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介語、語言遷移、過度概括

中介語、語言遷移、過度概括

中介語

英語術語:Interlanguage

分支學科:語言教學與學習和語言測試

分支主編:文秋芳副主編:張博

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介於他們的母語與學習目標語之間的過渡語言系統。「中介語」的概念是美國語言學家L. 塞林格(Larry Selinker)1972年在其論文《中介語》中最先提出。這一概念的提出,對二語習得研究產生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對其成為一門獨立、系統的學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介語的特徵

中介語既有普遍語法的特徵,也有學習者母語與所學目標語的特徵,還有學習者創造的不同於母語與目標語的特徵。中介語同學習者的母語與目標語一樣,具有系統性和規則支配性。但是,它也有自身獨特的、不同於母語與目標語的特徵。學習者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構建中介語系統,例如通過遷移將母語的系統特徵引入中介語系統,通過二語輸入將目標語的系統特徵引入中介語系統,通過過度概括等方式,生成獨特的不同於母語和目標語的中介語特徵。

中介語是學習者在二語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個自成體系、相對獨立的知識系統。它是一個漸進的、動態發展的、不斷向目標語系統過渡的知識系統。中介語可以是學習者某個特定時間點具有的二語知識系統,也可以是某個階段具有的二語知識系統。這些不同時間點和不同階段的二語知識系統連在一起,形成中介語的連續體。

中介語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內在的。中介語的外在性表現在它是可觀察到的學習者的二語輸出。人們可以通過收集和分析學習者產出的話語與文字,了解中介語的語言特徵和發展規律。中介語的內在性在於它是心理的,是學習者內在的語言認知與加工機制和內在語言知識體系,包括二語的單位、結構與規則知識體系。

中介語的變異性

中介語的變異性指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形式的使用上會出現多種變化。中介語變異性的表現之一是,學習者在本族語者使用一種語言形式的地方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二語形式。例如,研究者們發現,一個學習者在對look at my card進行否定時,會交替使用no和don』t,造成像No look at my card和Don』t look at my card這樣的句子,而英語本族語者在這種情況下只會用don』t。

中介語的變異性還可以表現在學習者使用某個目標語的語言形式時發生的變化。學習者在某個階段,時而能夠正確地使用某個目標語形式,時而出現錯誤。過了這個階段後,變異性消失,他們又能正確使用該形式。例如,學習者在某個時段能正確說出Did he go to work yesterday?這樣的正確疑問句,然而在另一場合,他會產出像Did he goed to work yesterday?這樣的錯誤疑問句。但過一段時間後,他能穩定使用該疑問句的正確形式。

中介語的變異性有系統性與非系統性兩種。系統性變異指學習者會在一種條件或語境中使用某個目標語特徵的一種形式,而在另一種條件或語境中會使用該特徵的另一種形式。兩種形式不會出現在同一個條件或語境之中。如果學習者在非正式場合使用No look at my card,在正式場合使用Don』t look at my card,那麼這兩種形式就是系統性變異。非系統變異指學習者不分條件與場合交替使用某個目標語特徵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式。如果學習者不分場合交替使用No look at my card和Don』t look at my card,那麼這兩種形式就是非系統變異。

二語習得發展模式研究表明(見二語發展模式),中介語有總體發展與變化的規律,似乎不受學習者的年齡、母語與教學的影響。然而,中介語的變異性表明,儘管中介語的總體發展可能不會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但是在某個特定階段的某個特定語言特徵的習得上,學習者的母語、目標語、教學這些因素,尤其是這些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可能會對中介語產生影響,從而造成學習者中介語的變異性。

中介語的別稱

中介語的別稱有過渡語、語際語。除了中介語一詞之外,還有其它一些意義相近的術語,例如發展中系統、近似系統、學習者語言、特殊方言等。進入21世紀後,有研究者提出,中介語這一術語帶有貶義色彩,採用「學習者語言」來替代,更為中性。

參考文獻:

Selinker L. 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 10: 209-31.

