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蝦米媽咪:《螢火蟲》——關於我的紀錄片

蝦米媽咪:《螢火蟲》——關於我的紀錄片

上海持續高溫的7、8月,劉大鵬導演一趟一趟跑上海,說服我並且拍攝了這支關於我的紀錄片。感謝界面新聞和IBM以這種形式讓我回顧了之前的十年,尤其感謝研究生時的老師和同學,還有熱心家長及寶貝,大熱天的周末紛紛趕到醫院來協助拍攝。

兩分多鐘的視頻,只能表達我恪守初心的一絲確幸,並且讓我留下曾經活過的痕迹。其實,我們每一個努力創造未來的人都是一隻螢火蟲,光線雖然微弱,但是聚集在一起就能夠照亮身邊的人。

本次拍攝的勞務費捐贈給我一直在捐助的貴州山區的孩子們——作為貴州省從江縣龍江小學孩子們新學年的獎學金,作為貴州省黎平縣黃崗村失去勞動力家庭之後兩年的生活費。再次,替孩子們感謝這次參與和協助拍攝的每一位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們!

我叫余高妍,八零後,是一個八歲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名兒科醫生。

07年我被查出免疫功能問題,

08年我的親人因為腫瘤去世,

09年我的兒子一出生就患上白癜風……

這三年改變了我近三十年對世界的認知,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醫生身份。

作為一名醫生,我救不了自己的親人,也治不好自己。

但是兒子的出生讓我對初為人父母的焦慮和無助感同身受,我很想去做一些事情改變這個狀況。

也是從09年開始,在工作之餘,我嘗試利用互聯網做母嬰健康的科普,從那時候起,我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蝦米媽咪。

中國的醫生大都很忙,最多的時候我一天看過173個孩子,在自己手術之前我發著燒還要值夜班,因為實在是科室的人手不夠。

每天都是大量重複性的工作,很多疾病的前期癥狀極為相似,如何判斷和甄別依賴的只有個人的經驗和知識。

我們越來越依賴科技,但是身處科技帶來的信息爆炸社會中,每個人的焦慮和困惑並不是因為獲取知識的途徑太少而是太多,過於龐雜以至於真假難辨。

我是個醫生,但也有過困惑、疲憊、無助、絕望。

我覺得科技真正的意義是在未來賦予我們更多的可能,突破個體的局限,就能讓人生無限。讓醫生和患者有更多選擇,讓診療更加及時有效,那時候「蝦米媽咪」也許就可以退休了。

今年母親節的時候兒子錄了一首歌給我叫——《螢火蟲》。其實,我們每一個努力創造未來的人都是一隻螢火蟲,光線雖然微弱但是聚集在一起就能夠照亮身邊的人。

寫在視頻出來之後:

我不是一個幸運的人,所以,我不喜歡說自己的故事,習慣了選擇性遺忘,把難過的事情刨個坑埋起來,最好永遠不要面對。劉大鵬導演是花了很大力氣很用心很認真(來刨坑的)的,儘管攝影機很難穿越回到過去。

做了8年科普,我的線上和線下生活還是相對分開的。

在線上,我是蝦米媽咪,2009年至今,寫作科普文章400餘篇,100餘萬字,全網累計粉絲400餘萬人,單篇文章的瀏覽量可以達到4000餘萬人次......2012年發起全國「育兒互助」家長公益社群,2014年出版《育兒正典》科普暢銷書籍,2014年和2015年純公益在19個城市舉辦幾十場線下巡講......捐助貧困家庭和山區學校,熱衷於幫助其他母親和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的精彩文章:

孕婦跳樓身亡:做不做剖宮產憑什麼不能孕婦做主?
產婦必須需要剖宮產嗎?-再談榆林產婦事件
兒科醫生媽媽:榆林產婦跳樓不僅是因為疼
兒科醫生媽媽:哪些情況需要加配方奶粉?
兒科醫生媽媽:手把手教你輔食添加-輔食添加的第2,3個月

TAG: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