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昨天到今天,那一場場自信與自欺帶來的慘敗

從昨天到今天,那一場場自信與自欺帶來的慘敗

123年前的昨天(1894年9月17日),白日,黃海,天氣晴好。

早八點,北洋水師的艦隊從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返航。

11時許,北洋艦隊旗艦發現西南方向海面出現日本艦隊。享受正部級待遇的北洋艦隊司令(海軍提督領尚書銜)丁汝昌立即命令各艦升火、實彈,準備戰鬥。

12時20分,日艦逐漸接近北洋艦隊。

中午12時50分,北洋艦隊旗艦定遠首先開炮。緊接著,北洋艦隊各艦一齊發炮轟擊。三分鐘後,日艦還擊。

17時40分左右雙方撤出戰場。歷時5個多小時的黃海海戰到此結束。

黃海戰況

此戰,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軍艦,死傷官兵千餘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重傷(「西京丸」、「赤城」兩艦被拖行後不久後沉沒),死傷官兵600餘人。此戰之後,日本海軍完全掌握了黃海制海權。

中日黃海海戰,只經歷了半天的時間,一度不可一世的亞洲最強大的海軍,北洋水師便幾近全軍覆沒。甲午戰爭勝負已定。

今天的人們在談論這場戰爭時會總結出許多戰敗的原因。其中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老佛爺慈禧女士挪用了海軍的軍費給自己修了過生日的園子。似乎這位舊中國實際的統治者存心要拆自己的台。但你想過沒有,在老佛爺心裡,海軍弱了,對外即使戰敗,也無非是割地賠款。那地本來就是從漢人手裡搶來的,款也全部都是漢人交的稅,「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你把大清說成是中國的一個朝代,那是你自作多情,從乾隆到慈禧,從來沒這你這份愛國情懷,即使有,那國也不是你以為的國,而是關外的白山黑水。至於割多少地,賠多少款,在他們看來絲毫不會影響老佛爺們的生活質量,你相信朝鮮人吃不飽飲會影響金1~N們喝法國紅酒坐德國汽車么?而海軍強大了,則是漢人的勢力強大,則有可能江山易主,連關外的白山黑水也是別人的了,擱你是老佛爺女士,你選哪個哪?

當然,這是當時的滿清政府不能擺到桌面上的話。

而事實上,海戰的失敗也與那筆款子沒有幾毛錢的關係,別忘了,那時咱可是全球首富,修園子那幾個錢算個P。在我看來,戰敗的最重要的原因恰恰是從上到下的自信心爆棚,否則,大清國的當權者與億萬人民,也不會有如此難得的上下一心,個個摩拳擦掌,人人想要教訓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日本。

而造成這個萬眾一心的局面的正是的戰前盲目的自信與戰中愚蠢的自欺。

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朝野可言謂是一片信心滿滿。1894年7月11日頭版頭條,《申報》發文名《戰必勝說》曰:「況今者日人於天時地利人和一無所得,我中國則守戰和三者俱可操縱自如而又萬眾同仇,義形於色,雖當政者老成持重似不肯輕啟兵端而民間談及日人輒裂眥咬牙,尚何有所畏忌而讓日人以爭先哉。」

用白話文說就是:我天朝樣樣都比你小日本強,要守要戰要和都由我們說了算,我萬眾一心,大義凜然,雖然我們偉大的領袖熱愛和平,體恤你們,但我愛國群眾一提起你小日本就人人想手撕了你,個個想生吃了你。哪還有因畏懼而讓你露臉的可能呢?

不僅媒體如此,一些所謂的鷹派將領和主戰官僚也是這樣。長江水師提督彭玉麟在一道奏摺請纓:為教訓小日本,他要率軍乘木筏子飄洋過海踏平東京(比當年的蒙古人還牛,那好歹還用的是戰船)。兩江總督劉坤一的軍事顧問(軍幕)易順鼎在其所寫的《討日本檄文》中道:「島夷日本者,…水母目蝦,兼雜倭夷別種。蟲沙及猿鶴,化生於蕞爾之區;蠶叢與魚鳧,…紀年僭稱明治,實愈縱其淫昏…」。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小日本你#¥*&@%……(可參見各軍事論壇上的貼子和留言)。

遠征捷報

戰前,北洋水師的大老闆總後台李鴻章看著自己創建的艦隊V587的樣子同樣沾沾自喜,甚至還滿懷自信地說:「綜合海軍戰備,尚能日新月異……就渤海門戶而論,已有深固不可動搖之勢。」

