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要命的是成為你自己,因為你父母不願意
導讀:
即使我們的人生要走很多彎路也要走,因為只有走了才能體會生活帶給我們的酸甜苦辣。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順風的,沒有誰的人生是一路開掛的。
那些不完美、那些酸甜苦辣、那些彎路才是我們的人生啊!
1
聽話,才能不摔跤
在中國,「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懂事的孩子,我們把「聽話」當成了一個好孩子的先決條件,衡量一個孩子長大後能不能成才的標準。有句古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反應了家長們教育孩子的心聲。似乎每個家長都想養出一個聽話乖巧的孩子。
我們從小到大,被老師和父母告誡,你要聽話!這樣你才能好好地走路,才能不摔倒,才能考上好的學校,才能做一份好的工作。我們一路上謹遵著各種的教誨,以為這樣就能安然無恙地擁有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真的「聽話」就可以了嗎?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說過「你要聽話」。「因為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那不是培養奴才嗎?」心理學家認為,三歲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
我朋友的同事是985大學畢業的學生。在父母嚴厲的教育下一路從重點小學,到重點初中,高中,一直考上985大學,畢業之後同樣是聽父母的安排進了一家國企。朋友說「他剛上班的時候經常被人欺負,同事讓他幹嘛他就幹嘛,聽話視乎成了一種習慣了!可怕!」朋友講,有次他們聊天說起小時候的玩具,他居然說沒見過。他爸媽從來不讓他玩這些玩具,小時候連一個朋友也沒有。他說完我們都很吃驚,他也太聽父母話了吧!
我有個妹妹也特別聽父母的話,有次父母給的中午吃飯錢,不小心弄丟了,於是就傻傻的餓了一整天。回家後也不敢給父母說。晚飯也不敢吃太多,害怕父母發現。
聽話,是我們從小到大就一直聽過的詞,似乎也是父母對孩子最高的評價!孩子會為了成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而努力,他知道只要聽話他就會得到父母的表揚,但與此同時,他也漸漸失去了自己。
父母對孩子精心的培育讓孩子感受到了愛,同時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就要背負這愛背後所承載的期望與期待,他接受,就是聽話,他不接受,就是不聽話。
作為父母應該培養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孩子不但不盲目地聽話,而且對所有值得他懷疑的問題,他都會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而這個「無所畏懼」依賴於平時一個寬鬆的環境,假如他面對的是一個嚴厲的環境,他不敢說。
作為父母只要從小告訴他一個原則,一個標準。在這個標準下,他知道什麼東西去執行,什麼東西堅決反對,掌握好這個度就可以了。
2
為你好、為你著想
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的不聽話,說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我們都是為你好,所以你就得聽我的,就比如我的一個朋友最近遇見了這樣一件事。
「欣欣,你明天必須和我去看看你三姨介紹的那個高材生。」
對相親很反感的欣欣鬱悶的點點頭,不耐煩的說道:「知道了」。
媽媽看到欣欣的表情有點恨鐵不成鋼,說道:「不要嫌麻煩,你都快30了趕快找一個合適的人嫁了,不然要像隔壁的周靜現在35了,想嫁都沒人要了。這次三姨給你介紹的這個是XX大學的研究生,叫張軒,學歷高,有穩定工作,月收入都抵你爸半年的收入了,這麼好的條件上哪找,今天帶你去買套像樣的衣服,完了把頭髮收拾一下,明天去見見,這次可不要像上次一樣草草了事,這可是你的人生大事,不要像媽媽一樣,每天都是柴米油鹽,多無聊。你以後一定要比媽媽好。」
欣欣不耐煩的說道:「哎呀,我知道了,每次都這樣說,煩都煩死了。」
於是欣欣在媽媽的催促下去了商場開始置辦行頭。
第二天欣欣見到了媽媽口中的高材生,欣欣打量著張軒,長得倒是斯斯文文戴著一副眼鏡,穿著也是簡單大方。
他很有禮貌的讓欣欣點餐,可不是欣欣喜歡的類型。但是欣欣依然還是按照媽媽說的完成了本次相親。
可想而知,這次相親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經過這次媽媽非常生氣,什麼七大姑八大姨見到欣欣都說「那麼好的條件你都看不上,你要求也太高了吧」「你也太不懂事了」 「我們都是為你好」。
其實我們生活中像欣欣這樣的情況很多很多。
那些美名其曰我是為你好、為你著想,你還自恃清高不領情的人大有人在。難道你們覺得很好我就非要選擇和他交往嗎?那麼我們想要的愛情那?我們想要的婚姻那?
