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比特幣的今天,四年前我們做出過這樣的預測

關於比特幣的今天,四年前我們做出過這樣的預測

資本實驗室·今日創新觀察

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作者:冉偉

從叫停各類ICO代幣發行,到終止各交易平台的虛擬貨幣交易業務,中國監管層在2017年9月對代幣融資、虛擬貨幣交易採取了強有力的密集行動。可以預計,這一系列行動會對其他國家對該領域的監管產生一定的示範效應。

在報告中,我們認為:

那麼,在過去四年中,這些預測是否得到了證實?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第一個層面,由黑客攻擊導致的比特幣用戶損失,乃至交易平台的崩潰,已經屢見不鮮;在第二個層面,金融機構對虛擬貨幣的衝擊則在於其日益強大和便捷的支付手段讓比特幣的流通仍舊限制在極小一部分人群。

在第三個層面,也就是力量最為強大的層面,如前文所述,國內由區塊鏈衍生出來的ICO模式因其極大的風險而被政府部門叫停,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交易業務也將被終止。與此同時,有其他國家也已經對ICO的風險進行了預警或關閉,或宣布比特幣交易非法。

嚴格來講,我們不能說上述三個層面的最新動態已經導致比特幣的消亡。在一個去中心化的P2P網路環境下,畢竟全球仍然有無數的「礦工」還在夜以繼日地「挖礦」,基於比特幣的流通、支付、交易與投資也一刻未停。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貨幣的數字化,或者說「無現金社會」已經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在此背景下,如何讓資金更低成本、更有效率、更透明、更安全、更合規地流動,才是比特幣及其監管風暴帶給我們最有價值的啟示。

同時,在一個遠離虛擬貨幣投機、更為「清靜」的環境下,我們還是應該感謝比特幣,它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在各行業的開發與應用正在全球蓬勃發展。當然,我們也可以大膽預測:5年或者10年以後,比特幣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光景?這個問題歡迎各位朋友一起來討論。

以下為《虛擬貨幣創業投資與趨勢報告》第四部分的原文:反思——虛擬貨幣映照支付體系的未來。為了真實反映我們在四年前的思考,原文未作任何修改。

在毀譽參半的評價聲中,不可否認的是,虛擬貨幣的存在確實已經改變了一部分企業做生意的結算方式、一部分非盈利機構接受捐贈的方式、一部分敢於「嘗鮮」的人的生活方式。

雖然各種風險猶存,但虛擬貨幣仍然在頑強生存,持續進化;不僅自身在改變,也在帶動商業環境、監管方式的改變。通過反思虛擬貨幣的過去、現在,預測虛擬貨幣的未來,同樣能夠幫助我們把握支付體系、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的未來。

1.出生——偶然還是必然?

虛擬貨幣是近十年來橫跨互聯網和金融兩個領域的重要發明,源於互聯網技術、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以及用戶在傳統支付服務基礎上提出的新的需求。

根據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的比特幣「創世」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視發明者的初衷:即通過建立一種全新的數字化貨幣體系,克服傳統金融體系特別是鑄幣廠發行貨幣模式下的各種弊端,為人們帶來更便捷、效率更高的交易和流通。中本聰的初衷可能正代表了一批人的訴求。這一批人既對傳統貨幣表示不滿,同時又用行動去做切實的改變。

由上可見,比特幣的發明或許是一個偶然,但可以確定的是:虛擬貨幣的繁榮卻是一個必然趨勢。不管是中本聰還是其他發明者,他們研究出的特殊代碼成為網上購物、外匯匯兌、貨幣交易的有效媒介。在流通與交易過程中,這種媒介自然而然地具有了傳統貨幣的若干特徵,甚至是某種意義上的「世界貨幣」。可以說,即使沒有比特幣,也會有其他類似虛擬貨幣吸引我們如此多的關注或使用。

2.成長——碰撞還是融合?

比特幣在成長過程中主要遭遇了兩種碰撞:與傳統貨幣及與之相應的傳統金融機構的碰撞;與傳統監管體系的碰撞。可以預料的是,在碰撞的同時,比特幣將與傳統貨幣實現共同進化、相互融合;將以被被納入監管的方式獲得正式的「貨幣」地位,並反過來促進監管體系的變革。這兩種碰撞的背後是:虛擬貨幣與傳統貨幣理論、觀念的碰撞。

(1)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不管是信用卡、還是ATM;不管是Paypal還是支付寶,支付領域的變革從未停止,虛擬貨幣只不過是把這種變革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總的來說,支付領域的變革,特別是互聯網支付領域的變革,往往由傳統金融機構之外的企業做出,並逐漸蠶食傳統金融機構原有的乳酪。他們所提供的更低的費率、更便捷的交易流程、試圖「讓信用卡消失「的雄心值得傳統金融機構學習。傳統金融機構能做的是:要麼自己創新,要麼與新興企業攜手創新。

