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仙居古村探尋第二十站-千古鹽道山嶺峻

仙居古村探尋第二十站-千古鹽道山嶺峻

# 以人文視角紀錄仙居故事

用圖文影像講述仙居故事 #

人文古村影像 隨筆 訪談

1

蒼嶺古道山巒疊壯

蒼嶺村位於仙居西部,永安溪上游。始祖南宋時來自福建莆田,清代屬五都,民國為丹楓鄉,解放初為蒼嶺鄉。

1982 年分為蒼嶺坑、坎下、竹湖、桃山四個行政村;2013 年合併蒼嶺坑、坎下、竹湖、桃山四個行政村為蒼嶺村,現有 480 多戶,1600 人,山林面積 26227 畝,土地面積 449 畝。 蒼嶺村的名字源自於村中的一條蒼嶺古道,在此之前原為戴村。

2

二水縈迴三峰挺秀

蒼嶺坑村整體上為山水格局,依山傍水。村內主要道路是臨水呈環形而建,其內有巷道,偶有穿插,或直或彎,或穿插於建築之內。村內建築整體上沿街而建,成一字行或回字形,朝向上也是沿路傾斜。古時因四周山巒疊壯、礦產資源豐富、風景優美故而選址於此。蒼嶺村整體格局為「二水縈迴,三峰挺秀」。

後由於該村蒼嶺古道是台州通往婺州(金華)、處州及江西等內陸的重要交通要道而得到發展,始於晚唐開鑿的千古鹽道,而繁於明商鋪林立。同時由於古道兩側山勢陡峭、易守難攻,成為明時為主要的抗倭的軍事要寨,抗戰時期的運糧通道。

3

千古鹽道山嶺險峻

蒼嶺古道是古代台州通往婺州(金華)、處州(麗水)及江西等內陸的交通要道,史稱「婺(金華)括(台州)孔道。」古道唐朝前開鑿,晚唐始食鹽經椒江、永安溪船運到皤灘鹽埠,過橫溪,翻蒼嶺,過縉雲南田,至縉雲壺鎮,再轉運內地的千年古鹽道,明朝商業興盛。

據記載:全縣設鋪舍15 所,橫溪有三鋪,其中蒼嶺有戴村和蒼嶺2鋪。蒼嶺古道也是古代重要的軍事要道,明嘉靖三十五(1556)年6月,浙江巡撫阮鄂曾在此點將抗倭。清咸豐 11 年 10 月 26 日,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率領十萬大軍翻越蒼嶺,進入縣境,繼而攻佔整個台州。抗日戰爭時期為浙東南運輸抗日物資的唯一通道。

唐宋著名詩人孟浩然、李清照、劉昭禹、張文伏、徐似道、杜師旦等都曾翻越古道留下詩作。宋禮部侍郎陳公輔,明朝開過元勛劉伯溫都有詩極言此道之險絕。

4

南台世范清譽令名

村裡的戴氏祠堂明代建築,為蒼嶺戴氏宗族祭祀和供奉祖先靈位的場所,位於蒼嶺坑村村口。

咸豐辛酉(1861年 10 月 25 日)遭粵匪之慘,廟災殆無餘燼。同治初,裔孫戴在田、戴炳烈、戴炳秦、戴炳煦、戴炳英、戴日昱等建議重造。遂鳩工,始於同治乙丑(1865 年),終於光緒戊寅(1878 年)。越數載,然後規復舊制,遵觀厥成,即今之宗祠。現祠堂結構保存完整,內部仍保存有大量雕飾,並掛有「南台世范」、「百世不遷」、「明德維馨」等匾額。

在村內還有幢清代建築,為清代同治年間武舉人戴國平 1813 年修建,為兩進四合院,至今除部分破損外,仍保存完好,整體上為白牆黑瓦木結構,側牆為馬頭牆,內部斗拱、牛腿、梁、窗花都有雕刻,地面鋪裝為卵石鑲嵌,至今仍有九旬老人在此居住。

文字整理:仙居故事

素材來源:蒼嶺坑村申報材料

&

END

製作/筱然子

天貓/躍馬汽車用品專營店

........................................

台州極客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影視 的精彩文章:

TAG:極客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