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國產影視劇刻板印象11種,為什麼這麼討人嫌?

國產影視劇刻板印象11種,為什麼這麼討人嫌?

GIF/446K

《大衛戈爾的一生》里有句台詞:「所謂的真正的快樂,來自對未來快樂的白日夢」,觀眾通過電影提供的這種白日夢體驗了與自身不同的另一種生活,電影作為當代人最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影響和改變了不少人對待這個世界和人與人之間的看法。

對於在電影世界裡身經百戰的當代年輕人而言,老套的人物形象既違背觀眾的觀影初衷,反覆強調刻板印象也會加深人們對特定人群的誤解。那些不斷重複出現的角色,很難不讓剛從一部電影里出來的觀眾發出「咦怎麼又雙叒叕是你」的抱怨。

結合好奇心研究所此前的三個關於國產影視劇刻板人物的調查,我們整理了11個國產影視劇常年出現的老套角色。

GIF/1.3M


瘦、白、娘,就差時刻把蘭花指伸出來當扇子揮舞了。豹紋緊身衣黑皮短褲衩通常是 gay 的標配製服,為了將人物的性取向外顯,一個比女性還女性化的 gay 總是常見的。

雖然在國內各大社交網路里,對 LGBT 人群已經有很高的包容度,但在現實中仍舊有巨大數量的 LGBT 人群並未對外公開性取向。許多人甚至從沒在現實里遇到過 LGBT 人群,影視劇可能成為他們唯一直觀了解這個人群的途徑。如同「自閉症的孩子都很有繪畫天賦」、「gay 都很娘炮」、「抑鬱症的人通常都很有才華」這樣的對少數群體的刻板印象,對社會進步來說毫無益處。

春晚小品式的愛意表達,主要靠賣慫,「不要跟你的愛人講道理,愛她就為她跪碎九十九個鍵盤。」

大男子主義的矯枉過正,把「好婚姻」的相處方式限制在單一模式下,表面上的貼心禮讓實則傳達著類似「女朋友什麼都是對的」、「她是女的應該讓讓她」、「認個錯哄一哄就沒事了」的簡單粗暴化的婚戀觀,藉由影視不斷強化這種觀念對「男女以平等的姿態理性解決問題」並沒有幫助。


邪魅狂狷的秘訣是笑的時候嘴角只向上彎一邊,以塑造黃曉明 1.0,黃曉明 2.0,黃曉明 3.0,黃曉明 6s。

如同許多觀眾對國內演員「只是明星,不是演員」、「沒有演技、滿屏面癱」、「只有一個表情,演什麼角色都像同一個人」的抱怨,「經常露出意味深長而又毫無意義的微笑」大頭貼,讓影視作品部分淪為 MV、PPT、寫真串燒的情況並不少見。


只要涉及鄉村與都市題材,總能看到一個枉顧互聯網潮、復古 20 年的灰頭土臉在一座寫字樓下的馬路口不知所措。

如果一個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仍舊保留在「扎辮子裹小腳」,自然會遭到驚訝的嘲笑。而不少國產劇中的鄉村人刻畫彷彿編劇被安插在閉關鎖國 20 年的咖啡館悶頭苦想出來的一般。


這是不是太不符合現實?

即便觀眾閱片漸豐開始對爛片抵制又吐槽,仍舊能看到層出不窮的國產新劇依然給主角套著「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古老戀愛觀光環。而男配總是懷著備胎的命操著安全氣囊的心,中邪一樣以為女主犧牲作為人生頭等大事。


如果女二不幸遇到宮斗戲,通常總得披上閨蜜外衣,一臉人畜無害,直到最後才露出獠牙,成為最終大反派。

大眾媒體和影視劇掌握著對婚姻和戀愛的定義權,定義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是怎樣的,定義「渣男」、「備胎」、「小三」、」真愛「這樣的標籤,這種簡單化的將一個人的情感歸類,兜售單一化的「愛情就應該這樣」模板,將鈍化觀眾去了解更真實複雜的人類情感能力。

即便女性意識覺醒如今,也沒能阻擋國產編劇對女性審美從一而終的倔強。

就像如今一提到「宅男女神」,我們能很輕易地從「大家來找茬」的圖庫里列出一個讓人臉盲的女神方陣來。國產傻白甜迎合觀眾掌控欲,嬰兒式「美好女性」的塑造,不斷強化「女性是被庇護的一方、示弱會更受歡迎」的觀念,以至「強勢的女人嫁不出去、懂得多會讓男性有壓力」,不僅容易讓人審美疲勞,也不利於性別平等。

GIF/3.2M


話很多,總在干涉自己的小孩,家庭倫理劇矛盾支柱,愛好除了嗑瓜子就是刁難媳婦和催著生孩子。「有些人是被貼上惡人的標籤,才開始作惡的。」這樣的刻板印象催生的「婆婆歧視」使得不少原本沒有婆媳矛盾的家庭,憑空生出了許多不合。

一個「好的妻子」不是一個開拓者,而是作為家庭的守護者存在的。模範母親總是秉承「年度最美人物頒獎典禮」的評選標準,越慘越偉大,為孩子忍辱負重自我犧牲不斷妥協,否則就是「對不起孩子」。這種的賢妻良母刻板人物的塑造,讓不少觀眾產生了「婚姻即束縛,即犧牲,即墳頭除草」的印象。


生氣必須瞪眼大喊,著急必定自亂陣腳,而男 boss 作為對比樣本,卻總是氣定神閑。女強人就是高傲、性冷淡、難相處,而「女性總是容易情緒化」的刻板印象,讓國產劇中的「弱勢「女性表現強的方式就是極端化。


突出只有國軍才有錢燙捲髮塗斬男色,我方女戰士雖然睫毛眼線美瞳一字眉一個都沒少但馬尾樸素,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一眼即知。

原本可以當做還算酣暢淋漓的奇幻娛樂片,非得以國家為載體,以宣揚正兒八經的「愛國情操」為目的,除了給「愛國」兩個字抹黑外,也讓國產抗戰片淪為笑柄。

GIF/1.1M

國產劇作為和國足一般處於行業鄙視鏈下游的虐戀選項,長期處於觀眾怒其不爭、影視人迎合大眾品味的尷尬境地。

一方面,觀眾對模式化的國產套路早已審美疲勞,看了開頭就能拍著大腿分毫不差地猜到結尾。沒能從國產劇里得到新驚喜反而不斷強化單薄老套的刻板形象。販賣新瓶裝舊酒的八點檔幻想,在某種程度上也加深了年輕人的經歷焦慮。而時不時鑽進鏡頭裡的特寫廣告植入,更讓原本就以市場為導向的影視劇離「創作優先」更遠了。

另一方面,即便國產版《深夜食堂》評分低到 2.3,作為公認爛片仍賺得盆滿缽滿, 5 天就拍完的《爸爸去哪兒》「大電影」仍有 7 億票房。如同李安和馮小剛說的「觀眾品位需要慢慢培養。」

動圖來自:GIPHY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為了拓展時尚業務,天貓、京東找了新合作夥伴:海外時裝周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