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角墨?齊放書道】《元楨墓誌》淺析

【一角墨?齊放書道】《元楨墓誌》淺析

《元楨墓誌》淺析

齊放

《元楨墓誌》亦稱《南安王元楨墓志銘》,刻訖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十一月廿六日,作品正方形,邊長71厘米,正書,17行,滿行18字,共計306字。《元楨墓誌》在目前所發現的邙山北魏墓誌群中,屬於刊刻年代最早的宗子志石,埋於元宏遷洛後的第三年,是早期「北邙體」書跡的代表作。該墓誌近似《龍門二十品》的藝術風格,在西安碑林所收藏的墓誌中獨具一格,有很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屬於北魏中期的典型墓誌精品。

南安惠王元楨(447~496年),北魏景穆帝拓跋晃第十一子,皇興二年(468年)賜爵南安王,加封征南大將軍、中都大官,遷內都大官。孝文帝時出任涼州鎮都大將,以綏撫之功,加都督西戎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領護西域校尉,儀同三司,除涼州刺史,旋又出為使持節、侍中、開府,長安鎮都大將,雍州刺史。後因「不能潔己奉公,助宣皇度,方肆貪慾,殖貨私庭,放縱奸囚……」等獲罪。「孝文以楨孝養聞名內外,特加原恕,削掉封爵,以庶人歸第,禁錮終身」(李延壽《北史卷十八?列傳第六?景穆十二王下》)。太和十七年,孝文帝謀劃遷都,元楨因附和上意而立功,受到孝文寵任,給予嘉獎,「以楨議定遷都,復封南安王,食邑一千戶」,加封鎮北大將軍,除相州刺史。太和二十年八月二日,元楨因背疔薨於鄴(現河北臨漳),春秋五十,「謚曰惠王,葬以彝典」,附窆於邙山皇陵。

作為晚進書體,北碑誕生於南北朝時期的隸楷之交,在相對落後的文化大背景下,獨特的字體書風,曾經攜帶著近乎另類的奇誕意味。由於士人審美觀的加入、文化氛圍的傳播,特別是南朝書風的潛移默化,在繼承游牧民族質樸豪放、爽健潑辣的傳統基礎上,吸納了南風的新妍和典雅,於是,逐漸擺脫了平城早期的樸拙怪陋之風,演繹著向正規楷書風格的生成和轉變。北魏墓誌,尤其中後期作品,上承魏晉,兼融南北,發展到高度成熟的歷史階段,終於在洛陽邙山一帶形成了全新的、有著整體統一氣質的皇家魏碑體,為法度嚴謹的某些隋唐楷書開啟了門徑。康有為有言:「北碑莫盛於魏,莫備於魏。蓋乘晉、宋之末運,兼齊、梁之風流,享國既永,藝業自興。孝文黼黻,篤好文術,潤色鴻業。故太和之後,碑版尤盛,佳書妙制,率在其時。……晉、宋禁碑,周、齊短祚,故言碑者,必稱魏也」(《廣藝舟雙楫?備魏第十》)。《元楨墓誌》雖刻於邙山早期,但作為志中精品,其風格特徵卻已經足見成熟,該是楷書發展史上的一次定型。

北魏墓誌風格大約分為三類:一類以《崔敬邕墓誌》、《刁遵墓誌》、《元珍墓誌》為典型,體勢稍長,疏散敧斜、溫穩秀雅,結體和點畫臻於楷法。一類如《張黑女墓誌》、《司馬炳墓誌》,形體略扁,隸味較濃,筆多側鋒,端莊妍媚而含蓄。還有就是樸厚雄強、奇肆剛拔一類了,其首席代表就是《元楨墓誌》。縱觀《元楨墓誌》書法,字形尚存偏狹,保留了一絲「平城」舊貌。然而,又一改冷澀乖戾的癖態,筆畫古厚大方,字勢卻是率性恣肆,一味橫展開來,藝術語言與多種龍門造像題記的意態相彷彿。《元楨》朴健,直抒胸臆,氣酣意厚之際,靈率放任的天性接踵而至,既挾隸分孑遺,又是上軌的楷法,理性十足,呈現高亢坦蕩之象。皇家元氏墓誌中,雖然類似面目屢有出現,但一般都沒有《元楨》來的純熟和精準,達不到如此的放縱和氣派。

這種元氏墓誌書風,「斜劃緊結」、「方峻雄強」(沙孟海語),由生拙峭勁轉向韌拔遒美,在儀型的演化過程中普遍流行,正符合包世臣所稱的「具龍威虎震之規」(《藝舟雙楫?歷下筆譚》),乃是洛陽中早期的經典書風樣式。在邙山北魏墓誌中,依據康有為的歸類,該碑屬於「自為一體,意象相近,雄俊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極軌也」(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餘論第十九》)一派,格調獨樹一幟,自有很可觀的藝術價值。

