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謝氏文史探秘之五:謝氏族群播遷

謝氏文史探秘之五:謝氏族群播遷

一、先秦至南北朝

1

先秦分播

古謝水一帶的謝國約於周公東征時遷至南陽(宛城區金華東西謝營村)一帶,為謝氏祖根地,當今謝氏源於茲。

申伯

周宣王移封其元舅申伯於謝,建立申國(即南申國),謝人失國以國為姓,而四散在以南陽為中心,一部遷到淮河上、中游一帶,近者如今信陽、羅山、汝南、陽夏,遠則到今山東、湖北、湖南等地,此期的知名人事:魯國(今山東)有成大夫謝息;湖南謝沐已成為謝氏聚居點,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即置謝沐縣。「遷申於荊」後,謝姓一部份南遷瀟水流域,一部份入重慶涪陵。

2

西南涪陵謝氏和三謝蠻

溯長江三峽而上遷到涪陵的一支,與巴人雜居融合而成著名的涪陵謝氏——【東漢末年,有謝本者請求以丹興(今四川黔江)、漢葭(今彭水縣東)二縣設涪陵郡,得到批准】。爾後有三支遷出,西遷至蜀郡(晉初有北遷至陝西渭南者)、東漢南遷至南中地區永昌郡(今雲南保山一帶)者及東遷黔中「牂牁郡」者。

東遷黔中的謝氏,與散居在黔境的濮人、越人、僚人雜居通婚,成為部落領袖,後演變為漢唐著名的「三謝蠻」。史志人事有:

謝暹

西漢末年牂牁郡功曹謝暹【前22-36年,《華陽國志》P52「牂牁郡,漢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開。……王莽(8-23年在位)更名牂牁曰同亭,郡不服。……大姓龍、傅、尹、董氏與功曹謝暹保郡,聞漢世祖(劉秀,25-57年在位)在河北,乃遠使使由番禺江出,奉貢漢朝。世祖嘉之,號為「義郎」】;

謝恕【永昌元年(322年)牂牁太守,仕東晉,官至撫夷中郎將、寧州刺史,保郡有功,東晉王朝承認其對牂牁的世襲特權,使謝氏在牂牁郡內較長時期處於統治地位】。《舊唐書?南蠻西南蠻》記載:「東謝蠻,其首領謝元深,旣世為酋長,其部落皆尊畏之。謝氏一族,法不育女,自雲高姓不可下嫁故也。貞觀三年(629年)元深入朝,……以其地為應州,仍拜元深為刺史,隸黔州都督府。又有南謝首領謝強,與西謝鄰,共元深俱來朝見,為南壽州刺史,後改為庄州。……牂牁蠻,首領亦姓謝氏。風俗物產,略與東謝同。其首領謝龍羽,大業(605—618年)末據其地,勝兵數萬人。武德三年(620年),遣使朝貢,授龍羽牂州刺史,封夜郎郡公。貞觀四年(630年)十二月,遣使朝貢。開元十年(722年)閏五月,大酋長謝元齊死,詔立其嫡孫嘉藝襲其官封。寶曆元年(825年)十二月,遣使謝良震來朝。」據史料記載,五代十國後期,長期當政矩州的謝氏才被居於西北一帶的烏蠻首領主色取代。」

3

山陰會稽謝氏

漢魏時期,原瀟水謝姓的謝夷吾發跡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一帶,官至荊州刺史,漢章帝57-88年)時出任巨鹿太守,因「行春乘柴車,從兩吏」而被冀州刺史上其「儀序失中,有損國典」,被貶為下邳令,系山陰會稽派謝氏始祖。代表人物有:

夷吾長子謝瑀漢【章帝元和元年(84年)擔任御史中丞大夫】;

東漢謝煚【157-225年,尚書郎、徐令;長女為吳大帝孫權皇后的謝夫人;子謝承(182-254年,官至武陵太守,撰有《後漢書》一百三十卷,承子謝崇為揚威將軍,次子謝勖為吳郡太守)】;三國吳謝淵(196-257年,官至建武將軍,安撫高句麗)、謝斐【173-244年,豫章太守;孫謝秀(東吳翼正都尉);謝沈(至晉康帝時征為太學博士,遷著作郎,有《後漢書》一百二十二卷,今有輯本)】、謝慈(中書郎);東漢下邳謝安(功封平鄉侯,食邑三千戶)。

