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清心——香港私人藏茶器具珍品6件
清代茹敦和《越言釋》有云:「茶理精於唐,茶事盛於宋」,唐宋逐漸演化的飲茶習慣直接影響著茶盞的製作和發展。唐代流行煎茶,煮出來的茶湯淺黃,陸羽從宜茶的角度提出「越州上」,認為「青則益茶」,故茶具喜用「類玉類冰」的青瓷和白瓷。
唐代,佚名,《唐人宮樂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48.7x69.5cm
這幅畫是典型的「煎茶法」場景的部分重現
到了宋代,社會上下盛行點茶且鬥茶成風,士大夫、文人等競相參與,使飲茶具備了一種超乎止渴作用的風雅價值。宋徽宗親自撰寫了《大觀茶論》,上行下效,因此茶風大盛。
《東京夢華錄》記載:「朱雀門外街巷……以南東西兩教坊,余皆居民或茶房。」
《夢梁錄》亦有記載:「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四時賣奇茶異湯。」
南宋,劉松年,《茗園賭市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鬥茶以茶湯著盞無水痕、咬盞持久和水痕出現早晚為勝負關鍵,因此茶盞設計要適宜於飲茶過程中觀察茶湯的顏色及水痕,宋代茶湯「純白為上真」,故唐代流行使用的青瓷和白瓷茶盞這時大都不見,代之以黑釉系列的茶盞盛行。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說:"盞以青綠為貴,兔毫為上。"
蔡襄在《茶錄》說道:「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
鬥茶成風使市場對黑釉瓷器的需求量極大,「已發現的宋瓷窯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見到黑瓷,南北都產」(註:中國硅酸鹽協會,《中國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頁277)。所以宋代黑瓷生產形成一個龐大的體系,其中尤以福建建陽的建窯「黑釉兔毫盞」最為盛名(本場拍賣編號009,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即為一例)。同時江西吉州窯所燒剪紙紋盞、玳瑁盞、木葉紋盞等黑瓷,使簡單的黑色呈現了豐富的紋理裝飾,給宋人飲茶又增添了趣味性和「霏霏滿碗花」的審美性,亦為世人所重。
此次嘉德香港17秋拍「摶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專場推出「可以清心——香港私人藏茶器具」系列,共有6件黑釉茶盞來自香港同一藏家,其中4件吉州窯產品(拍賣品027-030號)品相極好,它們藝術風格率性洒脫,風格樸拙,雖為人工,卻透露出一股自然造化之美,正合禪宗「無所矯飾,渾然天成」的境界。
「摶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
Lot 027
南宋(1127-1279) 吉州窯黑釉碗
口徑11.6厘米
HKD: 200,000-250,000
「摶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
Lot 028
南宋(1127-1279) 吉州窯黑釉褐彩梅梢月紋盞
口徑13.8厘米
HKD: 100,000-120,000
「摶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
Lot 029
南宋(1127-1279) 吉州窯黑釉褐斑盞
口徑16厘米
HKD: 350,000-450,000
「摶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
Lot 030
南宋(1127-1279) 吉州窯黑釉剪紙貼畫朵梅紋盞
口徑15厘米
HKD: 180,000-220,000
另有兩件北方窯口產品,拍賣品031號鐵鏽花小碗,發色清晰,聚攏不暈散,尺寸合宜,盈盈可握。拍賣品032號油滴盞,黑釉烏黑瑩亮,釉質滋潤凝厚,其上散布大小不一的油滴斑紋,內壁油滴發色銀灰,外壁油滴多呈現為棕褐色圍繞銀灰色星斑的樣貌,別具一格。
「摶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
Lot 031
金(1115-1234)黑釉鐵鏽斑小盞
口徑9厘米
HKD: 100,000-120,000
「摶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
Lot 032
北宋(960-1127)黑釉油滴盞
口徑13.5厘米
HKD: 150,000-200,000
由於諸多緣由,或歷史因素,或人為喜尚等,早年黑釉瓷多為歐美、日本藏家所喜,很多黑釉精品流落海外。隨著近20年來國內對於高古瓷的認知加深,學術界、民間收藏界對於黑釉瓷的重視與日俱增,更多的黑釉器相繼迴流。不論是純黑釉的沉靜幽雅,還是窯變黑釉的獨一無二,抑或是黑釉刻劃花的運刀如筆,黑釉器所帶來的視覺體驗都是無以倫比的。它無漂浮之感、浮華之氣,是洗盡鉛華的樸實無華,是有唐一代的庄典,是有宋一朝的雅緻,是深邃,是莫測。
預展時間
9月30日、10月1日
拍賣時間
10月2日 上午10:30
拍賣地點
香港會展中心 5BC
點擊展開全文
※武夷山成為中國青茶和紅茶的搖籃,是青茶和紅茶的發源地
※琴棋書畫,都能靜心,為什麼要選擇茶?
※別人以為他只會做室內設計,這個設計師卻要在茶具里造一個中國
※喝杯茶而已,中英日俄友人都有些奇怪的講究
※土掉渣的奶茶妹妹,憑啥能當上京東老闆娘?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