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各國都購買蘇聯的米格戰鬥機,而我國唯獨看準了它,外界不理解

世界各國都購買蘇聯的米格戰鬥機,而我國唯獨看準了它,外界不理解

中國在90年代初能夠成功地引進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蘇-27戰鬥機,是特定的國際環境所造成。

不買過去熟悉的米格公司產品而看中蘇霍伊公司,也說明了當時中國軍方還具有相當的遠見。

二次大戰結束後世界戰機進入噴氣式時代、蘇聯國內的米格、蘇霍伊兩大航空企業分別製造輕、重型兩個系列的戰鬥機。80年代以前,「米格」飛機幾乎成為蘇聯戰鬥機在國際上的代名詞,主要用於國內防空的「蘇霍伊」戰機則不大為外界了解。隨著導彈空戰時代的來臨,戰鬥機也需要具備遠程作戰和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製造較簡便的第三代戰鬥機米格-29的威力便明顯遜於同代重型機蘇-27。如米格-29和蘇-27的最大航速都為馬赫速1.8(時速2200公里),前者作戰半徑為600公里,載彈為3噸,後者作戰半徑可達1000公里以上,載彈達6噸,可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加之蘇-27問世比米格-29晚了6年,於1985年最後定型投產,其空中格鬥性能又要高一些。

1990年中國空軍向蘇聯提出購買戰鬥機之初,蘇方本想售給已大量出口的米格-29,這隻適用於國土防空。中國軍方卻看到國際上的戰鬥機需要攻防兼備的趨勢,看中了過去從不外售的蘇-27。蘇聯領導人經過1個多月考慮,才讓中方參觀了蘇-27,隨即達成了出售協議。蘇方有此破各之舉,是出於國際戰略格局和本國經濟閑難兩方面的原因,既想在中蘇剛恢復正常關係時多表現出一些友善,爭取中國在國際博弈中傾向於自己,同時也是為面對嚴重經濟危機的軍工界擴大出口。

第一批蘇-27對華出售時單價僅僅合2000萬美元,7成又是用各種輕工業產品及食品以貨易貨交易形式支付,此時同檔的美製F-15在國際上標價卻在6000萬美元以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面面觀 的精彩文章:

美國軍隊中存在嚴重性騷擾問題,這既是對女性的不尊重,也是對人權的踐踏

TAG:軍事面面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