬嘴是不懂得真正的愛情。」讓人忍俊不禁。
《聊天》也有一個北京版。提到巴西弗拉門戈足球隊在北京工體對陣北京隊,隊員換成了沈祥福、洪元碩、李維淼、王俊生,球迷排隊買票,從朝陽門排到王府井又排到崇文門……
(李伯祥杜國芝)
4
李潔塵非常擅長貫口,李伯祥同樣繼承了乃父之風,早期憑著腦子快、反應快、記憶力強成名,形成了「快爆脆准」的風格,到15歲時已經掌握了一百多段傳統相聲。
雖然他只上過掃盲班,但因為天賦以及長期背詞的鍛煉,因此記憶力極強。據說他到外地演出,演出前出門溜了一圈,上台就能用附近街道門臉的名字編個貫口。1997年中華曲苑、名流茶館恢復相聲大會,李伯祥、杜國芝攢底,幾個月節目不重複,此時李伯祥已經59歲了。
80年代以後,李伯祥的快嘴風格更為顯著,自成一派。他使貫口時氣運丹田,磨拳擦掌,重心前傾,氣吞山河,手腳並用,口若懸河。有相聲迷詬病他的表演過於賣力氣,語氣缺少張弛有度的節奏感,與張壽臣、馬三立這樣擅長娓娓道來的藝術家有一定差距。
(李伯祥風格依舊火爆)
這個問題其實確實存在。這也是李伯祥先生與超級相聲大師仍有差距的原因。但個人風格如此,李伯祥的風格就是快,但快就是會顯得不夠穩,火爆風格的演員到了老年,就是不如沉穩的表演更有范兒。客觀講,郭德綱也有這個缺點。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李伯祥多才多藝,能唱京劇,會撂跤。大約十年前在長虹公園有一次武術、摔跤表演,從小酷愛撂跤的李伯祥先生和曾演出過《楊光的快樂生活》的雙胞胎喜劇演員吳迪、吳躍等前來捧場,李伯祥使了一個二十幾個跤絆兒的小貫口,現場氣氛整個活躍起來,他還與撂跤高手現場切磋,留下了一段美好記憶。9月29日,李伯祥先生的專場將在天津舉行,屆時眾多相聲名家都講到天津助陣演出。(文:何玉新)
(李伯祥撂跤)
※民國第一豪門血脈不息,袁世凱玄孫成青年藝術家,曾獲美國艾美獎
※郭德纲评书中讲到民国“箱尸奇案”,背后究竟藏有哪些隐情?
※80年代許麗麗憑《春光美》獲青歌賽冠軍,今改唱京韻《醜末寅初》
※真正馬派傳人,農學院知名校友,曾在德雲社實習,如今已是元老
※京劇仙翁宋寶羅去世,少年時在勸業場登台,倒倉後改行成刻字大王
TAG:天津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