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我們堅持跑完42.195km的究竟是什麼?

讓我們堅持跑完42.195km的究竟是什麼?

1

2017年9月17日,我第四次站在北馬賽場。

這是我跑馬生涯的開始(2014年北馬半程,是人生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儘管那時候還不明白「半馬不是馬」),對北馬的感情自然也更加深厚和複雜。

這也是個人第十一場全馬比賽,從零到一,從一到十,意義都是非凡的;而從十一到一百,則是更加艱難和漫長的旅途,我已經準備好了。

這還是自己今年第六場全馬比賽,今年確實跑得比較多、練得比較勤,三月份無錫馬拉松PB,五月份大連馬拉松再PB。暑期訓練未停未懈怠,對這次主場作戰自然多了許多期待。

事實證明,對於包括跑馬在內的大多數事情來說,平時打牢基礎是關鍵,沒有刻苦耐心、持之以恆的基礎訓練,想提高成績、想PB是幾無可能的。此次,在賈博士、羅博士一路相互陪伴、支持和鼓勵下,以非常好的競技狀態、非常均勻的配速節奏、幾無「撞牆」、毫無傷痛的再次大幅PB,凈成績提高到3小時35分6秒,自己非常滿意(賽前自己心中定的目標其實是345)。

(博士三人組,攜手衝線,成就本次北馬人大馬拉松一段「佳話」。其中,我和羅博士凈成績一模一樣、分秒不差,3:35:06,賈博士快了1秒,基本同步)

2

簡單小結此次北馬。

一是賽事組織更加完備、細節更加貼心、服務更加到位。從賽前領物、到現場引導、存取包裹、廁位設置、補給提供、完賽服裝、紀念獎牌等方方面面都堪稱國內一流水平。通過一組數據來看,沿途賽事組委會配備了足量的物資予以保障選手順利完賽,包括42萬瓶飲用水、19萬塊海綿、13萬瓶功能飲料、25噸冰塊、6.2萬份稻香村黃糕和蜂蜜蛋糕、5千盒小番茄、1萬瓶肌肉舒緩噴霧、6萬根香蕉、2000公斤葡萄乾、1200公斤榨菜、65萬隻水杯、16萬支能量膠、4萬穀物棒、3.5萬袋鹽丸、750個垃圾回收箱(尺寸130*80*50 )等,足見用心良苦,據跑得較慢的朋友反映,後期補給依舊充足,比之前幾次好太多。

二是參賽門檻進一步提高、選手總體水平進一步提高。報名選手為98687人,也有口徑說超過十萬人(比賽名額30000人)較去年增長約48%,其中男選手佔總人數79.8%,女選手佔總人數20.2%,居住地為外地的約佔總人數的70%,共有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參賽,還邀請了來自10個國家的27名高水平選手參賽,其中金標選手22人。從完賽證書顯示數據看,28365人完成了比賽,完賽率高達94.6%。從比賽過程自身感受看,一直到34-35公里處,人群才慢慢拉開差距,之前想超越其他人幾乎都得費勁地找空檔或者繞外圍,人群一直集體高配速密集前行、相當壯觀。

三是兄弟姐妹、同學校友齊上陣,人大校友超給力。很多平常一起互相督促訓練的好兄弟、好同事、同學校友紛紛中籤,共同上陣檢驗訓練成果,且紛紛PB。人大馬拉松的群主雷神、女王、樺神、洪姐等帶領一種兄弟姐妹分別守候在16.4km處、27km處、32km處、37km處,用最溫暖的笑容、最豐富的補給、最貼心的服務、最熱情的鼓勵支持鼓舞著每一個人大馬拉松跑友。我在賽後用四句話表達我們共同的心聲——你們是我們堅持向前的動力,是我們不言放棄的依靠,是我們在人群中尋尋覓覓、最期待的面孔,是我們在衝線時心心念念、最感謝的「親人」!