《元楨》縱逸大氣。墓誌一般用中、小楷寫成,字體較小,容易搞成嬌貴玲瓏,往往端謹有餘,氣派不足,說其「大氣」,是指能小中見大。其用筆中實,不拘精緻,不假巧飾,不刻於做作,將筆尖頂抵,鋪毫實按,全力以就,不留虛怯餘地。點跺煞力,堅韌間毫不猶疑;橫豎起筆不是一味的逆勢藏鋒,力求直取徑進,減省了「平城」碑版起筆猛頓而失於刻板的繁縟多餘,時見簡鋒細毫、露入輕起,行至末尾,則頓駐驟收,韌勁十足;轉折處強調提按,採用熟練的蹲駐動作,以至橫折的肩部、豎鉤的底腳都出現了強化後的頓挫方折;鉤畫重按,收筆的霎那卻輕捷挑出,輕重緩急之間,顯示著真書面目的鏗鏘與連貫。彎轉騰挪,勁折厚重,展現外拓態勢,具有鮮明的質感,整體面貌接近於南朝寫經體,雖施以小字,卻是蘊涵大字氣派,富態不貧氣。與漢隸刻石相比,《元楨墓誌》的體勢已經易平為欹,字形呈扁方斜側狀,且結構內緊外松,用筆也正側兼施,剛健峻拔而不乏秀氣。改蠶頭燕尾為一拓直下的楷書筆法,脫掉很多隸意,基本上泯去了八分的橫勢,提按和轉折已是全盤應用,進入了楷書結體。橫畫用筆廢棄隸書的平直波磔,一般是左低右高,令中腰上拱或者下塌,走筆中漸行漸按,收筆處份量最重,一改「燕尾」式出鋒,作頓挫結尾,意態豪放,節律靈動,殊態獨居,地域色彩較濃;豎畫重按入筆,收筆銳出,有懸針或垂露意;長撇細勁,掠展而行,由重漸輕,率意送出,不作隸書的回護收束;大捺粗重,遺留某些隸字的波磔用筆,但又是新的形體,收筆強調持重,顯示「三過折」的體式;至於左右兩邊相互對稱的長撇闊捺,輕重粗細反差較大,而且都直切斜下,至尾腳處卻突然上揚,高高翹起,修長不纖,凝重不滯,常伸展到方格邊緣,甚至超出界外,這是隸書不曾存在的筆畫。

取自隨性適意的民間書法特長,《元楨墓誌》將其自然流變的構字成形理念,用於自由開放式的筆法設置,使得字勢在變橫為縱的基礎上,略帶緊峭之態,加之章法上採用字行距離大體相等的布局,已經初步具備了楷書體勢。雖已破局了隸書的扁方結體,改作楷書的斜方,但橫展的隸意仍舊依稀可見,儘管楷法用筆還未必精熟,卻利索地擺脫了一般魏晉晚期繁複庸愚的隸書俗格。

北碑的時代審美觀念,首先體現在厚重和樸拙兩個方面,《元楨墓誌》同樣具備這些特徵。《元楨》汲取鍾衛書風營養,加以改造發揮,基調自然質樸,所有的表體與內在變化,應該均出自下意識或者不自覺中,不會做出過多的預先安排,更不存在故作姿態。作為邙山早期作品,《元楨》不具備晚期墓誌那樣的雍然圓暢,卻把持著自我個性,這就是古拙雄奇。《元楨墓誌》具有鮮卑民族特色的精神內核,拓跋文化的支撐,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烙印。元魏人氣盛,作為線條藝術,來自北方剽悍雄壯的頑強文化意識,必然驅使與之匹配的造型特徵,需要符合與之相應的審美要求,其書法自然崇尚大刀闊斧和神采飛揚,於是達到了如此高超的渾樸與雄強狀態。多以方筆露鋒切入,方、圓、尖筆交替互用,力度充實,筋骨強健,血肉豐滿。筆法剛斷瀟洒,突起乍落,刀斫斧劈,既老氣橫秋,又活力四射,滿是遒勁雄壯之態。字體內結外展,利用左下傾斜的走向,打破橫平豎直,強化縱勢,斜畫爽利而峭拔,既嚴謹又瀟洒。《元楨》以險勢異態著稱,施筆銳利,少見遲澀,字間點畫挪讓呼應,還時常出現不合常理、出人意外的架構,字勢突兀而誇張。貌似支離,仔細讀來,疏密聚散,虛實合度,奇特的點畫組合在相互牽掣中達成新的平衡,卻是氣格爽健,並非散漫無章,妙在能夠打破常規,交融茂盛,氣韻渾然一體。