所以奉勸各位父母請不要站在過來人的立場給你的子女一場婚姻,你們該給他們的應該是從小教育她的人生觀。當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時,你們還需要擔心她找不到好的歸宿嗎?
3
不要用愛綁架孩子
「我要報考傳媒大學」
「不行,你必須報考本地的師範大學」
「我想做記者,不想做老師」
「記者多累啊,老師多麼輕鬆,在家門口還有寒暑假」
「我不,我就要報考記者」
「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芮楠和父母在家爭執著。為了報考的學校和專業爭執著,這樣的爭執也不知道多少次了,多少天了,依然各執己見。
有天芮楠下定決心一定要報考傳媒大學。結果父母非常生氣,而且母親氣的病倒了。
芮楠心裡很愧疚,看到母親病倒他開始猶豫了。
如果聽父母的那自己的理想那?如果不聽父母的又擔心母親的身體,也會成為親戚眼中的不孝子。為了母親的身體,是不是應該選擇父母希望的師範大學?
我們假設芮楠最終妥協了,那我們想想他最後會面臨什麼樣的生活,他可能每天如同行屍走肉般上班,在教育這條路上不肯鑽研,不僅自己的一生無聊,更會誤人子弟。
假設他做了自己想做的記者,即使累但他的內心是開心了、愉快的。他可能會在記者這一行業內有所成就。
如果他們為此糾結正是他們愛你的表現,請理智對待他們的興趣,不要因為他們愛你而強行要求。
所以父母們請你們看開點、想開點,即使你們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有自己喜歡的工作,請不要阻止他們並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你們會看到他不同的一面,更會看到他具有更多的可能的人生。
4
太聽話的孩子大多沒出息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中國派出了一批學者去考察美國學校的教育,他們看到美國學生在課堂上亂鬨哄的,有疊飛機的,有畫畫的,有自己做作業的……無奇不有,中國學者歸來後,做出斷言N年後,中國孩子必然超越美國;與此同時,一批美國人也來考察中國教育,看到孩子們在課堂上井然有序,畢恭畢敬,連坐的姿勢都是經過訓練的,連舉手發言的姿勢也是如此工整,於是,美國人歸去後,做出斷言N年後,中國孩子必然超過美國……。
幾十年後,美國培養了N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則寥寥數人。
在學生時代相信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重視學習成績,而馬雲他的成績從來不如別的孩子那麼全面發展。用馬雲的話說,他的學習成績在班級從來不是最好的,一般在十幾名,而且數學極差,往往不及格。但馬雲英語奇好,如同他的大腦袋,讓家長、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懂,不知何故。這個讓家長老師頭疼的人會登上《福布斯》等國外頂級媒體的封面。除了馬雲,恐怕再也找不出如此個性十足,如此集百般缺陷和萬般榮譽於一身的人了。
縱觀馬雲的人生歷程,從童年時代身形瘦小卻愛打架的頑童,到青年時代永不言棄參加了三次高考,以及之後多次艱苦創業卻又歷經多次失敗,而最終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成功企業家、一個堅守自己核心價值觀和有著強烈使命感的企業領袖,他揚言要帶領全球網民進入「網商時代」……這一切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就是出現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出現在民間、出現在草根階層的「馬雲現象」。
馬雲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許多聰明並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能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從小受到了錯誤的教育。我理解他所指錯誤的教育,主要是指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馬雲曾經有一個演講,題目是:不是80後90後不行是我們出了問題。他指出了一些現代家庭教育的弊端,家長不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經常埋怨孩子,對孩子沒信心,甚至會怪責他們不承擔責任。馬雲表示,應該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去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允許他們犯錯,給予他們更寬鬆自由的家庭環境。
如今,越來越重視個性的培養,希望孩子有自己的小個性,而非人云亦云,做父母的小尾巴,而且研究表明,「聽話」的孩子走上社會後,很容易被花言巧語所欺騙,造成辦事能力的不足。容忍孩子的「不聽話」可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像力是很豐富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小時候太過聽話的孩子,往往是由於對於大人的依賴、信任以及先天沒有多大主見的人,永遠覺得大人(父母、老師)的話都是對的大了一些後,容易沒有太大的魄力,而變得沒有出息,總沒有出息,再加上心裡的不平衡,可能會出現自卑,在任何場合不敢表現真實的自我,把自己包裹在重重的偽裝下。
