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得知蔣介石去世的消息後 毛主席為何改了這首詞以作告別

得知蔣介石去世的消息後 毛主席為何改了這首詞以作告別

1969年9月16日下午,蔣介石在陽明山官邸附近發生了嚴重的車禍,這次車禍嚴重的影響了蔣介石的健康,以至於後來島內曾多次傳出蔣介石去世的消息。

1975年4月5日凌晨,飽受疾病折磨的蔣介石終於頂不住了,於他在台北的士林官邸去世。

蔣介石去世的消息,很快就被大陸的情報機構所得知,並第一時間告訴了毛主席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得知蔣介石去世的消息後,非常高興的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毛主席。

可是出乎工作人員意料的是,毛主席並未表現出喜悅的神情,而是非常凝重的說了三個字:「知道了」。

顯然,當時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是不能體會到毛主席此時的心情,和對蔣介石複雜的感情的。

據未經證實的消息源稱,毛主席還曾讓人私底下為他準備了對蔣介石的一出追悼儀式,說那天,毛澤東只吃了一點點東西,沉默莊嚴地把張元乾的送別詞《賀新郎》的演唱錄音放了一天。這首詞只有幾分鐘長,反覆播放便形成一種葬禮的氣氛。

張元乾的那首《賀新郎》內容是這樣子的:

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

【南宋】張元干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殘月,斷雲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這首詞的最後兩句,原文是:「舉大白,聽金縷」,表示滿腔悲憤,無可奈何,只能借飲酒寫詞聽唱來消愁的意思。可為蔣介石送葬後幾天,毛主席仍念念不能釋懷,下令把這兩句改為「君且去,不須顧」,重新演唱錄音。

為什麼毛主席要這麼改呢?我想是他最能明白蔣介石這個「老對手」的心愿,也就是期盼兩岸統一。而這個目標,毛主席和蔣介石是一致的,所以毛主席將這首詞改了一句後,意思就是說讓蔣介石放心的去,兩岸統一的時期會有人解決的,讓他不用再念念不忘了。

其實就在蔣介石去世前不久,他和毛主席還曾因這個共同的目標,有過間接的接觸。

1975年的元旦,蔣介石發表了他最後一個「復國」文告。又在當年的春節前後,回台任「總統府資政」的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接受了蔣介石的秘密使命,蔣介石讓他通過秘密渠道向中共發來了讓毛主席訪問台灣的邀請。

陳立夫這些國民黨元老,也是做夢都想中國統一的,雖然說政見理念,他們這些國民黨元老和中共方面依然分歧很大,可是維護祖國統一的目標卻是一致的。

陳立夫當時也是和談心切,還沒等中共方面的回復,他就迫不及待的在香港報紙上公開發表《假如我是毛澤東》一文,「歡迎毛澤東或者周恩來到台灣訪問與蔣介石重開談判之路,以造福國家人民。」陳立夫在文中還特別呼籲毛澤東能「以大事小,不計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國共兩度合作的前例,開創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毛主席對國民黨方面的邀請,給予了積極的反應。他曾對二度復出擔任第一副總理的鄧小平同志說:兩岸要儘快實現「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台灣訪問。

1975年里,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大陸方面連續特赦了全國在押的293名原國軍戰爭罪犯、95名美蔣特工和49名武裝特務船員、原國民黨縣團級以上黨政軍特人員,能工作的安排工作,不能工作的養起來,願去台灣的給路費。

這些都是在病榻上的毛主席,為了能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而釋放出來的善意。

可是沒等到和談開啟的那天,蔣介石卻撒手人寰。他死前有遺命,棺材不落土,只為了有一天,能安葬回大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說史記 的精彩文章:

從童養媳到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懷孕跳崖堪比「狼牙山五壯士」!
他登基一年居然被斬首示眾,這個頗有才幹的皇帝為什麼落得如此?
公元前122年,秦始皇后人對南海予以命名,這是鐵板釘釘的歷史
孝庄皇后死後37年未能下葬的歷史隱情
《水滸傳》梁山第十五條好漢雙槍將董平的事迹 董平簡介

TAG:閑說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