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首都國醫名師姜良鐸:通則不病,病則不通

首都國醫名師姜良鐸:通則不病,病則不通

新華網北京9月19日電(王坤朔)「一切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的物質和因素都可稱之為毒,如果人體的管道不通暢,毒素將會滯留於體內,引發一系列身體健康問題。」首都國醫名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姜良鐸教授在日前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氣血平衡和諧才能保持健康,然而現代人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工作生活壓力大,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要從改善生活習慣、調節身心角度來維護健康。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姜良鐸教授 新華網 楊鍩 攝

排毒養生可保持人體「管道」暢通

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廢棄物質」,對人體有害,即中醫所論之「毒」。正常情況下,廢物會自然排出體外,如排汗、排便等。而一旦人體管道出現堵塞,毒素堆積體內,會引發健康問題。

何為人體管道呢?姜良鐸解釋,中醫的經絡、血脈就是管道的代表,從西醫的角度來看,包括消化道、血管、氣管、淋巴等系統。「氣血和諧平衡,人體才能處於健康狀態。很多疾病都與人體管道不通暢有關,停留為毒,氣血不活就是不健康。」他因此提出了「通則不病,病則不通」的理論,並研究出一個重要養生方法——排毒解毒、調補養生法。

運用排毒解讀、調補養生法,他發明了中成藥排毒養顏膠囊,排毒和調補的藥物相互配合,解決人體管道不暢通。例如,一些由於消化管道不暢所引起的便秘,臉上長痘、色斑等問題。「這是在傳統中醫理論基礎上的新思考,並不是突發奇想創造的。」姜良鐸表示。

為了保持體內各管道通暢,應該從日常的作息習慣入手,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針對現代人的生活作息習慣,姜良鐸提出了「少吃、多動、早睡、心平」的四個養生保健關鍵詞。

姜良鐸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食水平與過去困難時期相比有了極大的提升,但卻吃得不健康,高油、高鹽,肥厚油膩的食物多,很多人經常吃得過飽。同時,缺乏運動,導致肥胖人群增多,肥胖對心臟、肝臟都會造成負擔。姜良鐸認為,如何吃得健康,是養生第一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現代生活節奏快,越來越多人熬夜,睡得過晚、太少,姜良鐸提倡睡「子午覺」,即夜裡在23點前入睡,中午在11點—13點之間小憩半小時。

姜良鐸提出的養生四個關鍵詞的落腳點在心平。「百病生於氣,疾病一般都是身心並存。」他說,心平氣和也是一個修鍊過程,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多注意平心靜氣。

師承與院校教育共促中醫人才培養

姜良鐸是我國第一批中醫學博士,在他近50年的從醫經歷中,經歷了師承和院校兩種中醫教育體系,深知兩種教育模式各自的特點,也對兩種方式相結合培養中醫人才的優勢深有體會。國家在近年來,推出一系列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政策,尤其在中醫人才培養方面,逐漸認識到中醫應該按照自己的學科規律和特點培養人才。

今年7月,我國首部《中醫藥法》正式實行,其中明確規定:「中醫藥教育應當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將現代教育方式和傳統教育方式相結合。」中醫的傳統教育方式即師承教育,現代教育方式即院校教育。

「從目前來看,師承和院校結合是最好的中醫教育方式。在院校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再拜師進行傳承學習,將師承結合到高等教育中。」姜良鐸認為,以前我們對傳承教育重視不夠,也沒有國家層面的正式認可,隨著法律的規範,相信院校和師承相結合的方式會發展得越來越好,給我們培養更多符合規範的、優秀的中醫人才。

除了有利於促進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深入變革外,在姜良鐸看來,中醫藥立法提高了社會各界對中醫的認識,有利於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促進中醫藥發展。「中醫是世界傳統醫學中發展得最系統、最全面的醫學體系之一,中醫思想深深地植根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為我們國家幾千年來的發展提供了健康方面的保障。」姜良鐸認為,《中醫藥法》將傳統文化納入到現代法律體系當中,對於我國醫療體系、養生體系、中醫教育體系都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擴大了中醫的服務範圍和服務量,能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在現代衛生保健方面的獨特作用。

中藥材資源需加強保護和研究

中醫藥立法讓全社會掀起了「中醫熱」,中醫藥發展迎來大好形勢,但是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姜良鐸認為,中藥材資源的保護和研究需得到重視。

「中藥來源極其豐富,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本草綱目》記錄的藥物就有1892種。」姜良鐸認為,隨著人口的增長,對中藥材的需求量大增,在生產和收購環節,出現了劣質藥材和假冒偽劣產品,大大影響了中藥的療效和中醫藥的聲譽。

姜良鐸認為,要加強對中藥材資源的研究和保護,做藥材的產地註冊和良種繁育,發展藥材種植基地。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16年中藥材流通市場分析報告》,2016年中藥材出口總額10.25億美元,報告顯示,我國中藥材資源豐富,出口中藥材及飲片品種達數百種,出口金額和出口數量較多的品種依然以滋補養生類為主。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醫藥國際化步伐加快。姜良鐸認為,在中醫藥不斷走出去的背景下,應該加大中藥材的科研力度,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降低中藥原材料的出口比重。「中藥材走出去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局限在原材料和初級加工產品,要加強中成藥的出口力度,這也是對我國中藥資源的保護。」姜良鐸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