4

中原一帶史志人事暨陽夏謝氏

史書上可以查到的謝氏人物有:西漢平帝元始年間中郎將、章鄉侯謝殷(湖北荊門人),章陵(今棗陽)東漢名儒謝該;東漢初東海臨沂人赤眉軍將領謝祿(?-26年);東漢束郡武陽(莘縣東南)謝弼(名紳郎中);南陽謝躬(更始中任尚書令);邵陵謝甄(字子微,官至豫章從事);三國宛人謝景(官至豫章太守);東漢九江學者謝曼卿。

謝纘

遷入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的謝氏後裔謝纘(234—282年)初顯頭角於曹魏——三國魏(220-265年)典農中郎將(主管屯田),纘公亡故,其子衡公扶柩歸葬於陽夏謝家堂村,是史志早期老譜有記的陳郡陽夏謝氏第一人,許多老譜都列之為謝氏一世祖。

纘公之子謝衡(260-312),西晉(265—316年)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為守博士(《晉書》卷二〇《禮志》中),惠帝元康元年(291年)為國子博士(《晉書》卷四〇《賈謐傳》),旋遷國子祭酒(《晉書》卷四九《謝鯤傳》),元康中擢太子少傅,太安元年(302年)為散騎常侍(《晉書》卷二〇《禮志》中)。繼「八王之亂」(301-306年)到「五胡亂華」(304-317年),317年三月晉元帝司馬睿在建康即位,建東晉,改元建武。衡及子謝鯤、謝裒帶領北方的謝氏家族一起南下,謝衡寓居會稽始寧而成為東山會稽派始祖,衡長子謝鯤(281-323年)系西晉名士,官至豫章太守(今南昌),被譽為「朝廷之望」,葬建康(今南京),追贈太常;衡次子謝裒(282-346年)南遷後轉郡尉(軍職),永昌元年(322年)升太常卿,次年擔任吏部尚書、萬壽子。此後以謝尚、謝安、謝石、謝玄、謝琰為代表,謝氏成為東晉(317-420年)的中流砥柱。東晉及後來的南朝(420-589年)三百餘年裡,謝氏見諸史冊者就有11代上百人,官宦76人,三品以上大員33人。「王謝燕子,傳譽千古;淝水之戰,震古爍今;大榭小謝,文採風流;烏衣望族,寶樹家聲。」正是這個輝煌時期的永恆記憶。

謝尚(308—357年),謝鯤之子、謝安從兄。年輕時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於書法,擅長清談。為人風流,有「鎮西妖冶故」之說。歷任江州刺史、尚書僕射等職,後進號鎮西將軍,都督豫、冀、幽、并州四州。任豫州刺史十二年,使陳郡謝氏得以列為方鎮。又於北伐中得到傳國玉璽,在牛渚採石製為石磬,為江表鍾石之始。昇平元年(357年)去世,贈散騎常侍、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號簡。

謝安(320-385年),字安石。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孫綽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才東山再起,任桓溫征西司馬,簡文帝崩後,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在淝水之戰中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八月二十二日逝世,享年六十六歲,贈太傅、廬陵郡公,謚號文靖。公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閑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謝安

謝石(327-389年),字石奴,謝裒第五子,最大功勛是統領謝玄等人為東晉於淝水之戰戰勝前秦。

謝萬(321-361年)字萬石,又稱謝中郎,謝裒四子;妻太原士族王荃(揚州刺史王述之女)。接替堂兄謝奕為豫州刺史,領導北伐失敗而還,被廢為庶人。

謝玄(343—388年),字幼度,謝奕之子,具經國才略,善於治軍。早年為大司馬桓溫部將,太元二年(377年)為抵禦前秦襲擾,叔謝安薦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遂從北來民眾中招募驍勇之士,訓練了一支號為「北府兵」的精銳部隊。太元四年(379年),率兵擊敗前秦軍的進攻,進號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太元八年(383年),在淝水之戰中,任前鋒都督,先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首戰告捷;繼而抓住戰機,計使秦軍後撤致亂,乘勢猛攻,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太元九年(384年),率兵為前鋒,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今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後因病改任左將軍、會稽內史,與吳興太守張玄之並稱「南北二玄」,為時人所稱美。太元十三年(388年)卒,年僅四十六。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號獻武。

