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東:未來學生不會戀愛,才是洪水猛獸……
作為老師,我不反對學生戀愛,只要不那麼張揚,含蓄一點,內斂一點,就沒什麼問題。
戀愛不是洪水猛獸,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不會戀愛才是洪水猛獸。
實話實說,我真擔心,現在的孩子還會戀愛嗎?現在還有過去那種高質量的愛情嗎?
想想我們的學生時代,那種單相思美麗的憂傷,那種寧可多走5里路,只為了和她擦肩而過的驚魂一刻,哪怕誰也沒有抬頭,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中學三年,每天放學,我前面都有一個女孩子,走路很慢,好像每一腳下去都會踩死一隻螞蟻。但我總是比她更慢,我害怕走在前面,我走路的姿勢不好看。
落日熔金,晚霞似火。天地里一片寂靜,隔著一百米我就能聽到她的心跳,青春真好,學姐真好。
她是我們鄰村的,比我高一級。
我就這樣走了三年,都沒敢對她說一聲:學姐,你的背影很好看。
復讀的時候,班級前排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孩子,她常穿一件紅色的衣服,後面有一塊黑色的長方形圖案。
有天老周說,敲黑板,敲黑板了,我敢打賭,全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男生,每天不看大黑板,只看這個女孩的小黑板。全班大笑,每個男生都心領神會。
而今天,這些過往的一切,都成了我們美好的回憶。20周年同學聚會,喝醉了,我們一時興起,前往某人曾經暗戀的姑娘樓下,大家幫他一起喊——阿紅!阿紅!阿紅!
後來就是很多扇窗戶打開了,有人咒罵。後來是有狗追出來了,我們落荒逃走。
滄海桑田,阿紅當然搬走了,但我們不管不顧,還是幫他喊一嗓子,為了他,也為我們自己。
只記得那個晚上,喊完後,所有的人,都是淚流滿面,我們的青春不再了,但當初的友誼和激情還在。青山在,人未老。就算人老了,又有什麼關係呢,但青春不朽。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生》中,台灣彰化精誠中學的柯景騰,當年熱戀沈佳宜,但欠她一聲:沈佳宜,我愛你!
柯景騰寫了小說,表明了自己的遺憾。但這一切還不夠,文字是無聲的語言,所以一定要拍電影,要在電影里把「沈佳宜,我愛你」大聲喊出來。
似乎喊出來了,青春才完整了,沒留下遺憾。《那些年》大火,沈佳宜躲到了上海,結果上海也是大火。她還能躲到哪裡去呢?只好把「沈佳宜,我愛你」聽個夠。
就像當年深愛劉德華的喻可欣,分手之後,躲到任何一個華人的地方,都有劉德華的身影,躲無可躲,藏無可藏。
由此,我想到了今天的孩子,我很同情他們。在電子化信息化的時代,他們失去了太多珍貴的東西。
蔡興蓉老師在《高三的大姑娘》一文中,提到了一個現實,這個現實就是女生對國產男生極其失望。
女生總結道:「當前男生有四大毛病:
第一,太膽小,看見一個蜘蛛,跑得比女生還快。
第二,懶,想戀愛吧,連一封信也懶得寫。
第三,戀愛方式太低級,無非是拍拍女生的肩,捏捏女生的手,說出的話呢?要不太露骨,要麼沒趣,反正沒勁!
第四,庸俗。他們管女朋友叫老婆,在公共場所下做親熱動作,像是專給大家看呢。?」
校園愛情越來越低級化和庸俗化,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文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缺失。
應試教育的磨折,牽扯了孩子們全部的精力,這一代人,很少有時間發獃,也很少有時間做夢。他們變得更加現實,就算是求愛,也非常直接,可以則談,不可以拉倒。
不難堪,也不難受,即便難過也不長久,很快就會忘卻,然後繼續追下一個人。
他們的朋友聚會,也和我們不同。約定一個時間、地點,每人都各點自己的東西,吃完之後,各自分散。沒有告別,沒有不舍,更沒有眼淚。
這樣的一群人,沒有梁祝,沒有西廂記,沒有牡丹亭,沒有紅樓夢,也沒有金岳霖的終身不娶,甚至沒有普通人追一個人多少年的矢志不渝。
他們不夠深情,不夠專註,他們太在乎成本,不可能在一棵樹上弔死。你可以說他們進步,也可以說他們落伍。但這就是他們啊。
青年人連結婚也很草率,有感覺了就結,沒感覺了就離。合則聚,不合則分。沒有磨合,也不給彼此機會。
意氣用事,情緒用事。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一旦分手,孩子交給父母,青年人照樣逍遙自在。
寒假回家,觸目驚心。我們這個小小的村莊,我當年離開時,歷史上沒有一個離婚的。
現在幾乎每一家都有離婚的。有一家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離了。父母拉扯著一大幫孩子,有時候竟然搞不清張三李四。
我問媽媽原因,連我媽媽也見怪不怪了,
說:「現在的年輕人,在外面打工,遇見就在一起,然後生孩子,結婚。然後遇見另外一個人,又在一起,又離婚。村裡都不覺得奇怪,都這樣,也就正常了。」
從發展的邏輯來看,這一切的確正常,但正常並不能說明不可怕。
今天的一代年輕人,究竟為什麼不再感動,不再細膩,不再傷春悲秋,不再海誓山盟,不再怦然心動?