例如:「南」字頂部疏闊,下身緊收,長豎下垂,以至超出框外,讓人始料未及;「安」字的寶蓋,頭小而深陷,而女字底向左傾斜,長撇下擫,捺筆緊縮,結體異常;「恭」字三點,直落底腳,意念古拙;「體」字左低右高,錯落交織,緊結中疏密變化明顯,筆畫雖多,卻無一重複,獨具異趣;「紫、凝」二字相鄰,一個極其瘦長,一個格外寬闊,分布的右傾左斜,形成鮮明互照,險勢非凡;「能、端」異寫,終止時都是短筆內縮,深含不露;「群、言、賞、延」相鄰相伴,繁簡互為搭配,收放自如,對比強烈,節奏分明;「鎮、銘、崑、函、幽、蘭」等字,筆畫茂實古樸,以憨頭憨腦的面目出現,也是另類的體勢欹側;「金、爰、孝、辰、層」等字,長撇一貫到底,超越了所有筆畫,森嚴峻歷,鋒鋩展露;「延、遺、遂、遙」的「走之」大捺,頭粗尾細,蓄勢平出,碩長無比,大大超越上面的筆畫,然後順勢上揚挑展,奇險異常,造型獨特;「泉、東、未、水」等字,撇捺直切兀然而下,向兩側分別展開,末端抬鋒,向上作出底腳,然後收筆,力貫始終,厚重穩健,精神飛動,險勁方峻中頗具神奇意態;「聲、寵、響、薨、馨、鑾、靈」等字,錯疊緊密,重若泰岱,高峰聳立,凜然不犯,古拙而奇崛;而「端、衡、凝、雅、櫬、嘏、魏、黻、黔」等字,卻橫亘側卧,根基牢固,儀態沉厚,氣勢博大又蒼渾雄奇。凡作「人字頭」,首畫均不露頭項,撇捺碩長,發筆方峻,見稜見角,包容一切;凡轉折處皆提按分明,方整中突然發筆縱躍而起,作三角大迴環,幹練果斷,鋒棱畢現,驚險特絕。

方勁的提按,尖峭的圭角,犀利的轉折,結成豐滿的體型,聚集放逸的氣勢,樸厚而茂實,動感而靈趣,特徵都與《始平公》造像相仿,說明《元楨》的恣肆和雄奇滿是理性的自信。銳氣方剛,折衝披靡,充分傾瀉書寫快感,是無拘無束、沒遮沒攔浪漫激情的釋放。然而,斜畫緊結中不乏庄整舒展,唯獨沒有粗野霸悍,並非「平城」時期那麼桀驁不馴和無法理喻,成為胡漢文化融合同化的重要標誌。

《元楨墓誌》布局技法精熟。率真洒脫,收放任性,氣勢流暢,受南朝書風浸染,行意舒散,墨韻十足,剛健中另存容腴。其章法布白因字立形,隨形而變,空間佔位融洽,參差穿插,疏茂相間,穩健自適,興味酣足,落落乎如星列河漢。刻工精熟,刀意昭彰,點畫字口清晰,筆跡墨痕顯豁無餘,把原作的鋒棱刻劃的纖毫畢現,甚至於適量放大,故而意趣橫生,立體感很強。

對照康有為所舉的魏碑「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躍;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廣藝舟雙楫?十六宗第十六》)。是「十美」者,《元楨墓誌》皆備之。從《龍門二十品》到《張黑女墓誌》,不論用筆和結體,還是風格和氣韻, 北碑群體面目都因《元楨》的介入而格外豐富。風格既然能出異樣, 給出新的品相,並且足以代表北魏墓誌書法方強凌厲的特質, 影響涉及廣泛,必然贏得珍視。

《廣藝舟雙楫》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筆畫完好,精神流露,易於臨摹,一也;可以考隸楷之變,二也;可以考後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結構、宋尚意態、六朝碑各體畢備,四也;筆法舒長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實為唐宋之所無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於尊乎」(《尊碑第二》)?《元楨》風格引領早期的洛陽式樣,開隋唐墓誌書風,給人提供了賞識美感的廣闊新視角,辟出接取拓展的另類空間,風靡當時主流社會,影響後世書壇,確實令人耳目一新,蔚為大宗,築就了魏碑墓誌群脈的一座峩峰。

齊放,著名書法家,知名書學理論撰稿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劉藝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北京中韓書畫家聯誼會理事,安徽池州杏花村書畫院藝術顧問,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書畫院副秘書長,北京東方中國詩書畫院副院長。

出身於魏碑書法世家,承家教,濡國學,耽詩詞,習翰墨,主攻《張猛龍碑》和一些北魏皇家元氏墓誌,隸書臨《曹全》及《禮器》,行草法二王、懷素及《書譜》。合群帖,擅多體,轉益多師,博採眾長,四十餘載寒暑易節筆耕不輟。守候傳統書風,汲綆名家精粹,融匯碑帖意蘊,彰顯獨行氣格,確立自家面目,不圖虛浮串江湖,全憑實力寄書壇,屬於傳統潛力派書家。

潛研典籍,精習翰藝,既善書翰,更兼文論,始終兼顧書法理論研究,撰寫書法專業論文10餘篇,見諸多家全國性專業報章,並完成20餘萬字理論專著,躋身於書學領域。

作品屢在全國賽事中獲獎,已在京、津、蘇、陝、黔、閩等地舉辦書法個展或聯展,出訪日、韓、法,參與國際書畫藝術交流活動,一些作品被國內外政要、博物館、收藏家和名企典藏。

【作品拾粹】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墨印跡 的精彩文章:

北海如象—試論李邕書法
一角墨?崔偉筆墨

TAG:拾墨印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