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清代宮廷為何喜歡普洱貢茶?

清代宮廷為何喜歡普洱貢茶?

作為清代重要的貢茶品種之一,普洱貢茶自清初開始進入宮廷,其進貢歷史一直延續到清末,長達200餘年。普洱貢茶從茶葉的自身品質和包裝上看,相較於其他地域的茶葉,有其獨到之處。每年數量巨大的茶葉從雲南進入宮廷,這在清代貢茶史上也是不多見的。普洱茶不僅大量用於宮廷日常生活,同時還被用在祭祀、醫藥、賞賜及禮品等方面,特別是作為國禮贈送外國使臣,更使普洱貢茶聲名遠播。

清代始進皇宮採摘要經「五選八棄」

受地理環境和文化差異等條件的限制,普洱茶走過了一個相對漫長的發展階段,一直到唐朝才逐漸開始被世人所知,而大量與吐蕃的交易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普洱茶走向中原。但普洱茶走進宮廷,並逐步走向其繁盛局面則是在清朝。

雍正七年,雲貴總督鄂爾泰奏請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在思茅設總茶店,以集中普洱地區的茶葉貿易。同年八月初六日,雲南巡撫沈廷正向朝廷進貢茶葉,其中包括:大普茶二箱,中普茶二箱,小普茶二箱,普兒茶二箱,芽茶二箱,茶膏二箱,雨前普茶二匣。從此開始了普洱茶進貢的歷史。雍正十二年,雲南巡撫張允隨進貢普洱茶,「普茶蕊一百瓶,普芽茶一百瓶,普茶膏一百匣,大普茶一百元,中普茶一百元,小普茶一百元,女兒茶一千元,蕊珠茶一千元。」這幾種茶葉是普洱茶進貢的主要品種。

普洱茶成為貢茶之後,其種植區域、採摘和購銷都受到清政府的嚴格控制,「於二月間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貢後方許民間販賣。」普洱貢茶的採摘製作非常講究,有所謂「五選八棄」之說,「五選」即:選日子,選時辰,選茶山,選茶叢,選茶枝;「八棄」即:棄無芽,棄葉大,棄葉小,棄芽瘦,棄芽曲,棄色淡,棄食蟲,棄色紫。在嚴格的程序之後,貢茶廠才開始進入生產環節。「瑞貢天朝」實是不易,就是這種嚴格的程序保證了皇帝能享用最好的茶葉。

普洱貢茶中的御貢茶則並不與例貢茶一起,而是由地方督撫隨貢單一起呈進皇帝,這些貢茶一般直接進入皇帝御用的茶房,由皇帝或皇后單獨享用。一般在三大節的時候,地方官員會給皇帝進貢。

皇帝飲普洱根據「貴新賤陳」道理

清代,普洱貢茶的品種比較多,從各種文字記載看,其前後期基本的品種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從雍正十二年雲南巡撫張允隨所進貢單為:普茶蕊一百瓶,普芽茶一百瓶,普茶膏一百匣,大普茶一百元,中普茶一百元,小普茶一百元,女兒茶一千元,蕊珠茶一千元。阮福的《普洱茶記》(1825年成書)中可以看到基本上是以八類茶品為主,即: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錢重團茶,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在《宮中雜件》中記載光緒三年四月新收普洱茶的品種數量為:普洱大茶九十個,普洱中茶九十個,普洱小茶九十個,普洱女兒茶三百個,普洱珠茶四百五十個,普洱蕊茶八十瓶,普洱芽茶八十瓶,普洱茶膏八十匣。從這三條文獻檔案中我們可以看到,普洱貢茶從雍正時期到光緒朝其基本品種並未發生大的變化,只是在名稱上有了變動。

從實物的大小形狀來看,五斤重團茶即普洱大茶,三斤重團茶即普洱中茶,一斤重團茶即普洱小茶,四兩重團茶即女兒茶,一兩五錢重團茶即珠茶,茶膏也基本沒有變化。除此之外,貢茶品種還有七子餅茶等品種。

需要指出的是,清代宮廷中尚沒有意識到普洱茶「越陳越香」的道理,在「貴新賤陳」的原則指導下,皇帝飲用的都是當年的新進貢的茶葉,大量的陳茶會通過各種渠道處理掉,所以現存的普洱茶最早不過光緒年間,距今一百多年,至多不會超過一百五十年。

2003年,雲南省技術質量監督局公布的普洱茶的確切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產出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發酵後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普洱茶網 的精彩文章:

普洱茶好茶品味:9月第3周
普洱茶新品來襲:9月第3周
普洱茶新聞一周速讀:9月第3周
原來是這樣區別普洱茶的「品」和「喝」
普洱茶製作工藝之殺青

TAG:中國普洱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