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冠南:寫帖用腕,寫碑用臂

吳冠南:寫帖用腕,寫碑用臂

本文配圖均系吳冠南書法作品

選自《書法瑣談》

文:吳冠南

書法,晉以前多天工,唐以後多人工。秦漢魏晉時期的書法如渾金璞玉。其初看似無法,實則蘊含著至法,因為這一時期的書法重視人性的介入。因此我認為,書法晉以前重風骨,唐代重結體,宋代重意態,元明法則是隨大流了。所以書法在晉唐以後就再無創造了。最多只是在晉唐這棵樹上多長了幾片葉子而已。

唐代書法以楷書為最,但在我看來這一時期的書法大都因過分追求間架、結體,反而使得人工刻露,是真正的「求態失態」。正所謂「人工巧而天工錯。」唐代楷書在技術上的完備(用筆,結體)最終造成了板結雕刻的結果。清末「館閣體」的出現就是唐朝楷書發展到最後的墳墓。

趙之謙論書云:「工書者惟三歲稚子與積學鴻儒」。其實二者合一則更好。取三歲稚子之天真,融博學鴻儒之神秀。如能做到這一點,則一代巨匠無疑。趙之謙知道並指出這二個學書要點,已屬了不起,但他卻最終也只做到了後一點,並未能合二為一。三歲稚子實際上是講求人性的本質,積學鴻儒實為後天之修鍊,二者比較,前者更難。而合二為一則難上難矣!

近日再讀康有為所著的《廣藝舟雙楫》,其著作工於理,弱於法是顯而易見的。推崇神學是該著作的中心主題,但通篇他只是籠統地說碑比帖好,卻沒有說清楚碑為什麼優於帖的基本道理。或者說至少他沒有從本質上去剖析二者之間形、質上的差別。

我認為:碑出天性、帖從功利。康南海知否?

書法、篆刻的用筆、用刀的過程,是一個「力」的應用過程,這個力的應用應含蓄,內斂為上,因為這直接影響到結體的精神面貌。結體如果想達到緊而不松,張而不馳的效果,就必須講求「力」的運用。

寫帖用腕,寫碑用臂,大字無論帖、碑,應腕臂齊力。這是一個基本規律。書法之道氣自腕傳,勢從臂出(裝腔作勢不在此論)。腕力凝鍊、臂力造勢,此二力一旦運用得當,便可漸入書法之門。

藝術簡介

吳冠南1950年生,江蘇宜興人。1962年步入畫道,初學芥子園畫譜,後學吳昌碩,旁涉黃賓虹、齊白石,為當代大寫意花鳥畫代表性畫家。數十年來在各種媒體發表大量作品及論文,並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學術提名展、雙年展,出版個人著作幾十部。曾獲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研究院美術學術獎、黃賓虹獎、傅抱石獎等。現為江蘇省國畫院藝委會委員、陝西國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藤藝術 的精彩文章:

豐子愷:名義上的領導、實際上的受迫害者

TAG:青藤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