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脾胃好不好,有這種現象就知道!
汗腺遍布全身皮膚,以手掌,足底部最多,人體正常在大熱天里,一個人平均一天出汗4~5升;春秋季節,一天的排汗量是800毫升左右;冬天最少出汗,一天也要排出400~500毫升汗液,相當於三大杯水。如果排汗量超出這個範圍或者動不動就排汗,其實,這也有可能是我們身體發出的一些問題信號。
中醫認為:
人體內有五液。所謂五臟化五液,指的是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等。也就是說,汗、淚、涎以及涕都是人體正常的精氣所化生,指的是水谷所化生的津液在一定條件下化生的五液,這其中包括汗液,汗就是津液一種表現表現形式。
一般而言,由於天氣悶熱問題導致出汗是身體調節體溫平衡的主要方式,但如果動不動就大汗淋漓,就是一種不正常的液體表現,那也就反映出了身體問題。
一、心臟發出的求救信號
從中醫角度來說,心臟對應汗,動不動就大汗淋漓,說明心臟的功能虛弱。要想緩解出汗多的癥狀,就要增強心臟的功能,減少流汗,還要補津液,因為津液以汗的形式流失太多了,就要補回來。所以,平時就要多喝水,平時可泡一杯黎王草茶,它能夠改進全身血流狀態,增強心肌收縮能力,改善血壓。其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可以對心血管起到保護作用,可以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中風等疾病,對調節血糖也可起到重要作用。其含有的三萜類化合物和不飽和脂肪酸,都可以降低膽固醇,調節血脂。
大汗淋漓大都是偏胖的人,當然瘦的人也有,每個人都會出汗,或多或少。大家看到的出汗可能都差不多,但在中醫大夫眼裡,汗預示著很多東西,可以從汗的形狀、量、分布看出很多門道。
二、氣虛和脾胃出了問題
如果一個人動不動就汗出,這還預示著是由於素體表虛或者說是氣虛引起的,還可能是脾胃出了問題。大汗淋漓被中醫稱為飲食汗,飲食後隨即汗出,甚至汗下如雨之證,因正虛胃熱所致。
在我國醫學古籍《證治匯補·汗病章》中就有提到:「飲食汗者,因正氣空虛,反為飲食慓悍之氣所勝,故食入汗出。」因此,避免飲食汗,氣虛和脾胃問題患者就要用中藥調補虛弱之氣,可以口服蒲公英刺玫茶,《本草再新》中說刺玫花"入肝、脾二經。與蒲公英搭配具有護肝養胃、利尿消炎、去火的功效。對脾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還有幾個方法讓你少出一些汗
1、睡眠充足,飲食滋養。可食溫補食物:如大棗、牛肉、山藥、蜂蜜、茯苓。 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
2、 經常到戶外做做深呼吸。這有利於鍛煉呼吸機能,從而達到補肺氣的作用。除此之外,可以選擇百合、花生、桔梗等放入飲食清單內,幫助潤肺補氣。
3、按穴位。內關穴是一個萬能的學位,不僅能安神,還可以止痛,對心絞痛、脾胃不和等都可以達到調理作用。
左右手都有一個內關穴,按摩左手的內關穴時,左手心向上伸出,然後按揉即可。可以先把指甲剪短,以免按摩時掐傷自己。如果感到酸脹麻,就是找對位置了。另一隻手用同樣的方法按摩。
按揉內關穴就是刺激心包經,讓心包經更活躍暢通,促進心臟血液循環。
簡而言之,動不動就大汗淋漓很有可能是由於身體出現了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對於多汗問題的解決,建議此類人群清淡飲食,避免食用過於辛辣刺激的食物,宜細嚼慢咽。此外,還要適量運動,保持愉悅的心情。如果癥狀嚴重的,還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確診後對症治療。
點擊展開全文
※寶寶有這四種反應,說明脾胃有問題,快看看您的寶寶!
※潘毅:心腎相交、水火相濟,脾胃、肝肺升降,圓運動應該這樣理解
※一面小鏡子自測脾胃健康,快看看吧!
※人蔘吃一斤,不如它一兩!保護心臟,護脾胃!價格還便宜
※脾胃好不好全體現在臉上,快看看吧!
TAG:脾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