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民用遙感衛星在軌運行與服務概況

中國民用遙感衛星在軌運行與服務概況

目前,中國已建成由陸地觀測、海洋、氣象等衛星組成的空間對地觀測體系。衛星數據逐步實現業務化應用,數據自主保障和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衛星規模化和產業化應用。

1

中國民用遙感衛星在軌運行情況

1.陸地觀測系列衛星

截至目前,我國在軌運行的民用陸地觀測衛星有環境一號A 星、B 星,資源一號02C 星,資源三號,實踐九號A 星、B 星,環境一號C 星,高分一號,高分二號,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 星,高分四號,資源三號02 星和高分三號。

觀測能力:根據目前在軌衛星運行情況,聯合觀測情況下,可保證對特定區域每1~2 天實現低於2.5m 解析度數據完全覆蓋。在應急模式下,可保證應急觀測區域每天獲取數據,其中每周至少可獲取3 次優於2.5m 解析度的數據,每5 天可獲取1 次優於1m 解析度的數據。

以上衛星均由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運營,其中環境一號A、B、C 星由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和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聯合運管,詳見表1。

表1 中國在軌運行的民用陸地觀測系列衛星一覽表

資源三號02 星5.8m 多光譜產品

2.海洋系列衛星

截至目前,我國共發射海洋衛星3 顆,分別為海洋一號A 星(HY-1A)、海洋一號B 星(HY-1B)和海洋二號A 星(HY-2A)。目前,HY-2 在軌運行並提供數據服務。

海洋二號衛星微波散射計海面風場(2017 年7 月1 日)

HY-2A 是我國第一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該衛星集主、被動微波遙感器於一體,具有高精度測軌、定軌能力與全天候、全天時、全球探測能力。其主要使命是監測和調查海洋環境,獲得包括海面風場、浪高、海流、海面溫度等多種海洋動力環境參數,直接為災害性海況預警預報提供實測數據。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運營上述衛星。

3.氣象系列衛星

截至目前,我國共發射風雲氣象衛星15 顆,其中6 顆衛星在軌運行,1 顆衛星在軌測試。停止運行的衛星:風雲一號A/B/C/D 星(FY-1A/B/C/D)和風雲二號A/B/C/D 星(FY-2A/B/C/D)。

在軌衛星:風雲二號E/F/G 星(FY-2E/F/G)、風雲三號A/B/C星(FY-3A/B/C) 和風雲四號A 星(FY-4A)。

觀測能力:FY-2 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與極地軌道氣象衛星相輔相成,構成我國氣象衛星應用體系,可實現每6min 一次的區域觀測。FY-2E/F/G 作用是獲取白天可見光雲圖、晝夜紅外雲圖和水氣分布圖,進行天氣圖傳真廣播,收集氣象、水文和海洋等數據平台的氣象監測數據,供國內外氣象資料利用站接收利用; 監測太陽活動和衛星所處軌道的空間環境,為衛星工程和空間環境科學研究提供監測數據。

FY-3 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實現我國極軌氣象衛星上午星和下午星的組網觀測,每顆衛星每天可獲取2 次全球觀測數據。為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提供全球均勻解析度的氣象參數。主要任務是研究全球變化包括氣候變化規律, 為氣候預測提供各種氣象及地球物理參數;監測大範圍自然災害和地表生態環境;為各種專業活動(航空、航海等)提供全球任一地區的氣象信息,為軍事氣象保障服務。星上存儲回放的數據分為兩類,一類為全球覆蓋,每天有白天和夜晚兩個時次,此類資料有除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外所有探測器原解析度的資料,包含掃描輻射計10 通道1.1km 解析度原始數據。另一類數據是地球任選地區的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局地資料。

FY-4 的區域觀測最快只需1min 就能完成。FY-4 配備的掃描成像輻射計通道數量,達到14 個。其觀測時間解析度,與FY-2 衛星相比提高1 倍,可每15min 對東半球掃描一次,最快可以每1min生成一次區域觀測圖像。最高空間解析度較之前提高了6 倍,達到500m。

風雲四號A 星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

氣象衛星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運營管理,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中國在軌運行的氣象衛星一覽表

2

中國民用遙感衛星服務情況

1.陸地觀測系列衛星

2.海洋系列衛星

利用海洋衛星進行海表溫度監測、海洋水色監測、海冰災害監測、綠潮災害監測、赤潮災害監測、海上溢油監測、海上颱風監測、漁場漁情信息服務、海洋環境預報、海洋科學研究、區域海洋應用,為海洋部門、氣象部門、科研院所、國防軍事及國外用戶提供服務。

3.氣象系列衛星

利用風雲氣象衛星數據製作圖像產品、大氣產品、陸表產品、海洋產品、輻射產品、衛星雲圖,進行微波探測、區域觀測。

採用衛星數字視頻廣播(DVB-S)技術建成的風雲氣象衛星數據廣播分發系統(CMACast),是全球地球觀測組織(GEO)的全球對地觀測衛星數據廣播分發體系的三個核心成員之一,共有註冊小站用戶2500 多個,包括2200 多個氣象部門內用戶、200 多個部門外用戶以及20 多個國外和地區用戶。自主研發和處理生成的大氣和地球表面環境監測多源氣象衛星圖像產品、定量產品和分析產品已達數十種,為氣象、海洋、農業、林業、水利、航空、航海、環境保護及軍事等部門提供了大量公益性和專業性服務,在防災減災的監測預警服務以及政府決策服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截至2017 年7 月12 日,風雲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總註冊用戶達到54044 個,已存檔數據達4089.1T。

3

國際合作

1.陸地觀測

2007 年5 月,中國以國家航天局(CNSA)的名義加入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Charter)組織,成為該組織的第10 個正式成員,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承擔中方執行秘書、空間資源提供方和緊急事務官(ECO) 三項職能,在Charter 組織中積極發揮作用。目前中國在Charter 中的值班衛星有:CBERS 系列衛星、GF-1 和SJ-9A 等,為Charter 組織國際應急救災提供免費數據源。

2.海洋

3.氣象

中國的氣象衛星已實現了業務化、系列化的發展,實現了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的目標,中國已成為國際上同時擁有靜止氣象衛星和極軌氣象衛星的少數國家和地區之一。世界氣象組織已將FY-2 和FY-3 氣象衛星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使中國風雲氣象衛星成為全球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

2011 年,中國氣象局向巴基斯坦、蒙古、尼泊爾、泰國、孟加拉國、緬甸、馬爾地夫等19 個亞太國家贈送了CMACast、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MICAPS)、風雲靜止氣象衛星雲圖顯示系統。此後,中國氣象局又通過派專家實地維護、舉辦培訓班、遠程支持等方式為受贈方提供持續維護和技術支持,還繼續提供衛星天氣應用平台軟體,助其提升衛星資料應用能力。這些工作有力促進了亞太地區地球觀測數據的共享和應用,使CMACast 成為地球觀測數據分發平台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 年4 月25 日,尼泊爾發生8.1 級地震,造成大量建築物坍塌,當地所有互聯網、電話等系統全部中斷。地震發生後,CMACast 和MICAPS 由於不依賴當地的通信條件,成為了尼泊爾氣象局地震後24 小時內的主要天氣預報平台,為尼泊爾氣象局做好抗震救災氣象保障服務和災後搜救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福衛五號衛星傳回首批照片失焦?台科技部門回應
西亞北非地區航天市場發展分析(二)
衛星遙感技術在公路交通領域的應用
國產影視劇非洲吸粉,紀錄片《大國外交》揭示幕後功臣
CAST手機圖書館上線啦!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