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分治從何時開始?「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從誰口中說出?
說到文官武將,我們可能很快聯想到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眾多文武人才,文官中的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武將中的李靖、李績,都為唐朝的最初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到了南宋,岳飛也曾擲地有聲地評論說,只有做到「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才能做到重整河山。看來,在古人心目中,文官武將的職能是不一樣的。那麼,到底是從何時起,維護國家統治的官員們被分為文官和武官兩種了呢?
在西周以前,雖然已經有了一些專職軍事的官位,但另外的官員也要在戰時從事指揮工作,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官員是要求文武兼修的。在久遠的黃帝時期便設立有「司馬」這個官職從事軍事首領的指揮工作,到了夏朝又出現了司徒、司馬、司空等文武官職,商朝的「馬、亞、射、戎、衛」的概念更是將武官職能系統化。不過正如我們先前說過的,雖然文武官員的分工在這時有所設立,文官掌管日常行政,武官掌管日常軍政,但是到了戰爭來臨之時,卿、大夫等人也是要率兵出征的,甚至連君主也要親率部隊,尤其是在春秋時期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
到什麼時候才會出現文官負責統天下、武官負責打江山的局面呢?一般認為到了戰國時期文官武將才真正有了明顯的職能界限。此時,地主階級的力量不斷增強,君主為了防止卿、大夫等貴族力量利用軍權威脅統治,決定採取文武分治的方法,以相、將為百官之首。另外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和軍隊數量的增加,軍事指揮逐漸發展為一門複雜的工作,從事此業的人才都要經過專門的學習和訓練,僅憑文人擁有的那些書本智慧是遠遠不夠的。從此,文官便僅在朝中討論政事,武官則在外守護國土。
歷史上的文官武將雖然分工不同,卻共同維護著中華廣大疆土的穩定和繁榮。大中華的每一塊土地上,都凝結著文官們的智慧和武將們的力量。
中國封建統治之下,文官武將人才最為聚集的時候要數唐初了。那時最著名的便是唐太宗的凌煙閣24功臣,其中的人才既有文官又有武將,為大唐王朝貢獻血汗。排在位首的便是通博文史的長孫無忌,他為人謹慎,一直輔佐李世民,並參與發動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建立了唐朝政權。他是唐朝建立過程中不能不提及的開國功臣,曾被封為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排在末位的秦叔寶則是位武將,以勇猛剽悍著稱。他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武德年間,他參與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
※請君入甕這一成語的由來竟是來自一種酷刑
※歷史上七個未解之謎,至今都是難解
※唐朝是少數民族政權?皇帝竟然是胡人?
※六宮粉黛無顏色,唐朝美人楊玉環原來是這個樣子!
※唐玄宗冊封楊太真為貴妃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