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無能的一戰——3萬打8千,戰死2萬,敵軍僅5人戰死!
1860年,英國為了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在這場戰爭里,最無能的便是八里橋之戰。
清軍死傷竟有兩萬餘人,而英法聯軍卻僅僅死了五個人!
僧格林沁
1860年8月21日,天津大沽失陷,京師告急。時任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鑲藍旗滿洲都統的僧格林沁統率蒙古馬隊七千、步兵萬餘名,
準備與英法聯軍進行野戰!
僧格林沁,這位剿滅太平天國的功勛人物,為咸豐帝所倚重。作為清軍的王牌,他此仗的成敗關係到皇族的臉面,更關係到皇帝的安危。
由於第二次大沽口戰役的充分部署,清軍表現得貌似與洋人還有一戰之力。僧格林沁自認為早已找到了退敵之道,和親信自信的說道:「區區8000洋毛子,豈能擾吾皇聖威!」
同年9月7日,大學士桂良與英法聯軍談判破裂。考慮到在清軍的海防線上吃過虧,英法聯軍調轉槍頭,從陸路直指北京。
一路上,英法聯軍把腐朽的清軍打得連連撤退,直到來到八里橋,清軍已經退無可退。
八里橋,北京到通州運河上的一座17世紀石料單孔橋,距京師僅僅8公里。作為入京的要道,一旦失守,帝都咽喉就等於被扼住了。這關乎咸豐帝的生死,咸豐帝只能交給自己最信任的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自認為平原是騎兵的天下,便投入重兵衝鋒,企圖衝散敵軍的陣型。
一瞬間,千匹烈馬奔騰而出,氣勢洶洶。可在西洋的火器下,戰馬一匹匹倒下。戰士們成片的摔下馬來,之後便被流彈炸的血肉模糊。
僧格林沁,這位舊時代的將領,信仰冷兵器、騎兵、戰術,可在先進的火器面前終於體會到深深的無力。
可他沒法撤退,他要為自己的驕傲肆意一戰,更要為咸豐帝創造逃亡的時間。
於是,激戰半日後,八里橋堆滿了騎兵的屍體,血流成河。清軍以慘敗告終,3萬精兵折損大半。
此役過後,咸豐帝對他很失望,最終湘軍曾國藩和淮軍李鴻章取代了他登上歷史舞台。
八里橋之戰算是打醒了以「天朝」自居的統治者,間接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展。
現在看來,落後就要挨打,清軍騎兵就算怎樣英勇,在槍炮面前也只能白白犧牲罷了。21
點擊展開全文
TAG:蘇娘子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