而當時擔任中國總稅務司24年的英國人赫德,卻在寫給本國政府關於清朝的實情報告中,特意加上這麼一句:「現在中國除了千分之一的極少數人以外,其餘千分之999都相信大中國可以打垮小日本。」

Robert Hart (1835 –1911)

不僅是滿朝文武盲目樂觀,軍方的謊報戰績與新聞媒體的失實的報導更是失敗的主要推手。

1894年7月25日和28日,中日兩國的海陸軍先後在豐島海域與朝鮮的牙山交戰,拉開了甲午戰爭的序幕。清軍兩戰皆負於牙山,但8月16日出版的中國《點石齋畫報》卻將其描述為中方大勝,讓民間為之振奮。

在豐島海戰中,由於清朝濟遠號等謊報擊沉了日本軍艦,朝廷上下一度亢奮不已,報刊爭相報道《上海新聞畫報》甚至刊載了倭艦摧沉圖,導致從官方到民間又是一片喝彩。

這些假新聞成為輕敵自大情緒的助燃劑。《字林滬報》在1894年8月22日發文甚至列出」作戰計劃「,計劃稱,中國海軍應將日軍圍困在朝鮮,然後另派一支勁旅偷襲日本,若日軍回撤,則可尾隨追之而殲滅。神州大地一夜間湧現出無數的拿破崙或庫圖佐夫。

甲午戰爭爆發後,皇帝與太后都傾向主戰。光緒帝曾向大臣們傳旨:「太后亦主戰,並不准借洋債,…不準有示弱語」。翁同和、張謇、文廷式、黃體芳等朝廷重臣也全力支持光緒主戰。而真正了解北洋水師實力的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雖在前面說了大話,到該他的艦隊登場時卻極力主和避戰。現在看來,彼時也只有李總李中堂是個明白人。

那麼大清國的君臣們憑什麼敢敢如此的盲目樂觀,輕視在洋務運動中遠遠走在自己前面的敵人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中國人能如此的傲嬌,一是因為此十年前曾取得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和諒山兩次重大勝利。在諒山大捷(1884年)中,清軍重創法軍。這一勝利在此後10年中一直成為中國朝野津津樂道的話題。在當時的中國人看來,法國人是真正的西洋人,中國能打敗西洋的法國人,焉有不能戰敗東洋的日本人之理?

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當時中國的GDP世界第一:中國在世界製造業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超過整個歐洲5個百分點,大約相當於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中國GDP在世界總份額中佔到將近1/3,與今日的美國旗鼓相當,甚至略超一二。

此外,從噸位上看,當時中國海軍的實力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九位。而日本只是世界第十一。

但我們人人都知道的結果是因甲午戰爭的失敗,中國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島嶼、賠償2億兩白銀。

而如果不是李鴻章在日談判時面部挨了日本的愛國青年小山豐太郎一槍,血染黃馬褂,李老帶著一臉血接受各國媒體的專訪,並以此為據引來了俄、法、德對日本掠奪遼東的聯合干預,且李老級舍下老臉跟他的老友伊藤博文軟磨硬泡,堪比碰瓷,那麼,中國還要多賠一億兩白銀,多割讓一個遼東半島(這TM愛國青年到底愛的是誰的國?)。

可這些,你以為你知道的事當時的中國人也知道么?錯了。他們知道的是中國又成了最大的贏家。有圖為證:

黃海大捷

李總出訪

萬國來降

時間又過去了37年零1天。

86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黑夜,瀋陽老城外柳條湖(現皇姑區瀋陽北站東北約四到五公里處),天氣晴好。

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日本人所謂的「柳條湖事件」,也就是「918事變。

爆炸現場

柳條湖不是湖而是村,這裡也沒湖,距柳條湖村僅500米的,是東北軍一個兵營,駐兵萬餘。整座營盤方方正正,邊長兩公里,四周環以土圍和深壕,時稱北大營。南滿鐵路繞村而過。

南滿鐵路是誰的?當然是中國的。但其經營權卻是日本的(北滿鐵路同樣是中國的,不過其經營權同樣先是最了沙俄,後是歸了蘇聯),是由日本作為日俄戰爭的勝利方日本的軍費補償和傷亡撫恤向清政府的索取。日本人說,我為你趕走了大鼻子,戰死了十萬將士,你出點血總是應該的,日本人開出的條件就是:

1、割讓旅順、大連兩處租借地;

2、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礦產;

3、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也就是以護路名義進駐的關東軍)。

如果你是清政府里管事的領導,你面臨一個必答的選擇題:A.全面失去東北,B.割讓部分產權,二選一,你選哪個?別說誰是賣國賊,除非你能兩個都打跑,可那時你一個也惹不起。

