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縱橫之道——讀《史記·張儀列傳》札記

論縱橫之道——讀《史記·張儀列傳》札記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鬼谷子先生,何許人也?戰國時期,三教九流中縱橫的代表人物。話說這鬼谷先生教出來的兩個出色的弟子,一個是蘇秦,另一個便是張儀,這兩個人的觀點各不相同,一個主張合縱,一個卻主張連橫,從此縱橫之道,一個主張進攻,一個主張防禦,雖是同一目的卻相互牽制,相生相剋。

這縱橫之道變化萬千,就像太極中的黑與白,白衍生於黑,黑又發展於白。合縱和連橫加起來就如同坦克攻守兼備。取天下時如「囊中取物」,可「一山容不得二虎」,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用這兩種縱橫之道,取天下之術萬千。失天下之術也有萬千,這便是縱橫一派的弱點。這縱橫家也不是那麼好當的,首先他得是一個說客,是個軍事家,是個謀略家等。他的口才必須要好,讓人信服,要了解天下的局勢,解析要透徹,了解諸侯的性格,投其所好,靈活的周轉變化,在眾諸侯之間遊說,各取所需,從而得到諸侯的重用與無上的地位,他們在各諸侯之間結黨營私,手持符節周轉於諸侯之間,挑起戰爭,不以百姓為先,為了自己的利益,讓戰火燃燒。合縱是聯合小國,奪取大國,連橫更加可惡是在大國之間,利用反間計,坐山觀虎鬥,又假意調和,獲取利益。這些縱橫家毫無自己的原則,只為財富和地位,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四處挑事,真不愧是「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呀!他們挑起戰爭,奪天下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在諸侯面前說一套做一套,利用自己在多國間的關係,贏得諸侯的信任,奪得更大的利益,看起來張儀是忠心於秦國,其實他只是為了自己,當秦國危險的逼近時,他臨陣倒戈,投向別國。

「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做對了嗎?我想他做錯了,張儀是他的同門師兄弟,在他的朋友危難時,不幫助他,反而用言語辱罵他,激怒他。他為什麼要使用激將法呢?就是為了讓張儀到秦國使用連橫之術,儘快讓趙國奪得天下,這雖不完全是為自身利益,可其根本是陰謀詭計,他利用朋友,完成自己的利益,不惜使用激將之法,放下自己的尊嚴,被後人所恥笑,我不贊成他們的做法。孟子有雲「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這何嘗不是妾婦之道?他們以順從為準則,不講信用,道德敗壞。用他們「長舌婦」的本領,顛倒黑白,放下自己的操守,只為獲得利益,與大丈夫之道背道而馳,有無窮本領又有何用,只能背負千古罵名。

縱橫家是怎樣煉成的?他們為什麼擁有才能卻走上了歪路呢?這跟當時的政治局面有關,國君腐敗,不重用人才,只顧戰爭帶來的片面利益,不顧及長遠的利益。當時百家爭鳴,出現了大批人才,可他們卻只看重軍事人才,對於如何治國毫不在意,扼殺大量治國能人。在戰亂紛紛的環境下,農產品無法生長,對國家經濟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他們只顧進攻不顧防守,看重利益。在這種環境下,張儀這種縱橫家得到了重用,屈原這樣的忠臣賢士,卻以身殉國。這些換來的是什麼呢?不是君王悔悟,而是變本加厲。拿楚懷王為例,楚懷王禁不起誘惑,聽信了張儀的謊言,斷絕與齊國的關係,造成腹背受敵的危險。六百里土地的約定變成了六里,經過第一次的事件,楚懷王不但不悔改,還第二次聽信了張儀的話,到達秦國,最終客死他鄉。

在君王無能,生產力低下,戰爭頻繁的情況下,張儀從一個真正的說客,變成了依附於各個大國,兩面三刀的小人,他有強大的軍事才能,卻背上了罵名,這完全是利益所致。凡事都利益為先又怎能提升自己的才能呢?一個真正成功的縱橫家,就應該像周敦頤所寫的蓮花那樣「出污泥而不染」,無論所處在怎樣的環境都潔身自好,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像孟子所說的那樣「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做一個真正的大丈夫,無論是人還是整個國家,只有禁得起誘惑,才能成就大業,做一個成功人士!(指導老師:張芝蘭)

【點評】 作者對縱橫之道的分析中肯,一針見血地指出縱橫家的眼裡只有利益,沒有底線。蘇秦利用張儀來達到自己合縱的目的,而張儀也背信棄義也只為個人顯達。更為難得的是作者能結合當時時局進行探討,縱橫家為何有才無德?最後指出真正的大丈夫是儒家所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才是值得效仿的。到底還是儒家思想為正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如何看待海歸工資僅5000元?
浙江溫州 浙江溫州 江南皮革廠倒閉了
每晚念你夜聽
第八期 手繪三葉和瀧——你的名字
中國聯通走向世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