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百42歲開始學琴,你還認為自己學琴晚嗎?
楊時百(1863-1932),名宗稷,「時百」是他的字。楊時百自號「九嶷山人」,是公認的近代琴學大師,中國古琴重要門派「九嶷派」創始人。現代著名古琴大師管平湖是其弟子。
學琴經歷
楊時百在京認識了清末著名古琴大師黃勉之,於1905一1907年拜黃為師學琴三年習得二十首名由。當時黃先生己教琴數十年學生百餘人,學生中有軍機大臣張之洞,皇親貴戚溥桐,葉詩夢,史蔭美,賈闊峰等人,而惟獨喜愛學生楊宗稷,稱其對古琴有靈感。此後也證明楊宗稷的成就較為顯著。此時他對古琴愛已成癖,不但能繼承黃老先生之精髓還能發揚己之長。於市肆上購得各種古琴譜,對古琴、琴書、曲譜更有研究與發展。首先楊時百對古琴譜之指法韻律覺得標註不夠確切且繁雜,因而導致當時的彈法因人而異,甚至難於繼承古人留下真實韻,彈奏多有失誤。隨即他開始整理所有古琴曲譜並廣收古琴典籍進行整理勘誤。
編寫《琴學叢書》
從1907至1928年(光緒 33年至民國17年)用21年時間寫成《琴學叢書>,約四十萬字,是集古今此類書之大成。按他修正的注法指法嚴謹,彈奏不致有誤且一通百通。了解者均能合奏,音律明快和諧可謂集古今於一。他於1911 年開始木刻《琴與叢書>,並於1911年開始陸續出版。直至1931年(民國二十年)前後用了二十一年才完成此巨著。共兩函四十三卷十四冊。 其中計有琴粹四卷、琴話四卷、琴譜三卷、琴學隨筆二卷、琴余漫錄二卷、琴鏡九卷、琴鏡補二卷、琴瑟合譜三卷,琴學問答等一卷、藏琴錄一卷。其後又整理琴瑟新語四卷、琴鏡續問卷、琴鏡釋疑一卷、 幽蘭和聲一卷、及聲律通考詳節一卷。總計木版1036頁,用梨木518 塊,每塊尺寸布19X27X2.5厘米。如果像書一樣排列長度可達13米, 重量近600千克,這些木版於家中有木盒收藏每張木版間填以紙張保護刻字。
修復古琴
他還於1911年開始在市肆上搜集古琴,既進行研究還將有缺陷古琴進行破腹修理,直至復原滿意為止,同時也買賣古琴。在手中古琴經常為二十餘張,而經手古琴近百餘張,如"風鶴"琴為其所得第一琴為五知齋徐俊監製,遂將其居室首名"風鶴琴齋",其中有名藏琴五十三張。雖仍:不能與宋宣和(宋徽宗趙佶1119-1125年)之"百琴軒"比美,巳知足矣.
「九嶷派」
楊時百於1915年起在京開辦了"九嶷琴社"掛牌辦學教琴,此後在琴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嶷派」因此得名。他家宣外丞相衚衕四十三號共房二十一間半。衚衕為南北向,四十三號在路東位於、北半截衚衕與丞相衚衕的斜交叉點,此處正是丞相衚衕派出所,解放前警察局經費少無錢買宅院。所有派出所均為木屋兩間里外間合計也就16平方米,內只有兩桌兩床。時百家門正對派出所門,兩門相距只衚衕寬度五米左右,正因為如此他家一般非常安全幾乎不丟東西。他的學生幾乎與他年齡相近,很多都是官府達官貴人。在1915年至1932年即民國四年至民國二十一年這十八年教琴期間正是時局動蕩年代。官員們去職以後閑來無事,學琴交友以供消遣,時百教琴有時獨奏有時合奏,有時將那大瑟也取出與琴合奏可謂興趣盎然,每日都是在節日中度過一般。
楊時百彈琴技巧之佳,引來諸多社會名流學琴,時百古琴名氣之大,彈技之佳為共人皆知。1922年二月北京大學請他去教授古琴並作表演,於7月山西省長閻錫山(百川)也請去山西一游,並欣賞時百的古琴藝術。
民國古琴第一人
楊時百因此被當時的社會名流稱為「民國古琴第一人」。北京「晚清社會名流」老照片中就有楊時百先生。
楊時百於琴書刻印完成後,因操勞太多積勞成疾身體大不如前,於1932年初即身體不適仍堅持工作。但年中盛夏期間病情不見好轉,至秋天雖無數名醫調治也收效甚微,即於秋天九一八日軍侵略東北紀念日之際。當時北京城內對時只有正午在前門放十二點正午炮一響。他正在這聲響中與世長辭享年63歲。
楊宗稷(時百)一生主要著述有:《琴粹》四卷、《琴話》四卷、琴譜三卷、琴學隨筆二卷、《琴余漫錄》二卷、《琴鏡》九卷、《琴鏡補》二卷、《琴瑟合譜》三卷,《琴學問答》等一卷、《藏琴錄》一卷。其後又整理《琴瑟新語》四卷、《琴鏡續問》一卷、《琴鏡釋疑》一卷、 《幽蘭和聲》一卷、及《聲律通考詳解》一卷。後人合刊為《琴學叢書》,《辭海》有載。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裝置等領域;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平沙落雁》 古琴演奏: 郭關
※古畫放大來看才過癮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董其昌:孤標清世,伴談秋水
※致玄 郭關尺八即興
※就去逛個畫展,沒想到竟然偶遇祖先!
TAG:郭關藝術 |