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考古隊發掘清西陵雍正長子陵墓,至今留下三大未解之謎
導讀:位於河北易縣的清西陵,埋葬著自雍正皇帝開始的四位清朝皇帝,除了皇帝陵墓之外,清西陵範圍內還有眾多的妃嬪、皇子的陵墓。位於光緒崇陵西南方向的小村莊名叫崇各庄,村子居住的大部分是清朝守陵人的後代。在小村莊的西面,有一座規模龐大的陵墓,裡面埋葬的雍正皇帝的長子端親王弘暉。
端親王弘暉,出生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當時雍正還是皇子。他的生母是雍正的嫡福晉,所以弘暉是雍正名副其實的嫡長子。可惜的是弘暉剛剛8歲的時候,就因病夭折,直到乾隆皇帝繼位之後,才追封自己的大哥為端親王。
因為弘暉死的時候是在康熙年間,按照皇家規定,夭折的皇子應該陪葬父親陵墓,雍正最早選定的陵墓位置是在清東陵的九鳳朝陽山,所以弘暉死後葬在了清東陵附近的黃花山。但後來雍正皇帝繼位之後,認為九鳳朝陽山風水不好,最終將陵墓修在了易縣清西陵,所以到了乾隆三年的時候,乾隆下旨:
「現黃花山端親王金棺,皇三子金棺於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移送。東直門外懷親王(雍正皇帝第八子福惠)金棺於十月二十六日移送。陳設儀衛隨行,沿途各蓋蘆棚,咸於乾隆三年十一月初五日安葬。」所以端親王弘暉的陵墓最終也遷往清西陵。
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端親王墓坐北朝南,園寢前有一道馬槽溝,豆渣石泊岸,正中三孔平橋一座。東西廂房各三間,單檐布瓦懸山頂,五花山牆,西廂房現已無存。後院有三座微微隆起的土包,即封土。三座土包東西排列,中間的靠後,封土下面就是地宮,均早年被盜。
1994年,清西陵文物保管所決定對端親王陵墓地宮進行清理,在得到上級部門的批准之後,考古隊在7月份進入了端親王陵墓地宮。考古人員在地宮的石門外發現了一堆骨灰,根據分析認為這是當年盜墓賊盜走骨灰罈的時候,將骨灰倒在了門外。在隨後的清理過程中,考古人員並沒有發現值錢的文物,考古專家解釋說,一是因為陵墓早年被盜,二是早殤皇子一般殉葬品很少甚至沒有。
在清理完地宮之後,考古隊將地宮重新封閉,並沒有對外開放,而且還在地宮外建造了木罩進行保護。根據史料記載,端親王墓建造於雍正十三年年底,完工於乾隆二年年底。距今有近300年歷史,直到今天,端王陵仍然存在三個不解之迷:
第一、陵墓規模不倫不類。按照《大清會典》記載,親王級別的陵墓,要有享堂5間,而且要建碑亭一座,而端親王的陵墓中,只有享堂3間,沒有碑亭。
第二、屍體火化,不符合喪制。按照滿族人的習俗,人死後是要火化的。但從滿族人入關之後,就開始改火化為土葬。尤其是到了康熙初年,曾經明文規定過,今後要實行土葬。比如康熙的孝誠仁皇后就是土葬,就連早殤的皇子也皆備朱式小棺盛殮土葬。為什麼死於康熙四十三年的端親王弘暉卻是火化呢?
第三、陵墓封土異樣。在端親王陵墓的後院之中,有三座微微隆起的土包,一座陵墓,為什麼會有三座封土堆?這也是讓人不解之處。
這三個問題目前尚無明確的有說服力的答案,只有等待有興趣的人士繼續加以研究探討來揭開這些歷史迷團。
※真相:荊軻武功太差,被人三番五次羞辱,還被司馬遷寫進《史記》
※慈禧想學乾隆下江南,結果第一次出遊,卻成了中國史上的奇恥大辱
※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石油的人,留下一句預言,至今影響全世界
※諸葛亮續命失敗而死,司馬懿見到排兵布陣的方法,說了五個字
TAG:國史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