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鬥、迴避與和解

戰鬥、迴避與和解

凡是自在的,必定已和解,和自己,和這個世界。

十三邀的第九期採訪了俞飛鴻。在此之前,我不知道這個看起來很自然的女神是哪位。年輕時期為了追求自由逃離家庭想必是大多數人的目標,但為了追求自由和突破非要把自己丟到國外的應該不多見。不多見的原因更多的是在那個懵懂的年紀,能意識到自己的難題,並對自己下狠手是兩件很難的事情。

於俞飛鴻來說,對父親的絕對服從其實是對自己極大的傷害。而面對這種至親之人的傷害,自己卻無法發聲。她說自己的青春時期活的很壓抑,這是他追求自由的根本原因,也是她為什麼一直固執於去改變自己不敢發聲的原因,因為這種壓抑一直卡在她的喉嚨。就像讓一個不會表達感情的人說愛你,話到嘴邊卻吐不出去,只有體會過的人才懂得。

一個人面對自己的姿態是很難被改變的,面對世界同樣也是。迴避很簡單,大腦很懶,這剛剛好。所以我相信大多數人是有理由迴避的,畢竟面對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戰鬥更是一種縱使有條腿被打中了還在反擊的悲壯。

人是很有意思的東西,不管他是用何種方式在面對自己,都要無時無刻去維繫內心世界的平衡。喜歡向外歸因的人,不喜歡內心平衡被打破的感覺,所以他們特別擅長去迴避,在一開始就去避免被打破平衡的可能。喜歡向內歸因的人,更容易接受平衡被打破的事實,然後用自己的努力,讓平衡回歸,所以更容易不斷地進步和改變。

迴避的人一定是曾經戰鬥過的,而一部分戰鬥的人必定也會走向迴避。因為這群只擅長用蠻力的人,找不到更好的方法。無路可去的時候只能帶著無奈閉上眼睛。而另一群更靈活的人,遇上此路不通時懂得調轉方向,再次出發。就這麼一個轉身的差別,在不同的事件上不斷的重複,形成了我們面對自己和世界的習慣性姿勢。

俞飛鴻在訪談中透露,身邊不少男性朋友都是因為洞見了生命的無意義和虛無,走向了沒落和頹廢。也許是因為身邊的例子見多了,她用這種前車之鑒讓自己不得不調轉方向。從她回答許知遠的很多問題可以看出,她內心還是帶著很多固執和倔強。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已經很有境界了,但我還是捕捉到了那些隱隱的僵硬,那些不甘和無奈。柔軟不如馬東。與其說是融入,不如說是退隱,沒想過融也覺得沒必要融的驕傲。

看了李安,看了姚晨,看越多期越喜歡那些淡淡的感覺。沒有激烈的憤怒,沒有激昂的情感,淡淡的平凡,自得其樂。這是回應無意義的生命最好的並行。俞飛鴻也說了,看過很多人物傳記後只有一個感覺,感謝上帝賜我平凡。雖然她並不想活的那麼用力,但卻很明顯的無法融入這個時代。

迴避是很強的防禦,而繼續戰鬥是帶著玉石俱焚的勇氣,和解則是智者的微笑。

願你在轉彎時毫不費力,融入時毫無痕迹,而內心怡然自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抽風的諮詢師 的精彩文章:

TAG:抽風的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