(撰稿:馬廣惠)

語言遷移

英語術語:Language transfer

分支學科:語言教學與學習和語言測試

分支主編:文秋芳副主編:張博

參照與藉助某種已掌握的語言建構目標語的中介語系統的現象。這種語言可以是一個人的母語,也可以是他/她掌握的其他任何一種語言。在二語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習者將某種已掌握語言的特徵或規則運用到二語,那麼就發生了語言遷移。這種遷移可以是學習者母語系統向二語的遷移,也可以是學習者的母語系統、二語系統向三語、四語的遷移。語言遷移是形成學習者中介語特徵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響二語學習的因素之一。

語言遷移可以發生在語音、辭彙、句法等語言的各個層面。比較典型與常見的遷移是語音層面的遷移。幾乎所有的學習者在講二語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所謂的外國口音。辭彙通過音譯的方式遷移也是比較常見的方式。

語言遷移也被視為是一種交際策略。當學習者在二語交際過程中遇到理解與表達障礙的時候,會藉助母語知識幫助理解與表達。藉助母語理解二語主要發生在同源的兩種語言之間。藉助母語表達表現在用母語的方式表達意思或者用音譯的方式表達自己。

語言遷移分正遷移與負遷移。正遷移指一種語言對另一種語言學習產生的正面與積極的影響。當學習者已經掌握的語言與學習目標語言在形式、結構或意義上一致或高度相似的時候,容易發生正遷移。例如,漢語與英語都有「主語+謂語+賓語」結構,那麼中國人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就會根據已有的漢語「主語+謂語+賓語」的結構知識,分析、學習使用英語句子。另外,有些漢語詞語與英語詞語在意義與結構上的高度一致,有助於中國學習者對這些英語詞語的學習。例如,漢語的「武裝到牙齒」與英語的「be armed to the teeth」,除了書寫形式不一樣,意義與結構基本相同。中國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be armed to the teeth」時,就容易發生正遷移。在辭彙方面,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同源詞。同源詞指兩個來自不同語言的單詞在形式與意義上相似,同時這兩種不同的語言有著語源關係。例如,英語的brother一詞與德語的bruder一詞屬於同源詞。學習者遇到二語中的母語同源詞時,容易發生正遷移。

負遷移指一種語言對另一種語言的學習產生負面或消極影響。負遷移往往被視為是產生中介語錯誤的原因。學習者在參照母語系統產出二語時,由於母語的規則不適用於二語,所以會出現非本族語式的表達形式或者錯誤。例如,漢語的動詞沒有屈折變化,因此,有的中國英語初學者會將這個規則用到英語上,產出「I go to the park yesterday」一類不改變動詞形式的英語句子。另外,漢語的句子結構可以是「主語+形容詞」,無需動詞。因此,有的中國英語初學者會造出像「Her dress beautiful」這樣缺少謂語動詞的句子。

(撰稿:馬廣惠)

過度概括

英語術語:Overgeneralization

分支學科:語言教學與學習和語言測試

分支主編:文秋芳副主編:張博

將某個語言形式或規則超範圍擴大到不適用地方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母語和二語學習中都存在,而且可以出現在語言的各個層面。

過度概括的現象可以出現在單詞的屈折變化與派生變化形式上。例如,英語大多數規則動詞的過去式是在原形動詞的結尾處加-ed,像work—worked、order—ordered、book—booked等。有的學習者在學會這條規則後,會將其使用到不規則動詞上,例如在teach、go、eat等不規則動詞後加-ed,構成它們不正確的過去式teached、goed、eated。有的學習者甚至還會將這條規則使用到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上,構成像ated、wented這樣不正確的動詞過去式。

在辭彙的派生方面,有的二語學習者會根據單詞的相似性將某些單詞的後綴用於其它一些不適用的單詞上,例如根據generousàgenerosity的變化形式,將其擴展應用到mysterious、obvious和dubious這樣的詞上,派生出mysteriosity、obviosity、dubiosity這些不正確的形式。

過度概括的現象也可以出現在語義上。例如,剛學會「狗」一詞的小朋友可能會將所有四條腿的動物都當成狗。知道英語動詞加後綴-er可以指稱人的學習者在初次遇到cooker、boiler時,可能會把它們理解為「廚師」與「燒水者」,而不是「廚具」與「鍋爐」。

過度概括被視為是學習者的一種學習策略。學習者通過將學到的形式或規則用於從未用過的地方,然後從他人的反饋中證實使用的是否正確。這也正是學習者創造性建構二語中介語的具體體現。學習者過度概括產生的錯誤會通過大量接觸輸入和獲得反饋而逐步得到糾正。

(撰稿:馬廣惠)

相關閱讀

>>> 語言所網路信息化工作室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語言學 的精彩文章:

劉丹青:數字的數學意義和文化意義(四)
劉丹青:數字的數學意義和文化意義(二)

TAG:今日語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