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整天坐著卻感覺更加疲憊不堪?獲得健康你需要堅持這樣做

整天坐著卻感覺更加疲憊不堪?獲得健康你需要堅持這樣做

「精神衛生研究總會」是一個科普精神衛生健康的公眾號,如果你有抑鬱,焦慮,又或是覺得自己存在危害精神健康的問題,你可以關注並後台留言,或者說閱讀歷史文章,一定會有你需要的知識。

好多回家抱怨工作一天好累的人,似乎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明明自己工作了一天,怎麼就成了玩玩電腦、打打字了?雖然沒有像農民或者藍領那樣付出體力勞動,但還是常常感到很累!這是為什麼呢?

常喊累或是缺乏運動

「累」,這是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不少年輕的白領一族,坐一天辦公室之後就覺得渾身軟弱無力,動一下就覺得疲憊不堪。「什麼也不想做,做什麼也沒力。」

這種「未老先衰」的表現可能是因為太缺乏運動所致。

如何獲得健康的體質和開朗的心情呢?

除了講究合理的膳食外,我們還更應該強調適當的運動,適時調節壓抑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身心的全面健康,真正做個「年輕態」的健康達人。

健康達人,就該動起來!

輕到中等的運動

例如與孩子玩耍,每天10分鐘以上。這是健康生活的底線,否則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會找上門來。 或者是放棄電梯,上下班的時候經常走樓梯,一天兩次,也會得到鍛煉。如果你的辦公室在高樓的話,就不妨坐電梯到中間,剩下的一半路就由自己走。

中等強度運動

如跳踏板操,每天30分鐘。想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狀態,對健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個運動強度是必須的。 這個運動可以在上班族們每天晚上看電視或者是休閑的時候做,這樣就不會浪費很多額外的時間。

如何緩解緊張疲勞心理?

作為高危人群,白領及時有效地調試緊張疲勞的心理,避免身心的過度勞累是必不可少的。

學會自我調試

針對精神長期高度緊張,白領應學會自我調試,及時放鬆自己。如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下班後泡泡熱水澡,與家人、朋友聊天;雙休日出遊;還可以利用各種方式宣洩自己壓抑的情緒等等。

另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放鬆,如邊工作邊聽音樂;與同事聊聊天、談談笑話;在辦公室里來回走走,伸伸腰;打開窗戶,臨窗遠眺,做做深呼吸等等。 同時在複雜緊張的工作中,應保持心理的平衡與寧靜,俗話說「心定自然涼」。這就要求白領應養成開朗、樂觀、大度等良好的性格,為人處事應該穩健,要有寬容、接納、超脫的心胸。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白領之所以精神高度緊張,一方面是由於工作量確實大引起的,另一方面也和白領自身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有關。如眾多白領以為只有拚命干,才能得到上司的賞識和加薪、晉陞;還有的工作缺乏信心,常常擔心自己被抄魷魚,或被別人超過等等。

在工作方法上也有問題,如工作不分輕重緩急,事無巨細都親自干,工作效率低等。對此白領應學會應用統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和生活上,應有明確界限,下班後就應充分休息,而不應還惦記著工作,多參加體力活動,以做到勞逸結合、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

如果長期感到力不從心,白領就要重新為自己進行角色定位,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價值目標,如目標過高,就應調整目標,以使自己的目標切合實際。

一些有工作狂傾向的人,應經常問問自己,「是工作為了生活呢,還是生活為了工作」;「是健康和生命重要呢,還是事業重要」;「以健康(健康食品)和生命為成本代價換取事業的發達值不值得」,以使自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軌道上來。

複雜的人際關係也是誘發白領心理疲勞的因素,為此白領應積極調整與人、與單位的關係,讓自己、同事、單位處於一種良好的狀態中,以保持平衡的心態。

增強心理品質,轉移注意力

由於客觀原因,白領大多不得不處在一種工作壓力較大的狀態下,這就要求一方面要積極調試放鬆,另一方面白領也應積極增強自己的心理品質。

如調整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性格,控制自己的波動情緒,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工作和挑戰,對待晉陞加薪應有得之不喜、失之不憂的態度等等,通過這些以提高自己的抗干擾力。

生活中白領應有意識的培養自己多方面興趣,如爬山、打球、看電影、下棋、游泳等等。興趣多樣,一方面可及時的調試放鬆自己,另一方面可有效地轉移注意力,使個人的心態由工作中及時地轉移到其他事物上,有利於消除工作的緊張和疲勞。

尋求外部幫助

白領如產生心理問題,可經常向家人、知己傾訴,問題嚴重的可去尋求專業醫生的治療。尋找機會,參加有關心理學的培訓和學習,如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的許多大企業就要求員工參加工作壓力管理和減壓等心理訓練課程的學習,同時這些國家也要求企業提供學習、訓練的機會。

壓力無處不在,有的人被壓力擊跨,一蹶不振,而有的人過得更有意義,更有效率。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前者消極面對壓力,而後者卻對壓力進行有效的運用。所以,當你心裡有壓力時,一定要學會自我緩解,釋放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神衛生研究總會 的精彩文章:

女性的憂傷,產後抑鬱或成為年輕媽媽不得不防的疾病
強迫症不是簡單的強迫行為,背後還潛藏著焦慮和不安
本該很幸福的她,卻情緒低落甚至思維遲鈍,原來是抑鬱了
精神分裂症的康復標準是什麼?這幾點對患者很重要

TAG:精神衛生研究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