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亡國後,一位帝王的傷春悲秋……

亡國後,一位帝王的傷春悲秋……

樂不思蜀

蜀漢被魏國滅亡以後,劉禪歸降,被封為「安樂公」。有一天晉王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讓樂隊演奏蜀地的樂曲,並以歌舞助興。陪同劉禪在座的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低頭掩面流淚。唯獨劉禪跟著音樂的節奏打起拍子,一派怡然自得,毫無悲傷之意。司馬昭便問道:「安樂公聽到這些音樂,是否思念蜀地啊?」劉禪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旁邊的蜀漢舊臣郤正(「郤」古同「郄」,讀音同「細」)聽了,心想這種沒心沒肺的回答將來必定會成為史書上的笑柄,我們要跟著一起丟人的,便趁著劉禪上廁所的時候勸他:「對於剛才晉王的問話,陛下的回答很不得體。如果下次晉王再問同樣的問題,您應該先抬頭閉眼沉思片刻,然後張開雙眼,很認真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的』,這樣才合適啊。」劉禪聽後,牢牢記在心中。

回到席上,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問道:「安樂公想念蜀地嗎?」劉禪趕緊抬頭看著房頂,彷彿在努力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然後將郤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司馬昭聽了便問:「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的口氣呢?」劉禪大感驚奇:「正是郤正教我的。晉王您怎麼知道呀?」司馬昭和左右大臣哄堂大笑。見劉禪如此老實,司馬昭從此再也不懷疑他了。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恰如他的封號。

通過這個故事,不能不讓我們佩服劉禪的大智若愚,郤正在政治上反而不太成熟。相比之下,李煜的表現就更加幼稚了。

流水東逝

被宋太祖教導了「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徐鉉隨李煜歸降宋朝後,累官至散騎常侍。宋太宗即位後的第三年,派徐鉉拜見李煜,想藉此了解一下李煜的思想狀態。對亡國一直耿耿於懷的李煜見到昔日臣子,兩人相對流淚,靜坐不發一言。徐鉉回去復命,宋太宗問他:「你這次去見隴西公,聊了些什麼啊?」徐鉉不敢不據實回答。宋太宗聽了,心裡很不高興,轉頭問左右:「隴西公最近可有什麼詞作?」一直受命監視李煜的侍從便呈上一首抄錄的《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是李煜追憶昔日君主的尊貴地位,對比今日階下囚的悲涼境遇,就像天上和人間的差距般遙不可及,只有在夢裡才可能找回一點歡樂。宋太宗一看到這句「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眉頭立刻緊皺起來。喲,分明是在懷念失去的江山嘛!就算你李煜不懷念,我尚且擔心你那些懷念故國的前部下用你當大旗造反呢,何況你自己還告訴人家你在懷念。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不像劉禪那樣夾起尾巴裝傻做人,還敢公然寫出這樣的懷舊作品,政治素質不是一般的差,絕對是不穩定因素。為了維護大宋朝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趙光義認為有必要讓李煜徹底消失。

過了幾天便是七夕節,一貫冷清安靜的隴西公府上居然張燈結綵,大家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喜色,因為今天正巧還是李煜的四十二歲生日。雖然再沒有什麼節日能讓亡國之君有普天同慶的喜悅,李煜自己也不覺得長命百歲是一種值得慶祝的幸福,但這好歹也是一個讓大家苦中作樂的由頭。正當一家人觥籌交錯時,突然收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壽禮。宋太宗派弟弟趙廷美給李煜送來了一壺御賜美酒,為隴西公祝壽。李煜立刻明白自己的大限已至,一言不發,回到房內提筆揮毫寫下一篇詞作,遞給小周后:「你來詠唱這首新詞吧。」小周后默然接過,輕撫琵琶,婉轉低回地唱出了這首名傳千古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看著眼前春花秋月的美景,不禁思念故國往事,這只是第一層解讀。如果僅僅是思念故國之情,這首詞絕對達不到現在的高度。「春花秋月何時了」,更有嘆息時間看起來漫長無盡的意味,那麼對比人生的短暫無常,又有誰能逃得出這種悲哀呢?怪不得俞平伯先生評論李煜這首詞的頭兩句是「奇語劈空而下」。在前幾首詞中,李煜頻頻使用無法挽留的「流水」來表達對過去時光的懷念,落花、夜風也被他信手拈來。如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升華,將「人生長恨水長東」擴展到「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虞美人》可謂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李煜一面聽小周后曼聲吟唱自己剛剛所作的這首絕命詞,一面斟滿了一杯御酒。小周后的「流」字聲音一停,李煜長嘆一聲,仰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不到片刻,酒中牽機葯的毒性發作,李煜腹痛難忍、渾身抽搐收縮,以至於頭碰到自己的腳尖,很快便氣絕身亡。劉禪靠著匪夷所思的情商騙過了司馬昭,騙過了所有人,甚至騙過了自己,所以能在亡國後依然活了很久。李煜在活命的本事上遠不如劉禪,但他的理想也不是活得更長。既然他根本就不想如劉禪那樣窩窩囊囊地活著,現在也算求仁得仁。對他來說,死亡未嘗不是一種解脫。李煜讓我們永遠記住了他那些如煙花般絢爛的詞句,而劉禪除了一句「扶不起的阿斗」之外,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其他深刻的印象。李煜生在七夕,死在七夕,連生死的日子都選得如此浪漫,這就是一個浪漫入骨以至於不適合做君王的人。正所謂「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李煜死後不到一年,了無生趣的小周后也隨之辭世而去。