謝靈運(385—433年),人稱謝客,謝玄之孫,世襲為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創作活動集中在劉宋時代,山水詩派的宗師,代表作有《山居賦》。兼通史學,工於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謝靈運

謝眺(464—499年),字玄暉。建武二年(495年)任宣城太守,世稱「謝宣城」,後任尚書吏部郎,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蕭遙光謀取帝位,謝脁遭誣陷,下獄死。《南齊書》稱他「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南朝永明體詩代表作家,與謝靈運並稱「二謝」,其為「小謝」。

東晉末年,琅琊郡人孫恩(?―402年,五斗米道道士)海上反亂【隆安三年(399年)-義熙七年(411年)】,吳興太守謝邈(謝安侄、謝鐵長子)、永嘉太守謝逸(不詳)、南康公謝明慧(謝石孫),黃門郎謝沖(謝邈弟)、衛將軍謝琰(謝安次子)都先後被殺。尤其是謝邈和謝琰兩家都是滅門之禍,此後謝邈、謝明慧、謝琰三支都沒留下後人。

從晉末到劉宋末近100年間,主要是纘公第六至七代,可考者40人,其中有30人進入仕途,官登一品者1人,七品者2人,其餘都在二至七品之間。任職軍旅者6人,其中1人出居方鎮,所居武職者有:6世謝裕為右衛將軍、謝述為左衛將軍、謝混為中領軍,7世謝晦任衛將軍、謝遁任冠軍將軍、謝弘微任右衛將軍,實際領兵者謝混於東晉義熙八年(412年)

二、謝氏再顯趙宋朝

隋唐時期(581—907年)顯於史志者當屬貴州三謝蠻及謝偃(衛州)、謝肇【唐乾符間(874-879年),與父率義兵征蠻,被任為韶州刺史,後升任百勝軍防禦使。乾符六年(879年)九月十八日封為「金紫光祿丈夫經略處置節度使檢討戶部尚書」,贈太傅】等。至於趙宋時,夷吾和謝纘的後裔多在東南或中原地區繁衍播遷,以現行政區劃分,遍及浙、豫、閩、贛、湘、川等,六省謝姓約佔全國謝姓總人口(40萬)的73%,浙江已然躍居首位(約佔13.7%)。

富陽謝氏是謝安後,唐末遷入浙江富陽。五代時期,謝懿文任杭州鹽官縣令,死葬富陽。謝懿文生三子,善繼、善述、善壽。善繼(字崇禮)長子謝濤(960-1034年,《宋史》記濤為懿文之子)系安公廿九世孫,淳化三年(992年)進士,官至尚書兵部員外郎、侍御史等職,明道元年(1032年)為太子賓客;次子謝炎效法韓愈、柳宗元文體,與盧稹齊名,人稱「盧謝」。「謝家六進士」、「三代五詩人」即出於此:謝濤,淳化三年(992年)中進士;謝炎(963-997年),端拱(988—998年)初進士;謝絳(994-1039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進士甲科;謝景初(1020-1084年),慶曆六年(1045年)進士;謝景溫(1021—1098年),(1049年)進士;謝景平(1032-1064年),皇祐五年(1053年)進士。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等巨儒為謝氏所作的墓碣、墓銘、神道碑皆出於此。

