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知識消費給我們提了什麼醒

知識消費給我們提了什麼醒

據媒體報道,一位北大經濟學教授的網路專欄,擁有超過17萬付費訂閱者,價值近3500萬元。無獨有偶,某投資人開設的專欄,訂閱超過17萬,某科學作家開設的專欄,人數也超過12萬。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付費學習成為了當下消費的一種新形式、新內容。

消費者為獲得知識而支付費用,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個人收入不斷上漲,中國人的消費升級正悄悄地發生,其累積效應正越來越顯現,從物質消費幾乎一統天下,更多地轉向精神享受,是一個重大變化趨勢,在這個潮流中,知識消費應運而生。現在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有將近800萬,總數相當可觀。良好的受教育程度為民眾持續學習提供了能力基礎和心理習慣,知識消費水漲船高。

因為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出校門沒幾年,就會感覺到知識開始老化。為適應生活或工作需要,學習成為「必需品」。即便工作上能夠應對,生活中因為各種新技術的運用和新工具的投入市場,個人也迫切需要藉助不同渠道或載體重新學習,來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互聯網為這些學習需求提供了技術條件。無遠不屆的網路,讓素未謀面的知識提供者和知識接受者實現了遠距離接觸,通過把分散的需求集中起來,實現了有限支出下知識消費的高性價比。通常200元左右的一年付費,就可以把原本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如此「價廉物美」,何樂而不為?加上信息處理的智能水平不斷提高,對人類已有知識進行切割、整理、打包之後,定向銷售,已然成為一個新的行業,各種知識加工和銷售專家及其背後的技術支持越趨完善,進一步驅動了付費購買知識的市場成熟。

所有這些主客觀變化,最後促成個人對知識或者教育的非功利態度。既不同於學歷教育,知識消費不是為了諸如文憑等外部需求,而是為了自己個人喜好,也不同於在職培訓等,不用服從功利性目的。只要個人有興趣,想學什麼就學什麼。隨著知識消費成為風氣,全社會於不知不覺中,已開始「為學習而學習」,向學習的本真回歸。這樣的學習,更加輕鬆、更加自由、更加符合學習本意,因為它是完全為著個人提高內在修養、實現自身發展而開展的。

正因為此,知識消費或付費學習的理念和實踐,無形中也對現有的學歷教育提了醒。當已經獲得正規文憑的市民開始非功利化地學習,並為之付費的時候,一些人沉浸在功利性目的之中,只為考上名牌大學而不計時間地「刷題」的行為,顯得越來越突兀。如果說成功考入名牌大學,且學成畢業之後,卻需要另外付費購買知識服務,那為什麼不改進教育,讓更多為個人所喜歡並願意花錢購買的知識,提前進入中小學乃至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習中呢?如果說在學歷教育階段所獲得知識在出了校門之後,很多被遺忘,而個人為了自己喜歡的內容而掏錢購買,那為什麼不提前完成這個置換過程,或者直接讓替換沒有必要?儘管大家知道學歷教育和付費知識服務不是完全一回事,但同樣作為知識學習,相互之間總有相通之處,為什麼不讓「錐刺股,頭懸樑」這樣毫無樂趣的苦讀方式,向更讓人愉悅的學習靠攏?

人類歷史總體上向著個人自由度越來越大、閑暇時間越來越多的狀態發展,在人工智慧大行其道的當下,如何讓學習成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需要,以填充個人越來越多且越來越難以填滿的閑暇生活,已經成為技術快速進步社會的一大研究課題,中國也不例外。

(作者繫上海大學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19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把黨史課上成人格課智慧課
「綜合型」這條路高職不能走
由「就業」導向走向「發展」導向
聚焦航空產業鏈 提前謀劃新專業
一系奪國賽「四金」是如何做到的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