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爾芙:為了不折磨丈夫,她在精神病發作前,選擇投河自殺
文史撰稿人袁載譽,專註世界歷史、歐洲歷史
可愛、可敬的女性們(第七期)
1941年3月28日,英格蘭羅德麥爾市歐塞河河畔,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在河畔駐足久久不願離去,她目光獃滯,時不時彎身往口袋裡放石子。
良久之後,只見河畔樹梢上的飛鳥突然騰空而起,隨即「撲通」的聲音響徹了晴空,那位老奶奶投河了。當她的屍體被發現時,人們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輕生的老奶奶名叫弗吉尼亞·伍爾芙,1882年出生於倫敦,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是當時倫敦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因此在那女性最好歸屬就是相夫教子的年代裡,伍爾芙得以接觸到各種優秀的文學作品。
這一經歷讓他養成敏銳的文字嗅覺,奠定了她的文學修養基礎。但上帝給她開了一個大玩笑,1895年伍爾芙的母親去世,年僅13歲的她在傷心欲絕中迷失了心智、
後來雖然在醫生和家人的幫助下恢復了正常,但醫生很明確的將其確診為了精神病患者,此後此病一直伴隨了她的一生,然而雖然有疾病纏身,可能是家族遺傳,並沒有阻擋其渴望知識的腳步。
1904年她開始效仿他的父親,瘋狂的閱讀各式「優秀」的文學作品,並為之配上了獨有見解,投稿到英國《時代文學增刊》刊載,成為了一名「文學批判家」。
1906年,在她哥哥穿針引線之下,加入了一個後世稱為布盧姆斯伯里集團的跨時代知識分子社團,有「戰後繁榮之父」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被譽為「英國最有才智的人」的利頓·斯特雷奇、分析哲學創始人,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伯特蘭·羅素當時都是該社團的核心成員。
跟著這群此後會成為「偉人」的人交流學習,伍爾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她瘋狂吸取著各個成員的知識營養,並在這期間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倫納德·伍爾芙,一名才華橫溢的帥小伙。
1912年二者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次年伍爾芙完成了人生處女作《遠航》,此時的伍爾芙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但這一切隨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戈然而止。
戰爭帶來的無盡死亡以及戰時高度緊張壓抑的輿論,致使伍爾芙陷入崩潰,精神病病情複發。見自己妻子發狂了,作為伍爾芙丈夫的倫納德沒有絲毫的逃避,時刻陪伴在妻子的身邊,給她講笑話哄她開心、睡覺,為她穿衣餵食保健康。
得益於丈夫無微不至的關懷,伍爾芙的病情在1915年開始好轉,且為了能夠有更大寫作平台,不受礙於出版社的種種挑三撿四,夫妻二人還創起了業,買了一台印刷機,在家裡掛牌成立了霍加斯出版。
其《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等傳世之作的發行,正是從那台二手印刷機開始,然後走向世界。且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是由於自己有精神病的經歷,她在自己小說中大膽嘗試去追溯人的潛意識。
將自己小說人物的所作所為潛意識理所當然化,每當讀者讀到那種深深扎入內心深處的文字,等同於一次由內而外的文化洗禮。正因如此伍爾芙時常被譽為20世紀意識流文學的旗杆手。
1941年2月伍爾芙完成人生最後一部作品《幕間》,突然腦殼疼痛難忍,這讓伍爾芙意識到自己馬上又要犯病,她想到自己立馬又要成為丈夫的拖油瓶,選擇在3月28日走到河邊,因此就有了文章開頭那幕。
配圖來源網路,沒發現版權申明,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
※幾乎所有人辦奧運會都血虧 唯獨他凈賺2個億 但手段太爭議
※1個納粹換5個盟軍 納粹毀滅前反咬這口太兇殘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 美國人就先打日本 還是揍德國很糾結
※中國竟不是近代割地最多的國家,美洲某國被逼割掉50%
※莫斯科保衛戰困難時期,蘇聯藏600特工搞了件大事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