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為患者,你應該熟知這句話

作為患者,你應該熟知這句話

-1-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這是美國著名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

這是每一位從醫者耳熟能詳的一句名言。意在告誡從醫者,對待疾病,所謂的「治癒」,其實是小概率事件。

醫生在醫療活動中,貫穿始終的應該是對患者的人文關懷,而非僅僅是冷冰冰的治療。

對於醫療圈外的人,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

其實,最應該熟知這句名言的人,應該是患者。

這裡有三個非常有意思的副詞:sometimesy(有時)、often(常常)、always(總是),對應的是治癒幫助安慰

從這句話中我們了解到,對待疾病,醫生能做到治癒的,只佔到他醫療活動中很小的一部分,他們大部分在做的只是在幫助病人。

而貫穿始終的,是出於人道主義的關懷與安慰。

-2-

在醫療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作為被治療的對象——病人,往往只看到了醫學的輝煌,而看不到醫學的局限。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分鐘就有數十篇重要的醫學論文發表;每一天有數十種新葯誕生;今天,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診斷方法,明天我們又征服了xx,還有各種新的醫療技術層出不窮……

所有這些,給了人們一個假象:如果照這個速度發展,人類所有的疾病就將被科技所攻破。一個沒有疾病,沒有痛苦的健康幸福生活,很快就可以達到。

苦於對健康的渴望,人們虔誠地相信,科技的發展,會讓醫學無所不能。

所以,人們對疾病的治癒,往往分不清什麼是奢望,什麼是希望。

-3-

我們從專業的角度,來看看醫生是如何治病的,看看他們都能「治癒」哪些疾病。

專業的語境中,「治療」分為四種類型。

病因學治療

例如,身體的某個部位被細菌感染,醫生用敏感的抗生素將細菌殺死,疾病就被治癒了;身體的某個部位長了腫瘤,手術切除治療,就是病因學治療。

在所有人類的疾病譜中,這樣的疾病很少,有報道稱,只佔20%。

而且,還要排除抗生素對人體傷害及耐葯菌生長的不確定性,手術後腫瘤的複發等情況。

發病學治療

現在大部分心腦血管等慢性病,都屬於發病學治療,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

醫生針對病情,隨時調整用藥,來保持化驗指標的穩定和癥狀的改善。

醫生小心翼翼,病人認真遵從,嚴格生活起居,謹慎防範,如此這般。

但終究不能讓狹窄硬化的血管以及分泌缺陷的胰島功能恢復如發病前,只是維持目前狀況,減緩控制疾病的進展。

癥狀學治療

是臨床疾病治療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醫生需要系統地分析癥狀的發生機制、識別,臨床表現特點,給予緩解癥狀治療。

發燒了,用退燒藥;疼痛了,止痛;睡不好覺,鎮靜安眠;便秘了,通便,所謂的「對症下藥」,就是癥狀學治療。

當下一次,再出現類似癥狀,依舊如此。醫生只能幫助患者緩解癥狀,減輕痛苦,卻很難讓引起癥狀的疾病永遠消失。

安慰劑治療

有很大的心理學治療成分。安慰劑,由沒有藥效和毒副作用的物質製成,如葡萄糖、澱粉等。

在應用安慰劑的同時,醫生施加一些心理暗示,能在患者心理上產生良好的積極反應,可以讓癥狀減輕。

腫瘤末期病人為緩解癌症的痛苦,應用安慰劑,可以改善人的生理狀態。它沒有針對病因和癥狀的治療作用。

當我們了解到,「治癒」疾病是小概率事件的時候,才會更加懂得珍愛身體,喚起我們的健康意識。

當疾病來臨,才不會一味地寄希望於醫療科技解決身體的一切問題;

當希望破滅時,才不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讓我們質疑醫術,遷怒於醫生。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事連線 的精彩文章:

TAG:醫事連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