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說了10年英語我發現,英式和美式英語哪個才更重要?

說了10年英語我發現,英式和美式英語哪個才更重要?

最近好多家長在問我,

孩子該學什麼口音啊?英式?美式?

怎麼糾正孩子的口音呢?

父母有口音怎麼教孩子?

……

其實,在出國之前憨媽就這麼擔心過,覺得咱們英語都不地道,萬一把娃教出口音怎麼辦?

我們是帶著這樣的顧慮來到了美國,可在這沒幾天,我們反而豁然開朗了。我們在國內教娃的英語發音雖然談不上特別地道,但孩子在學校很適應,和老師、同學交談自如。而我至今依然保留傳統的chinglish(中國式英語),可也沒妨礙我在美國的工作和生活。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選哪種口音,真沒那麼重要!

一、美國充滿了口音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又被稱為「種族大熔爐」,近400年來,美利堅民族已成為由100多個民族組成的混合體,就連矗立在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也是在1886年從法國「移民」到美國的。

移民多了,帶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口音的增多,雖然大家在這裡都說英語,可是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國家那種特有的口音。

記得剛來美國的時候,有一次路過公司某個部門戶外活動的照片牆,結果震驚了,我使勁地揉揉眼睛,我確定是在美國而不是印度嗎?

確實,美國的矽谷是多民族的融合。以我所在的部門為例,有美國人、英國人、中國人、印度人、伊朗人、越南人、印度尼西亞人、羅馬利亞人、芬蘭人、義大利人、非洲一個不知名的小島人,不過當然是印度人居多。每次開會,就是民族口音大融合,從進來的第一天起,我就不得不豎起了耳朵,別人說話時,我大氣都不敢喘一聲,生怕漏聽了一個音符就影響我揣摩人家英語的意思 ...

嗯,印度人說英語舌頭好像是捋不直的,「Two」能說成「Do」;義大利人說英語好像是連珠炮噗噗噗地。剛開始聽的時候,我和老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please say it again」 ...

和中國一樣,就算在美國本土,每個地方也都會有自己的口音,東部、南部和西部口音差距都挺大。比如美國東部的發音類似於英式英語;美國南部特別愛用鼻音,他們的對話聽起來就像兩個感冒的人在聊天;美國西部因為是大移民,口音混雜交融得厲害,比如God裡面的o會被拖長為Gaad ...

雖然口音很多,但也不影響交流。因此,如果問起什麼是標準美語的話,我也不曉得以美國哪邊的口音為準…

所以,就算你有英語口音也不要緊,在美國你一樣能過得很好。因為,很多人~都有口音!

二、口音不影響生活和工作

那麼,有口音會不會被歧視呢?職場上會不會因此而有瓶頸呢?

就我所處的環境和接觸到的情況來看,絕!對!不!會!

如果論口音,印度人的口音在全世界可是數一數二的,遠比中國人來的重,可是這卻不妨礙印度人在美國職場上呼風喚雨。

給大家欣賞一段印度人說的英語吧!

Google CEO演講來自憨爸在美國00:0002:19

這是一段歡迎印度總理莫迪訪問矽谷的致辭,演講人是Google的CEO Sundar Pichai,我們習慣叫做「劈柴」先生。不知道你們聽的感覺怎樣?反正有好幾個單詞我是沒大聽得明白,相信我,已經很認真地在聽了…

其實,不光是Google,矽谷好多著名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包括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諾基亞首席執行官拉吉夫·蘇里、日本軟銀集團總裁尼科什·阿羅拉、 ……

印度人的崛起可不光在科技業,別的行業一樣如此,比如百事可樂CEO盧英德(2006年上任,曾被《財富》雜誌評選為商業界最有權勢女性的第三名)、萬事達卡CEO阿賈伊·邦加(2010年上任)、新加坡星展銀行(DBS)全球CEO高博德等,印度裔CEO已成為跨國大企業的一道風景。

就我所在的公司而言,部門的總監是個台灣人,頂頭的高級副總裁兩個是義大利人,一個是印度人,公司大部分高層都不是美國人。

這些例子說明了什麼?它告訴我們,在美國這個多元化的國家裡,英語口音並不重要,就算有口音,只要足夠出色,一樣可以在職場上取得很大的成就!