李煜之死還讓中國歷史上一種著名的體貌特徵絕了跡。在他之前,有造字的倉頡(讀音同「傑」)、盛德的虞舜、晉文公重耳和西楚霸王項羽等人史載都是「重瞳」,就是每個眼睛中有兩個瞳孔。李煜是最後一位有此奇異特徵之人(歐陽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載其「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之後中國的史書中再沒有出過重瞳的名人了。

尼采曾經說:「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王國維接著這句話評論道:「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虞美人》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絕命血書,李煜一生的精氣神,彷彿都在這一篇血書中噴薄而出。順便提一句,尼采最為人所熟知的名言是「上帝死了」。上帝有沒有死,人不能證明。但尼采自己後來確實是瘋了,為「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這句古希臘名言做了一個註腳。

詩家之幸

幾乎所有了解李煜的人,都認同對於他的一生最精闢的一句概括——國家不幸詩家幸。這句詩的出處,是清人趙翼為緬懷金末元初詩人兼詩評家元好問(號遺山)而作的《題遺山詩》: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

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尾聯的意思是,只要詩歌中融入感慨國家不幸的滄桑感情,詩句自然就工整、細膩、深刻了。順便說一句,趙翼最有名的詩句還不是這首「國家不幸詩家幸」,而是下面這首《論詩五首·其二》: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就在李煜被毒死的同一年,吳越王錢俶奉旨入汴梁朝見宋太宗,被扣留軟禁不讓歸國,不得不順應天下大勢徹底獻土歸宋。第二年,宋太宗率領大軍親征太原,消滅北漢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中國大部分地區重歸統一。雖然領土比起唐朝時少了重要的燕雲十六州,那是被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出賣給契丹的。本來宋太宗消滅北漢之後,是想順手把燕雲十六州一起打回來,可惜被遼國人打得單騎而逃。錢俶歸宋十年後的六十大壽時,宋太宗遣使賜御酒祝賀,當夜錢俶暴病身亡。這樣看起來,趙光義很喜歡一種行為藝術,就是讓別人在生日時去死。

儘管統一僅限於某種程度,但中國在宋太祖、太宗兄弟兩人的手中再次邁向盛世。為了防止五代十國中風起雲湧的大將篡位改朝換代的戲碼繼續上演在自己身上,宋朝揚文抑武,文官地位在九天,武將地位在九地,這樣徹底解決了武將篡位的風險,但也極大地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與此同時,北方的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相繼崛起,並且建立了強大的遼、西夏、金、元等國家,使得宋朝始終生存在一種強敵環伺的狀態之下。宋朝對內政治開明溫和、商業經濟發達、文化藝術繁榮、人民幸福寬鬆;對外則軍力弱小、被動防禦。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生長出來的宋詞,其風格註定與唐詩截然不同。

在李煜之前,詞的題材很狹窄,基本就是以「花間派」為代表的閨閣戀愛、離情別緒、宮廷飲宴,比之「詩言志」的立意高遠,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正是李煜將詞這種文學形式發揚光大,將國讎家恨、社會生活的內容寫入其中,使得詞從「艷科」中解放出來。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詞至李後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宋詞在李煜之後,才真正開始走向與唐詩雙峰並峙的宏偉征程。

註:李煜(937-978),字重光,中主李璟第六子。南唐後主,世稱「李後主」,是光耀千古的君主詞人。降宋後最終被宋太宗所毒殺。

文:宋詞一闕話古今(上)

圖源:網路

編輯:劉晶

作者:柯勝雨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1.本書以宋詞為切入點,通過宋詞背後的故事,將詩詞歌賦、名人典故、歷史知識等串聯成一張有機的大網。

2.全書氣勢恢宏、語言幽默,通過詩詞與歷史映照現實與人生,令讀者感同身受、不忍釋卷、拍案叫絕!

3.從學齡兒童到成年人,從原本畏懼詩詞與歷史的人到文學歷史愛好者,都能從中找到興趣點。

4.本書原稿曾連載於天涯社區,閱讀量 750000 次,多次被首頁推薦。

歡迎各位愛書的朋友

踴躍在文末點贊及留言

我們將不定期選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費贈送一本圖書

無論你是否愛過,贊都先點一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華大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和珅到底有多讓皇帝討厭,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600年前為了搬家到北京,皇帝也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
她是慈禧乾女兒、吳晗堂嬸,更是清末中國女首富、亂世奇商!
致血統:血緣怎治世,能力定輸贏
抽過煙酗過酒,最終他成了跨越文理學科的國寶級教授!

TAG:清華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