5
「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聽起來好像在說家庭條件,其實不然,「寒門」是指思想貧瘠。
比起經濟貧窮,思想的貧瘠才是最可悲的。
思想是一個人區別於任何人和物最獨特的所在, 在這方面貧瘠,就意味著你無法掌握主動權,只能做唯唯諾諾的接受者。
如果我們的父母是窮人,我們就沒必要聽他們的話,完全豁出去,按照自己的意願轟轟烈烈活一次,成功了,就是有錢人的祖宗,失敗了,亦無怨無悔。
如果我們的父母是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的話,我們聽父母的話,也許會成為百萬富翁,億萬富翁。
我的一個表弟父母都是在農村,他大專畢業,在老家的小縣城買了房子,父母覺得他的條件已經非常好了,逢人就誇自己孩子在縣城買了房子。並且表弟自己也對現狀非常滿意。
而我了解到的小時候他的父母一直告訴他你現在的生活太幸福了,爸爸媽媽以前都吃不飽飯。你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是我們小時候對生活最終的嚮往。
我們發現這樣的父母只能培養出安於現狀的孩子,永遠覺得現在不愁吃喝已經非常好了,不會有什麼創造力,更別說什麼大富大貴,最好的發展就是比父母的經濟情況稍微好點。
而家庭優越點的孩子相對性格也開朗一些。以前我一直的印象是家庭普通的孩子比較樸實一些,但是通過觀察他們,再聯繫到自己周圍,真的家庭條件差些,大多都比較自卑的,在人前不敢說話、不敢做主、不會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主見、一味的聽取別人的意見沒有創造力、獨立意識差、心理承受能力弱,不適合現代這個馬太效應社會的要求。所以「寒門」子弟真正成為社會精英、業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
「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性格,在小時候就基本定型了,所以,童年的生長環境很重要。
「寒門」(窮人家或普通人家),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6
愛的有無是由被愛者決定的
一個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他對二至五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如今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那些消極被動,只是一味聽話或害怕處罰的孩子,他們進入社會往往會覺得非常迷茫,不知所措,習慣性地需要別人告訴他:你要怎麼做,你要做什麼;但當一個孩子有想法有見解有積極性的時候,無論是要讀書、要實踐,或者找工作、找興趣,都可以自己安排、自己設計。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主要手段或目的是管教,那麼在做父母的本質上就註定了你是一個失敗的。不可否認,「成績好」、「乖」、「聽話」這樣的評價標準有他的合理之處,但具備這些優點的孩子,將來真的就會出人頭地、成龍成鳳嗎?答案不一定。因為凡事都具有兩面性,一味地「聽話」也是有它的弊端的,相反,不聽話的孩子,有時反而會更加有「出息」。一個嬰兒都知道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更何況成年人,而當他已經做出選擇時作為父母應該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幾乎每一個父母希望我們聽話又希望我們能與眾不同殊不知這本來是背道而馳的兩條路。
在我周圍,凡是聽父母話的,他的生活就是父母的翻版,有的甚至還不如。
父母應該是他們人生方向的導師與精神的支柱,請記住是導師不是決策者。
父母應該支持孩子做的任何決定,而只需要告訴他利弊,讓他自己選擇。
父母應該做的是從小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性格。
即使我們的人生要走很多彎路也要走,因為只有走了才能體會生活帶給我們的酸甜苦辣。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順風的,沒有誰的人生是一路開掛的。
那些不完美、那些酸甜苦辣、那些彎路才是我們的人生啊!
我們不聽話背後的原因,是,我們是想做自己,我們想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父母所認為對我們充滿愛的方式並不等於愛,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美好感覺,而且愛的有無是由被愛著決定的。
有一本書上的扉頁是這樣寫這樣一句話:
世界上最要命的是成為你自己,因為你父母不願意。
願每一個父母都能成為孩子在實現自己願望和夢想的幫助者,而非阻礙者。
喜歡
分享
or
※孩子不懂寬容?不妨這樣做
※想看「2 One Another」值回票價?這些「秘密」你不可不知……
※數字時代,財務職能將何去何從?
※被忽視的設計利器!情感化設計
※烤箱菜蒜蓉烤生蚝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