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發展提速 還需技術「破冰」
摘要: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新能源汽車就迎來兩次「重大」時刻,一直在「等風來」的新能源汽車,這次終於站上了發展的「風口」。
本報記者 梁文艷報道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新能源汽車就迎來兩次「重大」時刻,一直在「等風來」的新能源汽車,這次終於站上了發展的「風口」。
繼6月23日召開的新能源汽車統籌規劃創新發展專題會之後,7月4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再次主持召開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座談會,並提出了新能源汽車加強全產業鏈統籌、加強產業規劃布局統籌及加強發展與安全統籌三個頭籌與四個創新(電池創新、充電創新、整車創新及機制創新)。
從兩次高規格的會議中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春風」已經撲面而來,而新能源汽車今後整個發展路徑也逐漸明晰起來。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翟國春曾在會議上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迎來機遇,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帶動下,近兩年全球產業電動化進程明顯加快,跨國企業調整戰略、加大投入、加快產品上市,這種局面遠遠超出預計。新能源汽車行業要抓住機遇,保持新能源汽車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而國家出台相關政策啟動傳統燃油車的退出時間表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將是今後民眾解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對處於產業轉型中的中國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只是為了應對能源緊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更是抓住了世界汽車行業深刻變革的機會來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的重要路徑。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從近期財政部補貼到雙積分制的長效機制建立,就能看出,決策層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和信心。
種種跡象表明,在國家政策的力挺下,新能源汽車在未來發展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銷售50.7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36.8%和53%。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1.7萬輛和40.9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63.9%和65.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9萬輛和9.8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15.7%和17.1%。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發展迅速,但目前新能源汽車僅占汽車總體銷量2%左右的市場份額。而我國購車慾望仍舊強烈,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這也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後勁十足。
技術待突破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無論在創新能力還是產業規模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的進展。但是,新能源汽車其產業基礎仍不牢固,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中使用的電池技術、安全性、續航能力等問題仍亟待技術革新。
前不久,翟國春曾表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核心技術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下一代技術未形成根本布局,企業產業研發投入相對不足,區域之間的推廣應用發展不夠平衡,安全隱患仍未消除,這些多是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必須從全局長遠出發,切實加強統一規劃、加強政策銜接、加強協同配合合力推動加以解決。
「新能源汽車的自身技術不足,是整個行業野蠻生長、缺乏優勝劣汰的集中反映,即使像比亞迪等行業龍頭,同樣存在不少的技術問題,包括行駛過程中突然失去動力等重大安全缺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何代欣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新能源汽車,它除了有一定的新技術及前沿特徵,在發展中潛力極具空間,符合科技創新發展的時代要求。
他告訴記者,首先,電池正負極和耐用性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除了技術研發外,也和「閉門造車」、融合不足有很大的關係(不願意跟國外先進技術合作,願意與國內同行協同攻關);其次,新能源汽車安全性雖然有了不小的進步,但是電池和操控系統的不穩定性,導致車輛失去動力、自燃等情況時有發生。如果不能把這些安全隱患降低到非常小的概率,即使再多的補貼,再嚴格的限制燃油汽車,也很難讓消費者買賬;再次,新能源汽車的服務及問題化解還比較滯後,這也嚴重影響到了行業發展。
何代欣舉例說,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不同,電池和安全性等關鍵問題在售後服務中應該成為重點。因為這裡面存在電池衰減、操控系統不穩定等客觀情況,所以更需要從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來考慮。如果這些因素不考慮的話,那麼,新能源汽車將面對一個長遠難題,就是品牌印象問題,一旦不良印象形成,今後扭轉起來將會面對成本更大、前期技術投入、產能設備都面臨極大的閑置風險。
深圳市思格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高瞻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安全可靠的快速充電技術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新能源汽車的便利性就沒有辦法實現。蓄電量則直接影響汽車的行駛里程,沒有較高的充電量,對新能源汽車來說,行駛距離就是很大的約束。
在一次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也表示,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中有兩個問題,一是續航里程,另一個是安全問題。眼下,要破解新能源汽車的續航瓶頸和安全問題,整個行業應著力在電池研發上下功夫。
根據相關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 2016年中國國內鋰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合計達到30.5GWh,同比2015年的17.0GWh大幅度增長79.4%。另外,目前電池成本佔新能源乘用車全部生產成本的40%至60%,其技術進步對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前電池技術是與世界發展水平相關的,需要經過反覆論證安全性、高效性以及使用壽命等問題,方能投入批量化生產。」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三元材料方向朝著高鎳比例進行,進一步提高容量。例如,北汽新能源,在相應的研發投入上是比較大的,與相關企業形成戰略合作,期望在未來市場中佔有更大的比重。
仍處於「爬坡過坎」中
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在三年多的發展期間,其相關批示就多達150多件。不難看出,推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促進傳統汽車行業向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一次重大部署。
不過,對於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狀況,也引起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的擔心。「任重道遠,不進則退。」在日前相關會議中,董揚曾表示,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在今後的發展中能不能持續,補貼退坡以後該怎麼發展?與燃油車相比,能不能更有競爭力。另一方面,產業能不能保持並行或者引領及產業環境能不能持續改善(扶持政策能不能持續、地方保護主義能不能真正打破、盲目投資,惡性競爭的苗頭能不能遏制)。
「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新能源汽車生存的根本。」何代欣認為,更重要的是,要用成熟的技術來推動應用,而不是將隱患很大的實驗室產品倉促給消費者。另外,在市場信譽這一塊,佔領市場很重要,如果從技術和服務層面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基本要求,如果大面積的口碑不佳開始盛行,現有的市場佔領行動很可能得而復失。
事實上,就當前而言,新能源汽車在電池等方面仍然面臨不少調整,那麼,在電池等方面如何創新呢?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創新就是要用新的思路、新的辦法解決過去發展中存在的各種難題,或者應對未來的形勢變化,創新之路就像是荊棘中摘花。而作為純電動汽車行業的領航者,北汽新能源在創新投入方面都是不惜工本的。
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在自主技術研發方面,北汽新能源開發了集電池、電機、電控「三電」e-Motion Drive超級電驅技術。該項技術也代表了純電動車技術集成化、智能化以及輕量化趨勢。
事實上,擁有e-Motion Drive超級電驅技術,在應用方面,EU、EX車型可對車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進行高集成化和智能化管理,讓車輛的動力輸出、電池效能以及安全性、可靠性都大幅領先行業對手。
那麼,作為交通工具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在今後的發展中其商業模式是如何創新的呢?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在未來出行方面,新能源汽車不能滿足於僅僅製造產品,而是要做引領綠色智慧出行生態的整體方案提供商。例如,北汽新能源在換電模式上,截至今年6月底,我們已經開始向全國開展換點模式的運營和投資建設,僅北京市配套建成換電站就達到68座,廈門建成3座換電站。
據記者了解,當一輛純電動計程車或私家電動汽車從進站到更換電池再出站,時間僅3分鐘就可完成。
不過,在何代欣看來,賣產品是汽車行業的生長點,新能源汽車當前的技術不足,要靠服務來彌補。其實,服務並不一定產生更多的成本,而是附加值和可靠性的提升。一些龍頭企業更應該在行業中做出表率,監管和主管部門也應該將服務作為考核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重要標準。
點擊展開全文
※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方案印發 利劍出鞘 「1 6」組合拳攻堅大氣污染
※任鵬飛:一位銷售精英的苦樂年華
※共享單車的發展路在何方
※金磚十年:合作共贏 砥礪前行
※市場前景廣闊 VR產業亟待完善
TAG:中國產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