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古奇丐」,清廷還賞他黃馬褂,民國為他立碑塑像

「千古奇丐」,清廷還賞他黃馬褂,民國為他立碑塑像

1838年12月5日(道光十八年農曆十月十九日)在山東聊城冠縣柳林鎮武家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生了一個影響中國近代教育的偉人,他被馮玉祥稱為「千古奇丐」,他就是武訓,原名:武七。

武訓在他七歲時,他的父親便不幸離世,在古代封建社會,如果一家的男丁死了,那麼這個家就算徹底完了,更別說一個普通貧窮的農民家庭。由於他父親的去世,他不得不以乞討為生,求學不得。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在他年滿14歲以後,就經常離家在外做傭工,由於他無依無靠,是個文盲,屢屢受欺,他的僱主因他是文盲還做假賬相欺,謊說三年的工錢已經付清,武訓爭辯,反被誣為「訛賴」,遭到僱主毒打,氣得口吐白沫,三天不吃不喝,病倒三日。

吃盡文盲虧的他,決心自己辦一所義學堂,深知自己沒有依靠和技能,咸豐九年他21歲時,做了乞丐,走上乞討辦學之路。他頭髮髒亂,面目污黑,爛衣遮體,但卻很快樂,一邊走一邊唱著自己編的歌謠,四處乞討,「邊乞邊佣」,他的足跡遍布河北,山東,河南,江蘇等地。

他每次將討得的衣物或事物都轉手賣掉攢錢,自己卻吃些發霉,餿掉的東西充饑。他還自己編歌謠邊唱邊做小丑,以博圍觀的人一笑,施捨點小錢。不僅如此,他有時還像江湖雜技之人一樣還當眾吞石頭,吃毛蟲蛇蠍,胸口碎石。他為了辦義學,不怕苦,不怕痛,不怕沒尊嚴。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他乞討多年攢下一筆不小的錢財,他沒有居所無法存放,於是到本縣為人正直的富裕人家,請求存放。由於他是乞丐,主人拒之不見,他一跪就是兩天,最後主人被他感動,他不但同意他的想法,還要幫他辦學。

光緒十四年(1888),武七花錢4000餘吊,在堂邑縣柳林鎮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取名「崇賢義塾」。武七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來實現他的理想,在這三十年里,他受盡苦難,但始終堅定的幹了下來。

學校建成後他親自到當地有學問的進士、舉人家跪請他們任教,併到貧寒人家跪求他們送子上學。當年招生約50餘名,依循慣例分為蒙班和經班,學費全免,經費從武七置辦的學田中支出。每次置宴招待老師,他都請當地名紳相陪,而自己則站立門外,專候磕頭進菜,待宴罷吃些殘渣剩羹便匆匆而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平時,他常來義塾探視,對勤於教課的老師,他叩跪感謝;對一時懶惰的老師,他跪求警覺。對貪玩、不認真學習的學生,他下跪泣勸:「讀書不用功,回家無臉見父兄」。義塾老師對他十分敬憚,而學生也不敢有絲毫懈怠,大家都嚴守學規,努力上進,學有所成者甚眾。

山東巡撫張曜得知武七義舉,奏請光緒帝頒以「樂善好施」的匾額。清廷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並下令免徵義學田錢糧和徭役,並賜名武七為武訓。從此武訓聲名大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說簡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勿忘國恥!86年前,九一八事件爆發
史上最慘的和親公主:婚後數月,被砍頭祭旗!
揭秘包拯護衛展昭:從御貓來看他的江湖地位
多爾袞死因:墜馬而亡還是被人謀殺?
「小太宗」李忱最能忍,裝瘋賣傻36年終成明君!

TAG:路說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