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there be:你學的是假的英語吧?
你學的可能是假的英語
人們對自己最熟悉的東西可能是最無知的,王陽明講「理」就在每個人心中,滿大街的都是聖人,但可惜人們日用而不自知。我們身為中國人,對自己的語言並不了解,只是使用他來交流,一旦有人問個「為什麼」,人們就傻眼了。小孩子學會說話之後,總要問幾個「為什麼」,詞窮意盡的大人們回答不出孩子的問題,反而會怪孩子的問題太幼稚。其實,孩子的問題不是幼稚,而是太原始,追問到了問題的本源。
本源的問題是難以說清楚的,哲學家做的事情就是追溯本源,所以說每個孩子在幼年時期都是哲學家,就是這個道理。他們想要得到的不僅僅是「什麼」,還需要了解「為什麼」。我曾經問過學生「穿」和「戴」的區別是什麼,學生支支吾吾半天也沒法回答出來,最後我告訴他們時,他們自然恍然大悟。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當年我看電視劇《蝸居》時明白的。好吧,別人都在這部電視劇里看到了社會的現實和殘酷,而我卻在學習語言知識,夠奇葩了吧?
不僅僅是我們母語,其他的語言也有類似的情況,用了一輩子的語言,其實對它幾乎是一無所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初學英語人們最先接觸到的就是be動詞,從am、is、are開始到各種時代之下的變形,背得滾瓜爛熟之後再各種習題練習,直到我們把這個詞用得不可能錯了。然後,我只要問一個問題,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英語可能白學了:be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似乎很簡單,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脫口而出:「是」。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意思,好像也沒啥問題。比如說我是Alex,所以用英語說就是:I am Alex。但「I am here」怎麼解釋呢?總不能說「我是這裡」吧?應該是「我在這裡」。
為什麼?
其實be作為一個極為特殊的動詞,並不是「是」而是「存在」的意思。英語當中最簡單的句子是「I am」。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我是」,因為如果僅僅是「我是」很明顯這就不是一個完整地句子。正確的譯法應該是:我存在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思故我在」這句名言,這句話的英文翻譯為:I think,therefore I am。
I am後面可以加上各種表語,表達的就是「以何種屬性或身份存在」。「I am Alex」的意思就是我以「Alex」這種身份存在,「I am here」的意思就是我存在的地點是「here」(這裡),表達的是我的地點屬性。無論是be的哪一種形式,過去時,現在時,進行時,或者完成時,第三人稱單數,等等,形式的變化跟時態有關,但意義都是一樣的:存在。
be 作為動詞是「存在」的話,它的動名詞being指什麼呢?至少兩方面的含義,一個表示這個世界上最高級別的「存在」,即上帝;另一方面還可以指人的生命本質,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英文翻譯是: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being就是人最本質最核心的生命,life主要指的還是肉體的生命。
從這個角度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there be 句型表達的是「有……」的意思了。我們中國人一提到「有」就想到「have」,所有經常會寫類似於「there have」之類的錯誤句子。它的錯誤在於,人們理解錯了「有」的含義,有一方面是「擁有」即have,另一方面是存有,即be或者being。當我們表示某地有某物時,所謂「有」其實是存在或者存有的意思,跟擁有沒什麼關係。這就能理解為什麼there be不能跟there have互換,但可以跟there exist互換,因為exist就是「存在」的意思。
我說了being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表達是「上帝」,或者類似於上帝的最高存在。being是西方哲學的核心命題,圍繞著它展開了上千年的討論和研究,歸根到底就是想要知道在我們這個看得見的世界之上,是否存在著一個更高的存在。
在聖經《出埃及記》中,摩西見到上帝時,他問上帝是誰,上帝的回答是:I am who I am。這句話里沒有任何屬性詞,而且都是現在時。這句話可以這麼理解:我是以「I am」身份出現的我。I am是現在時,如果一個人永遠都是以「現在」的身份出現,那不就是永恆嗎?中文聖經對這句話的翻譯極為傳神:我是自有永有的。
再沒有比這更好的翻譯了。
be是英語當中的一個極為普通而又細思恐極的動詞,我相信經過我這麼一講,你一定會更聽不懂了,對吧?
Love never fails.
愛是永不止息。
微信號:書生夢話
點擊展開全文
TAG:書生夢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