成肅謝皇后

成肅謝皇后(1132-1204年),名蘇芳,據《宋史·列傳第二后妃下》載「丹陽人。幼孤,鞠於翟氏,因冒姓焉。及長,被選入宮。憲聖太后以賜普安郡王,封咸安郡夫人。王即位,進婉容。逾年,進貴妃。成恭皇后崩,中宮虛位。淳熙三年(1176年),妃侍帝,過德壽宮,上皇諭以立後意。尋遣張去為傳旨,立貴妃為皇后,複姓謝氏。親屬推恩者十人。光宗受禪,上尊號壽成皇后。孝宗崩,尊為皇太后。慶元初,加號惠慈。嘉泰二年(1202年),加慈佑太皇太后。三年崩,謚成肅,攢錡於永阜陵。」謝蘇芳協助孝宗恢復岳飛名譽,嚴懲秦檜家族,造就了「乾淳之治」,紹熙五年(1194年)還主導罷免不孝子光宗,扶立寧宗(1194-1224年在位)。謝、翟二家因此「親屬推恩者十人」成為丹陽名門望族,子孫興旺,百年後發展為謝家村、翟家村,其招魂墓「珥陵」今已聞名遐邇。其弟謝淵,因而成新貴,授官階第四十二階武翼郎(武臣共五十三階),後授予武臣榮銜「帶御器械」,即帶刀侍衛。光宗朝時,遷果州團練使。寧宗朝轉萊州防禦使,提拔為知閣門事、仍然幹辦皇城司。後官升朝堂「三少」,受玉帶之賜,封和國公,嘉定四年(1211年)逝世,贈太保。

台州臨海謝深甫(1139-1204年),字子肅,纘公二十九世孫,乾道二年(1166年)進士,官至參知政事、右丞相,封魯國公,卒贈太傅。因謝深甫任右丞相時擁立楊太后有功,楊太后特選其孫女謝道清(1210—1283年)入宮,理宗初封通義郡夫人,寶慶三年(1227年)九月,進貴妃,十二月,冊為皇后;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崩,度宗立;咸淳三年(1267年),尊為皇太后,號壽和聖福,進封三代,父渠伯魏王,祖深甫信王,易封衛、魯,謚惠正;曾祖景之,魯王;宗族男女各進秩賜封賞賚有差;度宗崩,瀛國公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加封五代。德祐(1276年)二月宋亡後降封壽春郡夫人。深甫有四子-謝采伯、謝渠伯、謝棐伯、謝彙伯,孫輩十五人多因「進封三代」、「宗族男女各進秩賜封賞賚有差」、「進封五代」而顯赫於南宋末。

史志名人還有歙州謝泌(950-1012年)、福州謝德權(953—1010年),陳州進士謝文瓘(?-1102年),上蔡先生謝良佐(1050-1103年)、「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謝逸(1068-1113年)和謝薖(1074-1116)兄弟、新喻艮齋先生謝諤(1121-1194年)、監察御史威州謝方叔(1201-1272年)、愛國詩人謝枋得(1226-1289年)、愛國詩人「福安三賢」謝翱(1249—1295年)等等,不一一贅述,諸人背後的家族,在此後的謝氏分播遷徙中都有一定的影響。

三、明朝時期的謝氏

元代謝姓隨蒙古人的佔領而隱身,見於《元史》立傳者僅資陽謝昌元【1213—1292年,寓居明州,淳佑四年(1244年)進士,仕元後至禮部尚書】、豐州豐縣(今屬江蘇)謝仲溫【1223-1302年,歷平陽、太原、西京宣撫使湖南(洪湖以南)、淮東宣慰使;其父謝睦歡】、潁昌謝讓1246—1311年,至侍御史,追封陳留郡公。祖義,子好古)、遂寧謝端(1279-1340,至翰林值學士,階太中大夫)等諸人。在反元鬥爭中,謝氏再度活躍起來。據《明史》所載就有諸多謝氏族人。

朱元璋大殺的功臣中就有永平侯謝成(?-1394年,濠州人)、雲南都指揮司中軍都督僉事謝熊;「壬午靖難」中遇難的有河南衛指揮僉事加廣威將軍謝貴【1335-1399年,字青萍,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區織里鎮謝溇)人,頭墓在河南內鄉,其碑額為「萬古佳城」四字;身墓在湖州。為東晉謝安四十世孫,即謝琰、謝峻、謝弘微、謝庄、謝瀹、謝覽一脈相傳的裔孫】、御使謝升【?-1402年,明黃佐撰《革除遺事》及宋端儀著《立齋閑錄》記載,著青州諸城人,遭朱棣處刑誅死;父旺,年七十四,子咬兒,年二十,俱本年十月初二日發金齒衛(今雲南保山)編伍;韓氏,年三十九,本年九月二十日送淇國公丘福處,轉營奸宿】。

