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臨清縣令
資料提供:臨西縣歷史學者萬文禮
排版:臨清市臨恆
圖片來自網路。
王宏
王宏,初唐臨清令。河南人,據洛陽北邙山出土的《大唐故貝州臨清縣令王君(宏)墓志銘》載:宏在隋為「謁者台散從郎」,「除河內(治今河南沁陽)濟源丞。」 入唐後,於貞觀年間改任臨清令。時臨清官署破敗,多盜,他上任後,修官署,平賊盜,安民心,鼓勵農耕,發展生產,頗有政績。吏民稱道。唐高宗永徽二年(652年)七十歲左右時終於任所,初葬「臨清城」(臨西倉上「堂檯子」東南古墓群)。後其子孫將其遷葬洛陽北邙山。據墓志銘記載,其曾祖王沖,隋時任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東安亭侯,司空。其祖王瑱任秘書監侍中。其父王敞,任陳朝(557-589年)中庶子,駙馬都尉。
熊曜
熊曜,唐代洪州(今江西南昌)人,開元年間(713-741)進士,選臨清縣尉,後升貝州司曹參軍等職。幹練有才,曾義釋被誣系之囚,曜與岑參為詩友。
盧珽
盧珽,唐代臨清縣令,其遠祖傒為齊之正卿,謚敬仲,授封於「盧」,因而為姓。
賈耽
賈耽(729-805年),字孰師,滄州南皮人。唐天寶十載(751年)二十二歲時,明經高第,授貝州臨清(時臨清為望縣)縣尉,遷絳州正平縣尉,又出任河東節度使的判官及汾州刺史。"在郡七年,政績茂異」。因以被召回京師任鴻臚卿。大曆十四年(779年)十一月,又以鴻臚卿賈耽為梁州刺史,山南西道節度觀察使。此年,他受命征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所向皆捷,榮立軍功,加銀並賜銀青光祿大夫。此年,耽五十歲。此後的十多年,耽任山南東道義成節度使。貞元九年(793年),耽六十四歲時又被召回長安,出任宰相,加金紫光祿大夫,後轉左僕射,平章事,遷檢校司空,封魏國公。永貞元年(805年)十月病逝於長安,時年七十八歲。贈太傅,謚號「元明」,葬長安高陽原。其著作有《海內華夷圖》《海內郡國縣道四夷述》《皇達四夷記》《吐蕃黃河錄》。《唐書.本傳》稱耽「嗜觀書,對賓客無少倦,可謂德有常者」。
權皋
權皋,字士繇,唐代舉進士,為臨清縣尉。秦州略陽人(今甘肅秦安)。安祿山知其名,表為薊縣尉,署幕府。皋度安祿山必反,借故炸死逸去。「浙西節度使顏真卿表為行軍司馬,拜起居舍人,固辭。」 後高適表為大理評事,淮南採訪判官。永王起兵,脅迫士大夫相從,皋變姓隱名得免。其後屢召不仕,卒年46歲,詔贈秘書少監。元和中(801-820年)謚為貞孝。《唐書.本傳》稱:中原亂後,士人率南渡,李華,柳識,韓洞,王定皆仰皋高節,與之友善,蓋全節之士也。
劉元祥
劉元祥,劉沿之祖父,祖籍彭城(治今江蘇徐州市),漢室後裔,唐早年任貝州臨清縣尉,遂移居臨清。(詳見《唐故彭城劉府君墓志銘》)。
劉沿
劉沿,唐代臨清人,初任武衛率府參軍,繼授貝州漳南縣丞,又敕授朝散大夫,博州武水縣令,臨清縣令,曹縣令。太和二年(828年),終於臨清私第。卒年七十有一,葬臨清西北地毛伯固村之平原禮(今臨西郝村東臨威渠中)。
於繼徽
於繼徽,宋代初年人。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六月,朝廷規定一些重要大縣由京朝官知縣事,時於繼徽在朝任屯田員外郎,故朝廷敕授於繼徽知臨清縣,楊應夢知永濟縣。宋初承唐制,臨清為"望"縣,永濟為「緊縣」。
歷史是神秘的,是斷層的,是令人嚮往的,對於年輕人來說,我們渴望了解這塊土地的曾經,但又不耐其中的枯燥乏味,在這裡,讓我們用年輕人的方式,結合臨清,臨西等縣市的傳統文化,用最年輕的態度,為您還原一個臨清州,了解臨清/臨西人文歷史,從這裡開始!
※美女油畫家劉雅丹:我的畫就是我的話
※沒有什麼煩惱是一碗肉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請吃兩碗!
※「五屆標王」攜熊貓幣來襲!獨家多圖放送帶你飽覽現場!
※應付患難最好的方法!
※86年了,我們不能忘記!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