當互聯網元素融入金融的血液,當不再有所謂「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區別,我們可能會看到:傳統金融機構正在學會虛擬貨幣生態系統中的諸多優點;傳統貨幣越來越具有虛擬貨幣的某些特徵;虛擬貨幣越來越趨近於日常使用的「傳統「貨幣。我們可能還會發現,曾經引發如此之多爭議的兩種貨幣並非水火不容,就好比那個著名的禪宗偈語所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在商業的歷史上,新生事物總是在帶動新的監管,這使得商業、技術創新能夠在一個不傷害社會價值、可持續的範疇內滾滾向前,也促進著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對於虛擬貨幣來說,監管也是疏導——疏導虛擬貨幣遠離投機和各種犯罪,回歸到貨幣本身的價值。就像《道德經》所述:「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如果站在一個更長期的角度來看,金融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金融欺詐史、犯罪史。和傳統金融體系下五花八門的金融騙局、罪案相比,虛擬貨幣領域存在的問題有一個共同的根源,那就是:人類的貪婪與無知。與此相應的是,虛擬貨幣要生存下去,一是需要自身在保障交易安全、預防犯罪等方面的進步,二是被監管部門納入高效的監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虛擬貨幣這樣一種特殊貨幣進行監管而積累的經驗能夠反過來促進實體貨幣領域的監管。

就在8月上旬,美國德克薩斯州法官在審判關於特蘭頓·謝沃斯(Trendon Shavers)的比特幣對沖基金(Bitcoin Savings and Trust,BTCST)的案件中裁定:比特幣是一種須遵守相關美國法律的貨幣形式,判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該基金及其交易擁有管轄權。這相當於認可了比特幣的「貨幣」地位,也將成為比特幣歷史上劃時代的事件。在對金融創新的態度和對比特幣的監管方面,美國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3.未來——光大還是消亡?

對於比特幣亦或是其他虛擬貨幣,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硬通貨乃至「世界貨幣」,有賴於其生態系統的日趨健康和持續壯大。而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體系的不斷完善、使用者(商家、消費者)的不斷增長、交易能力的不斷提高、與實體經濟的不斷互聯。也就是說,當比特幣從最初的「黑客遊戲」進入到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時,其貨幣地位才真正得以確立,而不僅僅只是監管當局的認可(況且,即使是那些經由中央銀行發行,處於中央銀行監管下的貨幣,又有多少是「劣幣」?)。從這個角度來說,比特幣同樣需要經歷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

只要傳統貨幣體系的弊端還存在,只要技術在進步,只要用戶還有更多的訴求沒有滿足,比特幣的革命就不會停止。即使比特幣消亡,其他的更為創新的貨幣仍然會產生。可以預料的一個趨勢是,比特幣行業會逐步脫離喧囂,歸於平靜。這對比特幣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可能正說明其走上了日常使用更頻繁、投機更少、幣值更穩定的正軌。

如果比特幣消亡,摧毀它的可能是三股力量:黑客(黑客以驚人的智慧創造了比特幣,也以破壞性的動機毀了比特幣);傳統金融機構(當傳統金融機構覺醒過來,開始在傳統金融體系框架內提供類似於比特幣更好的使用體驗,有可能對比特幣造成摧毀性的打擊);監管部門(因為比特幣運行過程中出現過多的嚴重問題,監管部門直接下令關閉比特幣平台)。換句話來說,黑客、政客、金融家、每一股力量都可能摧毀比特幣。三股力量的作用最終都指向一個結果:無人使用,逐漸消亡。

4.黑客、政客、金融家——誰是未來的統治者?

「掌握了美元,就掌握了世界」——這種說法既彰顯著全球儲備貨幣(不論是美元還是英鎊、歐元)的巨大威力,同時也向我們展現出貨幣發行者、金融家這些站在背後的強大力量。不管是曾經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還是後來的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我們從他們身上能夠看到金融家與政客的如影隨形,以及他們對世界經濟與政治的無形掌控。

當世界進入到web2.0、web3.0時代,當金融遇到互聯網,當黑客觸碰金融,當虛擬貨幣的「貨幣」身份被當局認可,當公眾「一不小心」也可以成為貨幣發行者,原有的格局或許正在發生改變。我們是信仰經由軟體計算產生的代碼,還是從礦藏中挖出的黃金;是信賴中央銀行,還是「去中心化」;是認同傳統貨幣體系,還是黑客文化——都是黑客們利用新技術給我們帶來的衝擊,也讓我們見識了黑客在推動金融創新方面的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黑客一方面特立獨行,另一方面正不可避免地與金融家、政客產生越來越多的交集。畢竟,在這個現實世界越來越虛擬、虛擬世界越來越現實的當下,黑客、政客、金融家,三者或許都難以獨立掌控世界,而需要在合作中讓世界變得更好。

| 冉偉 系資本實驗室創始人,長期從事產業趨勢與風險投資研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本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科技、環境、城市化與食物的未來
基因組學革命正在掀起全球創業與投資熱潮
面對技術進步,未來如何生存?
中國與美國,誰才是世界經濟超級大國?
在喧囂的創業版圖中,38家社會創業公司的另一種風景

TAG:資本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