3

自從今年元旦廈馬開始,就決定每次跑完之後,一定要留下點兒文字的記錄。所以其實前天邊跑也邊在琢磨,除了必選動作比賽感受和小結之外,寫點什麼呢?沿途也和羅博士(RUC馬拉松微信公眾號的主編、主筆)商量要是跑累了就可以琢磨選題寫點啥以便分散注意力。自己琢磨的結果,就想簡單聊聊今天大標題所說的這個話題——一場馬拉松比賽,讓我們堅持跑完42.195km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這個話題,每個跑者應該都思考過,也都在實踐中經常會琢磨,特別是在痛苦難耐、一瘸一拐、抽筋岔氣、傷痛纏身時,在無聊期、撞牆期、自我否定期、懷疑人生期,都會問自己同樣或類似的問題。我以為主要有這麼七個因素:

一是訓練基礎。沒有訓練基礎,再想堅持也很難。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些道理對於跑馬來說,是適用的。除了極個別天賦異稟的大神(遠的不說,近的比如我們90級大師兄孫神)之外,絕大部分人要想能堅持跑完一個全馬,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積累相當數量的跑量和經驗,做相當充分的準備。

二是既定目標。做任何事情,總是要有點目標的。跑步鍛煉本身無需太強的目的性,但是參加一場馬拉松比賽,或多或少要給自己確定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戰略戰術。當然,這個目標並不一定是要進330或者破4或者PB多少,也可以是實現跑一路、吃一路、拍一路、耍一路這樣的定性目標。但總是要有點目標的,沒有目標的旅程是最容易半途而廢的。而有了目標,則會讓你每次想放棄時多少有些牽掛和不舍,也許就能拽著你越過那個點,繼續前行。

三是同行夥伴。跑馬日常的訓練,我還是比較喜歡一個人按照自己的節奏來,當然也是因為平時如果想湊幾個配速節奏差不多的朋友一起練,對於在帝都生活工作的人來說,實屬不易。但比賽時,各個跑團群體的兄弟姐妹們齊上陣,總能找到幾個可以舒舒服服結伴同行的跑友。此行和賈博士、羅博士三人組,已經是自全運會武清馬拉松之後第二次三人行了,大家配速節奏基本一致,總體目標和戰略基本一致,一路邊跑邊聊,該壓的時候壓,該沖的時候沖,最後幾公里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匯合、攜手衝線,真的是非常難得,也是我此次超預期大幅PB的重要保障。

四是親友私補。不同於組委會2.5km一個的公共補給點,一場比賽,如果有親朋好友的私補,那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特別是此次人大馬拉松的各位校友設置的四個補給點,位置非常科學,很好的激勵我們在稍有疲憊的時候就惦記再過幾公里就到人大私補點兒了,動力就來了。還有我本科班主任施老師,也是連續幾年在翠宮飯店門口守著我們,見到她燦爛的笑容,從她手中接過香蕉,總是能有快速充電的感覺。

五是熱情觀眾。馬拉松比賽具有較強的社會公眾參與性,沿途觀眾幾乎遍布每一公里每個角落。觀眾熱情起來,自然會鼓舞和激勵選手振作起來,儘管有時候不見得都要去和觀眾互動,但偶爾來一些互動確實對激發選手鬥志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今年印象比較深的是無錫雨戰時觀眾的熱情(我一路和上百人擊掌互動),以及在家鄉大連沿路濃濃海蠣子味的加油助威,都讓人激動不已、振奮不已,剛好這兩站也都實現了PB。

六是意志品質。再牛再強的選手,即便不明顯「撞牆」,也總會在42.195km的過程中,有對自己來說相對難受、難熬、不舒服的時候,只不過有的人來得早、有的人來得晚,有的人時間短、有的人時間長而已。這個時候拼什麼,最重要的就是拼意志品質。咬牙堅持,可以想紅軍兩萬五,也可以像登珠峰、游海峽,意志品質頂住,自然能順利熬過去,柳暗花明又一村。

七是內外交代。人的意志品質千差萬別,而且拼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在是要求不低。這時候,退一步講更現實、更樸素、更通俗的是自我激勵動因可以是——對內對外、於人於己得有個交代啊!想想看,不挺住、跑不下來,怎麼發朋友圈?怎麼應對明天「跑得咋樣」的寒暄?怎麼對得起自己起早貪黑、戒油膩、戒辛辣、推飯局等等的努力?怎麼對得起報名費、交通費?想完這些,還好意思停下來么?這也還真是挺好的自我加壓和自我救贖手段。

4

各位跑友,讓你們堅持跑完42.195km的究竟是什麼呢?

還有什麼其他我沒有想到的因素么?

歡迎在評論區與作者交流互動!

下一馬——南京!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念獅集 的精彩文章:

TAG:李念獅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