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壺不僅僅是宣肺,揭蓋不僅僅是利水
中醫教材以往介紹「提壺揭蓋」法,多解釋為肺處高位,喻為「華蓋」,為水之上源,主通調水道,在肺氣閉阻,肅降失職,影響其他臟器而氣化失司的情況下,可出現小便不利、浮腫等症。
故治療應先宣發肺氣,肺氣得宣,小便得利,這種治療方法被稱為「提壺揭蓋」。細究此說,病位明顯局限於肺與膀胱,似乎肺對應壺蓋而膀胱對應壺嘴。
然而眾人較少去思考更多的問題,譬如揭蓋難道除了宣肺就別無二法?若肺氣自身宣發無礙,並無阻塞之象,為何要多此一舉?
一、提壺揭蓋法
提壺揭蓋法為金元名醫朱丹溪在醫案中最早明確論述:「一人小便不通……此積痰在肺,肺為上焦,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後下竅之水出焉。以葯大吐之,病如失。」
另又在其著作《丹溪心法》在論治小便不通時具體闡述了該法:「氣虛,用參、芪、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參芪葯中探吐之;血虛,四物湯,先服後吐,或芎歸湯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陳湯,先服後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氣閉塞,二陳湯加木通、香附探吐之。」
可見朱氏其初意是專為探吐法而設,將之比作滴水之器,閉其上竅則下竅不通,開其上竅則下竅必利。而後世專將之局限於宣肺乃離乎其本意了。
當然後世為將治法驗證於臨床,具體到肺臟,本也無可厚非,事實確也證明通過宣肺能達到利小便的效果。
但若一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僅僅滿足於機械照搬不求甚解而非靈活變通,則捨本逐末了。
筆者認為,揭蓋之「蓋」不單是「華蓋」之肺,其定位頂多可以冠名為「上焦」,籠統點就是一個氣機的問題。
揭蓋是為了開啟氣機。此氣機具體到臟腑當然肺臟首當其衝,但一旦限定於臟腑,頓感失色而不能舉一反三。畢竟周身之氣為一整體,故乃有啟上焦之塞而下焦自開的道理。
啟上焦不止於宣肺,還可以探吐,可以搐鼻取嚏,開下焦不止於利小便,還可以通大便,臨證可治療癃秘、水腫、淋證、便秘等。
然啟塞之法亦有多種,不可等同、均一、簡單看待。
如通常所見有3種情況:
(1)外感邪氣閉塞,如常見寒邪束表,氣不得宣,治當宣氣祛邪。
(2)內生病理產物壅塞,常見痰邪阻擋,氣無以上達,治當豁痰順氣。
(3)上氣不足,氣無力上達,竅不得通故塞,治當補氣升提。
故雖都是揭蓋,治法也由病因不同而相應更改。筆者雖提出治有三法,但囿於經驗淺薄,僅曾應用1法,治驗一例,特撰寫如下,望拋磚引玉,不妥之處敬清同道斧正。
二、病案舉例
董某,男,62歲。2007年4月20日因「雙下肢水腫半年加重3個月」入院,患者半年來苦於此病,曾反覆在中山大學三附院及省人民醫院住院。
診斷:高血壓病3級,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功能Ⅲ級;2型糖尿病,糖尿病腎病。
此次入院症見:面色蒼白,氣促不甚,雙下肢凹陷性水腫過膝,陰囊亦腫,皮膚按之較緊。患者活動不便,苦不堪言。舌淡中見灰膩苔,脈弦有力。
初步印象:年過六旬,五臟俱損,面白無華,一派脾腎陽虛,水濕泛濫之象。
首診:予實脾飲合五苓散加減,處方如下:熟附子15g,白朮15g,厚朴15g,大腹皮15g,生薑15g,茯苓30g,豬苓30g,澤瀉20g,肉桂( 服)5g,黃芪30g,3劑。
服上藥後患者自覺無甚好轉,尿量如前,1200~1500m L/天。本覺成竹在胸,未料竟無寸功,自知辨證有誤。
故深入問診,多番來回詢問後患者補充一症「怕冷」,自訴發病半年來此證明顯,寒意雖不至於顫抖但加衣也無濟於事,即使天氣炎熱也無甚汗出。
又問膚色,答因是河北籍,膚色白皙,自幼如此。茅塞頓開,乃悟辨證不當,此實為表證未解之象。
二診:去實脾飲換麻黃湯合五苓散加減,處方如下:麻黃8g,北杏12g,桂枝10g,炙甘草6g,茯苓30g,豬苓30g,澤瀉20g,白朮15g,厚朴15g,2劑以觀後效。
翌日,患者喜告昨日下午服藥後,9PM—11PM尿量明顯增多,今早下肢沉重感已有所減輕。
查體時按壓下肢皮膚,明顯較前鬆軟,再查看24h出入量記錄單,昨日尿量竟為3100m L,余又翻看醫囑,未見有臨時使用利尿劑記錄,不禁嘆服中醫藥療效之神奇。
然而不巧腎內科來會診後建議糖尿病腎病轉科治療,故不便繼續療效觀察,其後病情未及跟蹤。
三、體會
本案雖為一不完整的病例,患者遠期療效如何亦未可知,但一劑中藥能建西藥不逮之殊功,能解病患多時之所急,其中得失實在值得與同道分享。
初診因囿於「年高、面白、水腫」的外觀不免沿襲舊路,套用俗方,所幸患者為華南師大教授,信服中醫,交流無礙,初診未效亦頗具耐心,筆者實為感動。
二診細問,「怕冷」癥狀突出,但常見之真武湯證或實脾飲證因「陽虛生內寒」也在「怕冷」之列,如何鑒別?
陽虛為主的「怕冷」為畏寒,添衣加被可以緩解 ;而本證之「怕冷」實為惡寒,雖添衣加被幾不能溫之。
「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言猶在耳,且患者告曰「身冷即熱天亦如此,幾無汗出」,此為外寒閉塞玄府,衛陽溫煦失司的表現,表證明矣!
但時近半年,表證仍在,臨床實不多見,應是緣於素體已虧,陽氣不足以抗邪,故外邪留戀,牽延未愈。
由此看來,患者確有陽虛的一面,但初診方葯為何不效?乃悟仲景早有「表裡同病,當先表后里」的告誡,表邪未除,玄府不開,則藥力難達病所。
所患為水腫病,表寒外束,氣機不通,治法應當開啟腠理,宣通氣機,提壺揭蓋故為不二選擇。
「無汗麻黃,有汗桂枝」不易之法,故取麻黃湯配伍通利下竅之五苓散作為引導,終於獲效。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年第10卷第10期。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點擊展開全文
※昏厥的中醫急救法
※讀心術,把脈可探知你的心理情緒
※不為病名所惑,切記辨證論治
※祖傳灸法治療瘰癧
※白帶、黃帶的通治方,治療不下千例
TAG:經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