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說說我眼中的日本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6周年紀念日,也是中小學課本由「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後的第一個九一八。然而,朋友圈中談論九一八話題的文章並不是很多,微信熱搜里也沒有與此相關的話題。或許,這跟今年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實行有關?因為有新聞資質的自媒體和新媒體極少,大家想的是,這種可能給自己帶來封號風險的熱點還是能躲就躲吧。
讀大學的時候,一位名叫「加藤嘉一」的日本留學生在校內網上很火,我經常在校內網的好友動態里看到他談論國際關係的文章。這應該算是我第一次通過具體的日本人來了解日本這個國家,加藤嘉一在那些文章中表達的觀點是怎樣的我早已忘卻,印象中還算溫和與理性。只不過,後來再次看到加藤嘉一的新聞,則是關於他為自己的學歷造假而向日本國民致歉,讓我不勝唏噓。
如果說,本科時候還只是從網路上了解日本,那麼2012年暑假則是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日本人。那會,為了給碩士論文收集實證素材,我正在深圳的一家NGO實習,正好有兩三位日本學者來我所在的NGO訪問交流。最令我吃驚的,不是他們還算流利的中文,而是他們的身高,與我們相比,著實高一兩個頭。早就聽說,日本政府通過改善國民飲食從而提高了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倭寇倭寇,現在矮的反而是我們了。
去年9月底,搭乘著「919社群狂歡節」的游輪,我第一次踏足日本,當時靠停的是九州島的鹿兒島市。游輪還沒靠岸時,就感受到了鹿兒島人對我們這些搭乘游輪來的遊客們的歡迎。十多位不知是鹿兒島旅遊從業者還是普通市民的鹿兒島人,手拿中日兩國國旗,高喊著中文「歡迎你們」,讓我們這些大多是第一次踏足日本的年輕中國人著實感到新奇,畢竟我們在當時雙邊關係更融洽的韓國靠岸時可都沒見過這種陣仗。
接待我們團的導遊是一個在日本長居的華僑,她在大巴上給我們簡單介紹了日本對學生營養吸收的重視、日本在治療癌症技術上相比於國內的先進(她說,日本已能發現毫米級癌細胞,而我國目前只能發現厘米級)。當然,她也坦言,近三十年,是日本停滯的三十年,城市建築物遠沒有像國內城市那樣日新月異,但是日本的環境質量是國內沒法比的,讓我們把這次旅遊當成洗肺之旅。
以我親眼所見,不管是在鄉下的知覽武家,還是在鹿兒島市區,日本街道的乾淨程度的確超出國內很多個檔次。就拿我上上周從成都出差返回北京的路上所見來說,當我從八九千米的高空俯瞰北方中國時,那河流無一例外的黃令我觸目驚心,大河大黃,小河小黃,除了臨近降落時看見北京境內的一些河流還呈綠色外,幾無凈土。
日本,作為一個跟在中國後面學習了上千年(從遣唐使開始正式算起)的小國家,被迫開放(1853年的黑船事件)後不到15年,竟然通過250年前的明治維新,不到兩代人的時間,竟一躍成為世界列強一員(以1904年在中國東北進行的日俄戰爭獲勝為標誌性事件)。雖然後來野心膨脹成為法西斯軸心國,對東亞、東南亞諸國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也遭受了人類歷史上唯二的兩顆原子彈攻擊,但沒想到國民經濟花了不到二十年又重新成為世界經濟一極,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雖然我國GDP的總量早已反超日本,甚至已經是日本的兩倍,但是人均依舊遠遠不是一個量級。
由於國內的毒奶教育,中日未來還會將有一戰的看法很有市場,但我認為,在摸透日本為何能兩次崛起的原因之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更別說學習日本的崛起之路了。中日兩國,註定將繼續又愛又恨的走到二十二世紀。
點擊展開全文
TAG:老汪這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