此外有長洲(今江蘇蘇州)謝徽【字元懿,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尋擢吏部郎中,力辭不拜,歸。復起國子助教,卒。博學工詩文,與同邑高啟(1336-1373年)齊名。弟恭,字元功,亦能詩。】

上虞人謝肅【字原功,少與唐肅齊名,時稱「會稽二肅」。著《密庵集》。元至正末,張士誠據吳,謝肅慨然入見獻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隱於鄉里。洪武十九年(1386年)舉明經,授福建按察司僉事,後以事下獄死。】

福建龍溪人侍講謝璉【1398-1453年,字重器,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丁未科馬愉榜進士第三人】

江西樂安縣鰲溪西坑謝綬【(1434-1502年,字維章,號樗庵,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歷工部主事、刑部員外郎、郎中、四川省右參議、廣西副使、陝西右參政、福建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雲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湖廣巡撫、工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南京禮部尚書。】

安徽太平縣桃溪(今屬浙江溫嶺市大溪鎮)謝鐸【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歷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南京國子祭酒、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祭酒、死贈「禮部尚書」,謚文肅。】

謝遷

餘姚謝遷【1449-1531年,字於喬,號木齋,成化十一年(1475年)狀元,歷翰林院修撰、少詹事兼侍講學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因要求誅殺宦官劉瑾的建議沒有被採納而同劉健辭歸。劉瑾伏誅,復謝遷職,辭而不受。嘉靖六年(1527年),明世宗親自詔令入閣復職,並命令浙江巡撫、按察使敦促,不得已奉命北上,次年三月告老還鄉。嘉靖十年(1531年)去世,明世宗特贈太傅銜,謚號文正,葬餘姚東山鄉伏虎庄(今餘姚市臨山鎮臨山村。其弟謝迪官至廣東布政使;其子謝丕鄉試第一,弘治末進士及第,為弘治十八年探花,官至吏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

山東臨清布衣詩人謝榛【1495-1575年,字茂秦,號四溟山人、脫屣山人,為「後七子」之一,著有《四溟集》、《四溟詩話》。有人推測為奇書《金瓶梅》的作者。】

福建長樂(今福建長樂市東南部)謝傑【?-1605年,明萬曆二年(1574年)進士,除行人。冊封琉球,卻其饋。其使入謝,仍以金饋,卒言於朝而返之,琉球國人感其德而建「卻金亭」。歷兩京太常少卿、順天府尹、南京刑部右侍郎,萬曆三十三年暴卒。初,傑父教諭廷袞家居老矣,族人假其名逋賦。縣令劉禹龍言於御史逮之。傑代訊,幾斃。後撫贛,禹龍家居,未嘗修隙,時服其量。】

湖北蒲圻人謝有儒,漳州衛指揮僉事謝榮等。

據《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五)「安南陳煒遣其大中大夫謝師言等奉表進閽者十五人賜師言等鈔錠」的記載說明已有謝氏遷至安南(今越南)一帶者。《南明史·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記載,跟隨鄭成功收復台灣(1661年,南明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的將領和官員有謝賢(任工官),此後入台謝氏絡繹不絕,今成台第13大姓。

有明以來六百年間,謝姓人口流動方向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有一定的回遷,向西和南部地區的回遷十分強勁。在粵瓊桂、湘贛閩台、湖北大部、浙皖南部、川渝東部,居住了大約60%的謝姓人群。謝氏聚集地有:南陽、唐河、永昌、會稽、下邳、九江、章陵、陳郡、陽夏、康樂、東山、梅縣、大埔等。

據2015年4月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謝姓排在24位。人口過千萬,約佔全國人口0.79%。粵、贛、湘三省居多,計約佔36%;豫、川、閩、皖、鄂、桂、台等七省區依次跟進,計約佔37%。

備註:本文來自貴州政公支系十三世孫 謝道揚。如在閱文過程中發現紕漏、錯誤之處,歡迎在文末留言處留言指正。更多謝氏資訊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北謝氏宗親會 的精彩文章:

各地謝氏宗祠對聯精選,供各位宗親參考
中國古代最有名望的四大家族,謝氏排第二!

TAG:湖北謝氏宗親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