除了特有的應試荼毒,功利化教育的綁架,使得孩子心靈蒼白,還有什麼其他妖孽?
其一是快餐文化的毒害。
美國文化學者波茲曼有一個重要論點:媒介認識論。有什麼樣的媒介,就會產生什麼樣思維方式。
印刷術發明後,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人們通過閱讀書籍來交流思想。文字是抽象符號,閱讀的同時必須思考,否則就不能理解文字意義。
閱讀書籍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充滿著文化蘊含、文化傳遞和文化積澱。就算物質貧窮,但有光。讀書人都是有涵養的,精神豐富和明亮的存在。
後來是電視時代,電視直接用圖像傳播,圖像忌諱思考,因為思考會妨礙觀看。
為了最大化吸引觀眾眼球,文化開始娛樂化,戲說和水煮歷史不斷刷新三觀,再加上使用平白如話的語言,注重相對感性文化,泡沫化的電視劇導致受眾思維不斷簡單化,人類從白金時代變成了黃銅時代。
文化墮落了,所有人都變淺薄了,何況是學生?
新媒體時代,多媒介的存在,眾聲喧嘩,把人們有限的時間碎片化。碎片化時代,媒介不斷傻瓜化,內容表達越來越簡單,符號化代替了文字,隻言片語代替了字斟句酌。
人們喪失了主動思考和連續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碎片閱讀和淺閱讀,導致了思維不斷弱化,文化內涵越來越低,快餐文化和淺文化成為主流,思想淺薄自然成了這些孩子的標配。
一個膚淺單薄的孩子?心靈怎麼會柔軟?靈魂怎麼會豐富?情感怎麼會細膩?他們不懂得兩情相悅,也不會追求刻骨銘心的愛情。
其二是遊戲對身體的毀壞。
近年來電子遊戲火爆,很多孩子沉迷其中。據說某款遊戲,註冊用戶高達2億,日活躍用戶5000多萬人,一季度吸金120億,可見遊戲業的血盆大口。
很多人搞不清楚,遊戲只是日常生活的一個消遣,最多只是生活一部分,絕不是生活的全部。但現在遊戲成了很多孩子的人生最愛,甚至遊戲身份都成了孩子交友的門檻。
近年來發生過多起有關遊戲的慘案,有的孩子在持續打遊戲的過程中猝死。有的孩子手機被父母沒收,直接跳樓身亡。還有一個孩子,跳樓摔成重傷搶救過來,第一句話就要手機,登錄某某遊戲……
遊戲已經成了孩子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對孩子的重大危害有:
一是毀壞身體。一開始只是精神依賴,長期就會形成身體依賴。打與不打,都是問題。孩子整天情緒低落、視力下降、肌肉勞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
二是精神變異。孩子沉湎遊戲,迷戀虛擬世界,就會拒絕現實生活,導致自我封閉,不願與人交往。嚴重者甚至人格異化,脾氣暴躁,胡言亂語、性格粗野。
三是道德淪陷。網路遊戲大多以「攻擊、戰鬥、競爭」為主,極易使遊戲者模糊道德認識,產生暴力性格和暴力行為。
四是趣味喪失。網路的高強度、高刺激使得孩子始終處在亢奮之中,不能集中精力學習,以致對世間一切都失去興趣,人生觀和價值觀蕩然無存,除了在玩遊戲,就是想玩遊戲。
一個人的精力的帶寬是有限的,當這些精力都被遊戲耗盡,分給其他的就寥寥無幾了。
當孩子的身體和心理被遊戲壓榨殆盡,他們是否還能夠承受美好的愛情?當遊戲的刺激超過了一切,他們是否還能意識到愛情的美妙?當遊戲的快感超過了男歡女愛,他們還需要什麼愛情呢?
在這個「欣欣像蓉」的時代,就算孩子們想要擁有純真的愛情,他們到哪裡去找?到哪裡去尋?
有個遊戲開發商告訴我,王老師,別忘了,遊戲能夠開發人的智力。
這一點很有迷惑性。我說,退一萬步,就算遊戲能夠開發智力,但開發出來的智力,不用來讀書,不用來戀愛,還是用在打遊戲上,有卵用?
※王開東:不是屁股決定腦袋,是位置決定屁股
※王開東:懷疑一切,一切就是浮雲
※王開東:你所有的經歷,都將參與你全部的生活
※王開東: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王開東:韓雪萬里歸來,依然清純如雪
TAG:王開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