三、相比口音,說清楚最關鍵

BBC就曾經做了四期節目,專門談中國人的英語口音。很多人希望自己能有英國口音或美國口音,其實英國英語,也是一種口音。 BBC認為,中國人說英語的時候聽起來要像中國人才好。把你的意思表達清楚,讓別人明白你的意思遠比口音更重要。

有一次看一個節目,節目採訪了美國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Speak Like Yourself》一書的作者Jezra Kaye,她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法國人向她求助,說自己英語口音太重了,自己覺得說出來很不好意思,問她怎麼辦?

Jezra默默地聽這個法國人balabala吐槽很久,然後緩緩地告訴他:

先生,你的英語其實很流利。口音完全沒有關係,因為我可以理解你說的每個字!

所以,她給每個學語言的人一句忠告,

OK, Seriously…

You Need to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in English

!!!

最關鍵的是

讓別人能夠理解

你說的英語

能說,以及說得能被他人理解,是英語口語最重要的兩個元素。

但很多人有個誤區,認為自己英語說得不好,是因為口音阻礙了他們,其實恰恰相反,Jezra在接洽的大部分諮詢者中,90%口語不大好的人是因為本身說話習慣導致自己的口語被別人難以理解。

這些壞習慣包括,

1. 說話太快

這點我有深刻體會,我以前說英語,一旦緊張就會語速加快,一旦語速加快說得就越發模糊,反而讓別人沒法理解。因此如果你或者孩子的英語不夠熟練,適當降低語速,一個字一個字地說清楚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吐字含糊不清晰

我跟老外聊天時,發現他們說話時,經常嘴張得老大了,不像咱們中國人,嘴巴動得幅度就比較小 ... 這也是說英語的一個特徵,每個發音對嘴型要求很高,嘴型到位後,發音自然就標準!而往往吐字含糊不清就是嘴型不夠好的緣故。

3. 語言組織能力差,說話不連貫

這點不僅僅是英語,說中文也是一樣,如果語言組織能力不好,那麼別人都聽不懂你想表達什麼。

4. 說話沒有重點,不知所云

想讓別人明白你說的話,一定要重點突出。跟老外聊天時,我就能很深刻地感覺到,他們經常在關鍵詞語的時候,會加強語氣和重音,有時候我雖然沒聽懂整個句子,但只要聽到他們強化重音的那個單詞,我大概就能猜出整個句子所表達的內容了。

5. 還沒有給聽眾留下反應和消化的時間,就直接下一個主題

老外說話時特別注意和別人的互動,他們往往說完一句後,會停頓一下,看看對方的反應,讓別人消化一下,再進入下一個主題。這種方式能方便別人更加清楚地明白你想表達什麼,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值得注意的是,這5個壞習慣和口音都沒關係!

其實,孩子學哪種發音都沒啥關係。說實話,如果我們給孩子選擇了一種口音,難道就要嚴格杜絕另一種口音嗎?我想是做不到吧!比如我是學新概念英語長大的,那個可是標準的英式發音。可是我後來看的美劇、聽的VOA新聞可都是美式發音,我也沒有絲毫的錯亂。

因此,教孩子學英語最關鍵的不是糾結於口音,而是在於孩子是否能夠流利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更重要的是,能否讓對方能夠聽懂。這可比別的什麼都重要的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憨爸在美國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教會孩子從0到1?
其他小朋友不願意帶我家孩子玩,怎麼辦?
比爾蓋茨:我給娃最好的教育,是一個免費學習網站!每個孩子都值得去學!
美國老師,你怎麼把數學當美術教了?
教育部一紙新規,孩子搭樂高也要考級

TAG:憨爸在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