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擲 150 億建智能製造業基地,背後到底預示著什麼?
據悉 9 月 15 日,中國洛陽自主創新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項目簽約儀式在鄭州舉行。格力電器將在洛陽高新區,與當地共同建設中國洛陽自主創新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項目,項目用地約 5000 畝,總投資約 150 億元。
近年來,家電行業里三大巨頭格力、海信、美的相繼走向智能製造領域,力爭通過智能製造來幫助自己的產業升級,奠定行業領頭羊的地位。2016 年海信電器總經理代慧忠表示截止 2015 年底,海信集團三年來智能製造提效累計超過 120% ,僅人工費節省就超過 14 億元。
而美的在 2016 年也建成了國內首個智能工廠,作為國內最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為一體,比起普通生產線,從智能生產線上做出來的產品的品質更完美,更節省工人,提高工作效率。人工操作都是模糊的、靠感覺,而機器人操作可以精細到毫米級,全智能工廠還能夠通過相機拍照、自動檢測、逆序查詢等技術將產品質量控制到接近完美的程度。普通生產線更換,需要 45 分鐘甚至更長的準備時間,全智能工廠只要 3 分鐘,這至少可以提升 25% 的效率。這就是傳統製造和智能製造本質上的區別。
作為家電巨頭企業之一的格力,花費 150 億建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這也表明了進軍智能製造制霸工業 4.0 的野心。
不管是家電產業還是其他的製造業,都在推進智能製造。那麼智能製造的核心到底是什麼?很多人在談起智能製造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機器人製造,其實不然,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朱海曾經表示,智能製造的核心不是機器人,它的核心是生產設備互聯互通。讓設備聯網,把設備這個黑盒子打開讓生產信息透明化,這才是智能製造的本質。什麼才是信息?設備的數據即信息,所以獲取數據成為智能製造的第一步。將生產環節中,設備、產品、人員產生的一切數據採集分析傳輸,以數據為基礎實現生產高效、管理優化,而不是傳統方式中靠人員技術來提升產品工藝、生產效率,靠以往經驗來判斷設備故障、評估設備狀態。無論是海爾的「人單合一」的定製化產品生產還是美的的智能工廠,其背後的基礎就是聯網,獲取數據,而他們的成功也證明了這條道路的可行性和準確性。
老牌的製造業企業為了工廠的智能化,工廠的生產效率,投入了巨額資金和精力,購買智能設備、同時進行生產數字化的推進。這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是一次戰略性調整,而對於我國大多數中小型企業而言,這樣的智能製造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首先巨額的改造資金就是第一隻攔路虎,大量新進設備的購買,其次就是員工的培訓,對於新的設備、技術,中小型企業里大多數信息技術水平並不高的操作員工磨合過程也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對於中小型工廠而言,在這段時期的成本損失是不可估量的,並且在智能製造轉型的道路上,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這不是一條必勝的路,因為對於中小型製造業工廠而言阻礙成功的因素太多,比如資金鏈斷裂等等。
那麼,智能製造只是讓大型企業越做越強,制霸工業嗎?無數扛起製造大國旗幟的中小型企業只能夾縫求生或者稱為犧牲品嗎?得益於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有很多技術公司將前沿的物聯網技術和工業智能化相融合,用較為低廉的成本高效的方式幫助中小型企業一步一步穩健地實現智能化,比如國內 Ruff 在 2017 年推出的設備寶就能幫助正在改革道路上千千萬萬的中小型製造業工廠高效聯網,實現數字化的轉型。
行業巨頭也罷,小型工廠也好,在工業轉型的路上,都在用最合適自己的方式穩紮穩打,未來會被誰主宰現在很難判斷,但誰智能化這一步棋走得最好誰就掌握了未來最好的話語權。
點擊展開全文
※馬雲的這段話,給製造業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世界物聯網博覽大會,Ruff 在這裡等你!
TAG:Ru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