本來日本是很難打敗俄國的,畢竟俄國的改革開放更早,從彼得大帝時期就開搞了,所以近代化程度也更高,但一個名叫明石元二郎的日本間諜帶著一百萬日元(當時的日元,很值錢的),找到了俄國的一個禿頂小個子,結果這個小個子能量很大,搞出的動靜也很大,俄國人顧不上日本人了。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要真心感謝這個小個子(至於那個日本間諜,那就算了),沒有他,今天的東北早已成為俄國的永久性領土。絕無懸念。

於是,日本人自此一直在中國東北的長春到旅順段,「合理合法」地從事著從中國竊取戰略資源的勾當。直到大清走了,民國來了,然後,中國要收迴路權了。終於,日本人說該動手了,因為你「毀約失信」在先。

86年前的今天晚上,入夜,關東軍開始製造假現場,他們在現場放置了三具穿著中國士兵服裝的屍體,偽裝成被擊斃的爆炸鐵路「兇犯」。對此,事變當時中國方面已明確指出偽造現場的破綻。曾於第二天到現場進行調查的美國記者喬·畢·巴魯在戰後出席遠東國際法庭作證時說:他在現場拍了照片,他的一個同行,調查了一具屍體,見到的是一個沒有血跡,被放置了相當長時間的屍體。

這個美國人為中國人在二戰後釐清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爆發的原委上提供了重要的證據。這個證據直接關係到中國是否能合理地要求廢除日本強加於中國的一系列的不合理的條約。那麼問題來了,對於給中國如此大幫助的人,你知道並感謝他了么?!

那麼,是什麼讓日本人再次以區區兩三萬人,挑戰數十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呢?當然還是中國人盲目的自信與愚蠢的自欺。

讓我們看一下發生地918事變之前的中東路事件:

1929年,初掌東北大權的少帥張學良(少帥這個稱呼今天的人們說起來會感覺很酷,但在當時,就是東北人說的軍閥家的秧子貨,無能的軍二代的意思,所以張學良身邊的人是不敢當面叫他少帥的,而叫他副司令,這個副司令在當時遍地都是司令的軍閥混戰時期,讓他聽了比一般的正司令舒服,因為這裡說的司令是老蔣)無視條約,乘蘇俄內亂,欲強行收迴路權,結果被蘇軍以戰死143人,失蹤4人,受傷665人的微小代價,換取了東北軍傷亡近兩千人,被俘七千多人,繼續擁有路權且獲取黑瞎子島(至今約2/3的領土最了俄國永久所有)的巨大損失的絕對性勝利。

而戰前,同樣是一片的輕敵之聲。面對蘇聯的抗議,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的的認識都是蘇聯不會動手(與後來金大等人判斷美國不會出兵朝鮮相似),「俄國絕不輕用兵,絕不至有戰事,東北無大顧慮」。蔣介石甚至在日記中還寫下「此彼(蘇聯)之恫嚇慣技也,余惟一笑置之」。

張學良晚年曾說:「那時候,可以說是我大膽的作風。當時我想要樹立自己的威權,總要把日本打敗,或把俄國打敗。那時,我不自量力,很想施展一下子。」

搞笑的是,戰敗割地的張學良因此成了民族英雄,並獲得了青天白日勳章。

少帥的軍旗都丟了

好在當時的新聞人可以自由出版,並不需要太多的審查,一些人是可以知道全部或部分的真相的,並且大聲說出來的,但在當時的中國,大多數的,不要說買報紙,就連字都認不幾個的普羅大眾還是不可能知道張少帥的愚蠢和無能,他們所知道的還是各種官方的統一口徑:中國又成了最大的贏家。

有如此不堪的政府、軍隊和國民,你以為日本人不敢動你么?

二戰之後,世界格局重新規劃。國家之間的競爭已經從軍事上轉向了經濟與科技。除了金大和薩達母,就是被中國人戴上大帝烏紗帽的普京,想收回一個小小的港口,也付出了盧布狂跌的慘痛代價。其它的一切武力叫囂,如鑫胖射蛋一樣,不過是過墳地吹口哨給自己斗膽。

2000年,日本宣布計劃在未來50年斬獲30個科技諾貝爾獎。中國人聞知,噓聲一片。現在,17年過去了,日本人已經得了17個。你認為在未來的34年間,小日本還有希望拿下剩下的13個諾獎么?

盲目的自信與愚蠢的自欺還在,」勿忘國恥「就是一句空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閣囊螢 的精彩文章:

TAG:草閣囊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