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聾,可以「聾而不啞」
先天性耳聾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在每千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有聽力障礙。但是,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和耳聾基因檢測,可以早期發現有聽力障礙的兒童,如果能夠及時干預,先天性耳聾患兒就可以做到「聾而不啞」。
GIF/69K
聽力篩查陽性要全程隨訪
我國從2004年開始規範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目前全國80%左右的新生兒都接受了聽力篩查。特別要提醒家長的是,新生兒聽力篩查陽性的孩子,必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複查或診斷,確診有聽力問題應及時干預。很多患兒家長忽視了這一點,以為孩子能聽到聲音就不用複查或診斷,甚至有的孩子出生時做過聽力篩查,但沒有通過,需要複查,家長也沒予以重視,導致錯過了最佳的干預與治療時機,留下終身遺憾。
孩子出生後第一年是聽覺中樞和語言發育的最關鍵時期。我國現在對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流程規定,出生時聽力篩查未通過者需在42天左右複查,仍未通過者需要3月齡內到指定的聽力診治機構進行聽力診斷,有問題者在6月齡內進行干預。只要嚴格按照要求去做,聽力損失就能夠被早發現、早干預,大多數患兒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學習。
篩查通過了也要做基因檢測
很多家長認為,通過了新生兒聽力篩查說明孩子的聽力沒問題,就不用再進行耳聾基因篩查了,其實不然。
先天性耳聾的60%左右是由於常見耳聾基因缺陷導致的單基因遺傳病之一。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了,只能說明孩子出生時聽力正常,不能發現遲發性或隱性耳聾患兒。
我國每年新增聾兒約6萬人,包括先天聾、遲發聾和藥物聾,其中只有先天聾可以通過聽力篩查發現,而遲發聾和藥物聾等遲發性或隱性耳聾,僅靠聽力篩查是不能發現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出生時聽力正常的兒童,因為一次感冒、意外磕碰或使用某種藥物後,甚至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就突然耳聾。如果通過耳聾基因篩查發現孩子是耳聾高危人群,就可以及時發現耳聾、儘早干預,或通過避免使用某些藥物而不發生耳聾。
2009年,博奧生物研發出全球第一枚耳聾基因篩查晶元,使中國人率先擁有了對於遺傳性耳聾開展精準診斷的工具。從2012年4月起,北京市政府將耳聾基因篩查作為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之一,為所有戶籍和常住人口新生兒提供免費耳聾基因篩查。隨後,成都、長治、南通、鄭州、長春等地區陸續開展。
迄今為止,全國使用耳聾基因晶元篩查的總人數近300萬人,檢出新生兒耳聾基因攜帶率約為4.5%,其中藥物致聾基因攜帶者近6000人,直接避免了6000名孩子和間接避免了其母系家庭成員近6萬人因錯誤用藥致聾。
通過篩查,對先天性耳聾的高危人群,及早介入搶救性康復,如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避免兒童因聾致啞導致語言發育障礙;對於篩查出的藥物性聾患者出具用藥警示卡片,減少兒童母系家族成員發生耳聾的風險,並可避免基因突變攜帶者後代耳聾;對於大前庭水管綜合征患兒,要出具生活指導卡片,避免或減緩發生聽力障礙;對耳聾基因攜帶者通過耳聾遺傳諮詢和後期婚育指導,為減少聾兒的出生提供可靠依據。
據統計,在我國聽力正常的人群當中,每100人就有6人攜帶耳聾突變基因,而80%以上的聾兒其父母聽力均正常。
分子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人群常見的隱性耳聾基因是GJB2、SLC26A4(PDS)、12SrRNA和GJB3,熱點突變攜帶率可達6%。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很簡單,只需在新生兒足跟採集2~3滴血,即可對上面4個中國人最常見的耳聾相關基因進行檢測。
孕前產後保健不能缺少
引起新生兒聽力問題的原因有兩大類: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針對遺傳因素,備孕的女性特別是有耳聾或耳聾家族史的夫婦、曾生育過耳聾患兒的夫婦,都應該在孕育前進行耳聾基因篩查,以預防或減少耳聾患兒的出生。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早孕期的病毒感染(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或帶狀皰疹病毒等)和孕期使用過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耳毒性藥物。另外,孕婦如果患有糖尿病、慢性腎炎、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也是導致孩子耳聾的高危因素。
孩子出生時如果合併嚴重窒息、黃疸、重度羊水污染等,可導致聽力損失。孩子出生後使用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紅霉素等)、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葯(阿司匹林等)、抗瘧葯(奎寧、氯奎等)等耳毒性藥物,也可能損害聽力。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如果患腦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中耳炎,或頭部遭受外傷、長期接觸雜訊等,均可以導致聽力受損。
鏈接★★★
留意聽力障礙的5個細節
孩子聽力障礙雖然不易被發現,但仍有可以捕捉到蛛絲馬跡,家長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關注孩子的聽力。
聽覺反應遲鈍
睡覺時異常安靜,很少被吵醒;叫名字多數沒反應;對大聲有反應,對小聲不敏感;聽聲音時習慣將頭轉向一側。
言語發育遲緩
七八個月時會發「ba ba ba」「ma ma ma 」等聲音,這是下意識的本能表現,不能說明聽力沒問題;1歲左右不會主動叫「ba ba」「ma ma」等;18個月仍不會說有意義的詞;24個月只會說單個的字,則有可能是聽力有問題。
說話跑調
孩子說話、數數跑調或大舌頭,特別是漢語拼音中「z、c、s」的音發不出,有些家長往往以為是孩子舌系帶過短,其實多數是因為聽力有問題,導致聽不清或聽不見這些音。
看口型說話
有些聽力有問題的孩子會「唇讀」,和人溝通時總盯著別人的嘴,家長可以用手擋住嘴和孩子說話,觀察孩子的聽力。
行為異常
平時性格暴躁,不聽指揮;不願與人交流;注意力不集中,常答非所問;重複別人的話,反問較多;常把電視音量放大;唱歌或做操時不合拍。(文/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教授、 防聾辦主任 黃麗輝 整理/健康報記者張蕊)
※家有老人,怎麼吃少得病?國家衛計委告訴你
※瘦不下來?快看看是不是痰濕體質
※胎位不正別心慌,協和產科專家為孕媽支招
※一有病就上大醫院?你out了「晒晒獲得感」
※2017梅奧國際研討會群賢畢至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