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反思九一八事變

反思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了柳條湖事件,並以此為借口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短短几天,瀋陽淪陷,幾個月後,東三省全部落入日本人的手裡。

以往我們總是說八年抗日戰爭,但實際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從1931年就開始了,而九一八事變正是標誌性事件。

八十六年過去了,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九一八事變產生的根源以及後遺症。

至少我們現在似乎不能再簡單地以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作為日本快速侵佔東三省的理由。

為什麼幾十萬東北軍會一潰千里?果然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裝備論會從中日軍隊裝備差異,訓練差異來解釋,但如此快速地潰退,並不能給出合理的合理解釋。

個人淺見,根源在於1928年的東北易幟未能真正實現中國的統一,而是將分裂掩蓋在統一的名義之下,造成南京和瀋陽之間的貌合神離。

南京國民政府無法實質管理東北,自然就不會傾注資源給東北,反倒還要摻沙子搞破壞,離間東北軍內部團結。

東北軍依然是張學良的私人武裝,有家無國,也不服從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

當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蔣介石的內心或許並不在意東三省的丟失,可能還會有一種「反正我也管不到丟了就丟了」的無所謂心理。

弔詭的是東北軍內部的分裂,造成貽誤戰機,兵敗如山倒。

當時張學良在北平養病,有人說是在抽大煙泡小姐,總之是疏於對東北軍政大事的把控。

而槍殺楊宇霆事件對東北軍內部造成的割裂影響一直潛伏著,直到九一八事變終於爆發,讓沒有張學良坐鎮的東北軍陷於分裂和群龍無首狀態。

沒有思想和大腦的軍隊,即便裝備再先進也不會取得勝利。何況,東北軍的裝備和素養成就不如關東軍。

86年過後,反思九一八事變,除了譴責日本的侵略本性,還要承認,只有統一的國家,才能有統一和強大的軍隊。

只有統一的思想才能鑄就統一的國家、軍隊,才能保證國家平穩發展。

這是歷史的教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鐘暮鼓 的精彩文章:

你會買IphoneX嗎?
《悟空傳》:你怎麼變成小狗的樣子就回來了

TAG:晨鐘暮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